我们常说要永争第一,那么为什么要力争第一呢?因为除了第一名,几乎没人记得后面的人是谁。现实就是如此,除非那些排在后面的人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否则他们就会被第一名的光环所掩盖,渐渐被遗忘。今天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位排名第三的人物。他曾是第二野战军的重要人物,曾与五位元帅并肩作战,但他的名字却少为人知。我们今天的主角,正是这样一位少有人记得的英雄。
这位三号人物名叫李达,他并非中共一大代表李达(这也是他常被忽视的原因之一,因为在他前面,还有一位同名的李达)。李达是二野中仅次于刘伯承、邓小平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我们的开国上将。尽管如此,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名字却被淹没在其他更为显赫人物的阴影里。
从革命军到红军
李达出生在1905年,陕西省的一个偏远小村庄。从五岁起,他就开始为地主家打短工,但他并不甘于平凡。年轻的李达有着远大的梦想,渴望走出这片贫瘠的土地,看看外面的世界。11岁那年,他家为了给他筹钱上学,背上了一笔债务,送他去了私塾。
五年的私塾生活为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他开始接触到许多新思想和进步观念。之后,李达考入了师范学校,加入了不少进步学生的运动。1926年,他考入了冯玉祥创办的军官学校。毕业后,他迅速加入了国民革命军,从排长一路晋升为连长和参谋。
在国民大革命之后,李达选择站在国民党的阵营,参与了中原大战并被编入了第26路军。期间,他曾参与过围剿红军的战斗。然而,蒋介石背叛革命、围剿红军的行径让李达感到深深的失望。为了追求真正的革命理想,他毅然脱离了国民党,于1931年12月,跟随赵博生等人参加了宁都起义,最终投身红军,成为工农红军第5军团的一名连长。
加入红军后,李达的生活比在国民党时更为艰苦。尽管他曾在26路军服役时享有一些待遇,但相较于红军的贫困,仍显得微不足道。尽管如此,李达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在红军中,他一步步晋升,从连长到团长,再到参谋处处长。1932年,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与了反围剿和红军长征的伟大事业。在反围剿战斗中,他与贺龙紧密合作,协助贺龙的部队取得了胜利,之后顺利完成了长征。
搭档五位元帅
李达的一生与五位元帅都有过深度的合作。他与贺龙的第一次合作可追溯到反围剿战。贺龙与李达默契配合,成功地带领部队突破围剿的重围,顺利完成了长征。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李达也开始与刘伯承和徐向前两位元帅并肩作战。
李达长期担任参谋工作,负责制定作战计划、研究地图和战略。他对各种地形和军事策略烂熟于心,凭借出色的记忆力,他还被称为“活地图”。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斗多发生在复杂的山区和小巷中,李达的地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他带领一支队伍深入战区,勘察地形,绘制出精确的作战地图,为战斗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解放战争期间,李达继续与刘伯承和邓小平紧密合作,协助他们指挥解放军的作战。尤其是在豫北攻势和鲁西南战役中,李达与两位元帅的配合更是至关重要。解放战争胜利后,新中国成立,李达被任命为云南军区参谋和司令,为西藏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3年,李达被任命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参谋长。虽然当时彭德怀元帅已经回国,但李达依然参与了抗美援朝的战略筹划。回国后,他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并继续与彭德怀一起合作工作。从此,李达一共与五位元帅携手共事。
销声匿迹?
尽管李达曾与五位元帅共事,却鲜有人知道这位卓越的参谋长。在二野中,李达仅次于刘伯承和邓小平,是三号人物,但为何他鲜为人知呢?一方面,李达本人的性格极为低调,他一直都不追求名利。甚至在1955年授衔之前,李达的妻子曾问他会得到什么军衔,他谦虚地表示,可能是中将或少将。然而,在授衔仪式上,李达却意外地被授予了开国上将的军衔。
另一方面,李达的职业生涯中也经历了一些不公。朝鲜战争结束后,李达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并兼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在训练过程中,他推行了一些苏联的治军方法,却因此遭到教条主义的批判,最终被调离国防部,派往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可能正是这一段特殊经历,使得李达在获得开国上将军衔后,逐渐远离了公众视野。
小结
无论是中共一大代表、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李达,还是今天讲到的这位开国上将李达,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特质: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全体人民的福祉,毫不保留地为之奋斗。即便李达后来被调往国家体育委员会,他依然没有因此而消沉。相反,他为军事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李达在特殊时期曾被非法关押长达四年,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丧失斗志,依然坚守自己的职责,最终获得了复职。1993年7月12日,李达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尽管他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模糊,但我们依然应该深切地怀念他,感恩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