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英雄辈出、智者如云的三国乱世中,能够在史书上留下自己名字的,几乎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佼佼者。无论是威震天下的猛将,还是足智多谋的名臣,都是极少数的存在。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除了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之外,最为人所熟知的坐骑非赤兔莫属。
正如后世流传的谚语所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早已成为了绝世人才的象征。令人称奇的是,赤兔这匹名马在整个史书中仅有两位主人:一位是英勇无敌、能够与三英激战的吕布,另一位则是威名远扬、令华夏震动的关羽。正因如此,赤兔的人生经历显得格外传奇。
然而,令后世无数人深思的是,为什么在吕布被杀之后,赤兔立刻成为了关羽的坐骑,而当关羽阵亡后,赤兔却拒绝成为马忠的座骑,选择了绝食而亡?难道这匹战马真的懂得人性,能分辨主人的品德高下吗?
对于常年驰骋沙场的将士而言,拥有一柄锋利耐用的兵器和一匹骁勇强壮的坐骑,足以令其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立下赫赫战功。三国时期,大部分士兵都是被征召的平民,饥寒交迫,装备简陋,手中的兵器不过是用木头削成的长枪。而骑兵则是精锐中的精锐,既养精蓄锐,又具备极高的机动性,令敌军闻风丧胆。
作为战马中的佼佼者,赤兔自然拥有非凡的能力和特质。史书记载,董卓看中了吕布的强壮勇猛,特地送上赤兔和大量金银珠宝作为礼物。吕布见到赤兔时,便毅然决然投靠董卓,甚至为了表示忠诚,杀死了自己的义父丁原。须知,在汉朝时期,个人的品德远比能力重要。虽然吕布性格莽撞,但他绝非愚笨无知的人,能够让他放弃义父,足见赤兔的价值之高。
得到赤兔之后,吕布威风凛凛,曾在虎牢关大战三英,不分胜负。后来十八路诸侯解散,“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称号逐渐传遍天下,成为天下英雄的代名词。然而,吕布最终因背信弃义而遭到曹操处死,连曹操这位爱才如命的君主都不得不忍痛斩杀这位将军。
吕布死后,赤兔并未随主入土,而是被曹操赏赐给了关羽。事实证明,英雄配骏马绝非空谈。关羽在曹营中封官加爵,深得曹操信任,但当他得知刘备的消息时,毅然放弃了所有财富,只带走了赤兔马,夜间悄然离去。关羽以义薄云天著称,不贪图虚名,这也成为他忠诚的最佳象征。
赤兔在关羽身边,陪伴他完成了“千里走单骑”、“荆州入蜀”以及“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史诗般的壮举。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中,赤兔见证了蜀汉由盛转衰,见证了关羽的荣耀与悲壮。直到关羽败走麦城,被马忠俘获,赤兔也未曾离开他。
然而,关羽阵亡后,赤兔却未选择继续为马忠所用,而是选择绝食数日,最终随主而去。这一幕令人感慨万千:为何赤兔在吕布死后能投奔关羽,而在关羽死后却选择了断绝生机?
关于赤兔绝食身亡的原因,后世有两种主要解释。第一种观点认为,赤兔虽是马,但长期的驯养和与主人的深厚感情,使它具备了某种类似人类的情感和理解力。它虽然无法言语,却能明白形势的变化与主人的忠义。吕布死后,赤兔选择了投奔关羽,正如“良禽择木而栖”,而关羽死后,赤兔则选择以绝食表达忠诚,拒绝再换主人。这一说法充满了浪漫色彩,广受后世传说和小说的青睐。
但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因此另一种观点则更为现实。赤兔在随吕布时期正值壮年,跟随关羽多年征战,历经数十载风霜,已届老年。古代马匹寿命有限,尤其是在战争频繁、养护条件简陋的环境下,赤兔年事已高,体力大不如前。此外,长期的战斗带来的伤痕累累,令它难以恢复。
据史书记载,关羽被追击时曾在战场上跌倒,遭遇陷阱,赤兔在高速奔跑中极可能受到严重内伤。就像老人摔倒可能致命,年老且受伤的赤兔难以恢复。受伤无法进食,营养不良导致它最终饿死。由于缺乏专业兽医,马忠和周围的人未能及时发现赤兔的病情,最终导致这匹名马的悲惨结局。
这种解释虽然冷酷,却更贴近现实。毕竟三国乱世,连人都难以活过三四十岁,更何况是一匹历经战火、饱经风霜的战马呢?
无论赤兔的死因是忠诚感动人心的绝食,还是年迈伤重的自然逝去,都丝毫不影响它作为千古名马的传奇地位。赤兔一生陪伴关羽见证了蜀汉的兴衰荣辱,伴随着主人的辉煌与落幕,它的故事早已成为忠诚与英雄主义的象征,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