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宋奇女子嫁三次,为三家各生一名人,两个儿子与苏轼有恩怨情仇
创始人
2025-09-21 05:31:29
0

《——【·前言·】——》

宋朝时期,有个叫仇氏的女人,长得漂亮,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却因为"作风问题"连续嫁了三次人。

神奇的是,她生的三个娃各个不得了:一个成了著名和尚,一个当上了朝廷大官,一个变成了京城第一花魁。

关键是,她的两个儿子和北宋文豪苏轼还有着复杂的关系——一个是铁哥们,一个却是死对头

“奇女子”仇氏

仇氏生在北宋年间,具体出生年月已无从考证。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位女子长得那叫一个美,不是一般的美,是那种让人看一眼就忘不了的美。

除了美貌,她还有一手不错的才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按理说,这样的女子应该是当时社会的香饽饽,嫁个好人家过上幸福生活不成问题。

可惜,仇氏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作风问题"。

啥叫作风问题?就是在古代社会,一个已婚女子和别的男人有不正当关系,这在当时的礼教社会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仇氏的第一段婚姻是嫁给了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一带)的林家。

林家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也算是当地的小康之家。

婚后不久,仇氏为林家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林了元。这个孩子后来成为了北宋著名的禅师佛印。

但好景不长,林了元才两岁,仇氏就因为"作风问题"被林家扫地出门。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一个有污点的女人被休弃后,生活可想而知是多么艰难。

失去第一段婚姻后,仇氏辗转来到了江苏扬州。在这里,她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才艺,成功嫁给了当时的国子监博士李问。

不过,因为已经有过一次婚姻,仇氏只能做李问的妾室。

在李家,仇氏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李定。这个李定后来成为了北宋朝廷的重臣,官至御史中丞。

在李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仇氏又因为"旧病复发"(还是那个作风问题)被李家赶了出来。

两次婚姻两次被扫地出门,仇氏的名声可想而知有多差了。

辗转流离之后,仇氏第三次嫁人,这次嫁给了郜姓人家,依然是做妾。

在郜家,她生下了女儿郜六,这个女孩后来改名蔡奴,成为了北宋京城汴梁的头牌花魁。

佛印和苏轼:一生的“挚友”

林了元,也就是后来的佛印和尚,是仇氏的长子。

在他两岁时,母亲就因为"作风问题"被赶出了家门。失去母亲的小林了元在父亲和祖父的抚养下长大。

年幼的林了元似乎天生就与佛有缘。据说他小时候就喜欢和村里的老和尚玩耍,整天缠着老和尚讲佛经故事。

十二岁那年,他正式出家为僧,法名"了元"。后来因为他的禅机和才学出众,被金山寺请去做了住持,并获得了"佛印"这个名号。

佛印和苏轼的相识纯属偶然。

相传有一次,苏轼路过金山寺,听说这里有个年轻有为的方丈,便进寺拜访。两人一见如故,从此成为了忘年交。

佛印虽然是和尚,但性格却十分豁达开朗,丝毫没有出家人的拘谨。

他与苏轼志趣相投,两人经常一起饮酒赋诗,谈天说地

有一次,苏轼喝多了,指着佛印说:"你这和尚,看着像坨牛粪。"佛印不慌不忙,笑着回答:"你这官人,看着像尊佛。"

苏轼一听,得意洋洋:"我怎么像佛?"佛印笑道:"佛眼里见牛粪,牛粪眼里见佛。"这一番机锋对答,把苏轼噎得哑口无言,后来传为佛门典故。

佛印和苏轼的友谊持续了很多年。在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佛印多次前去探望,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

苏轼曾经写诗赞美佛印:"万事都如云过眼,一身长似水行舟。"可见两人之间的友谊有多深厚。

李定:从一纸告状到乌台诗案

与佛印的友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轼与仇氏的次子李定之间却是一段恩怨情仇。

李定出生后不久,母亲仇氏就因为"作风问题"被赶出了李家。李定由父亲李问抚养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聪明好学的李定很快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顺利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了朝廷为官。

李定一路升迁,成为了王安石新政的坚定支持者。

当时的北宋朝廷分为新旧两党,新党以王安石为首,主张改革;旧党则反对变法,其中就包括苏轼。

苏轼和李定的冲突始于一次偶然。

当时苏轼通过佛印得知李定的身世——李定的生母仇氏去世后,李定并未为其守孝。

在古代,不为父母守孝是大不孝,是要受到社会唾弃的。苏轼知道这件事后,在一次公开场合无意中提及,让李定颜面扫地。

自此以后,李定对苏轼怀恨在心,一直寻找机会报复。

1079年,机会终于来了。苏轼在《湖州谢上表》中流露出对王安石新政的不满,被御史台官员视为大不敬。

李定作为御史中丞,抓住这个机会,积极搜罗苏轼的诗文,寻找可以定罪的证据。

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被关进监狱长达四个多月,险些成为北宋第一个因文字狱而被处死的文人。

最后在王安石等人的说情下,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谪到遥远的黄州(今湖北黄冈)。

蔡奴:北宋京城的头牌花魁

仇氏的第三个孩子郜六,也就是后来的蔡奴,生活轨迹与她的两个哥哥截然不同。

关于蔡奴为何改名,有一种说法是她被卖到了蔡姓人家,故而改姓。

不管怎样,蔡奴凭借着遗传自母亲的绝色容颜和才艺,很快在京城汴梁的花街柳巷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教坊司的“头牌花魁”。

教坊司是宋朝官方设立的管理歌舞艺人的机构,花魁则是其中艺艺双绝的佼佼者。

蔡奴不仅容貌出众,还精通琴棋书画,能歌善舞,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在当时的汴梁城,达官贵人争相拜访,就为了一睹蔡奴的风采,听她弹一曲,唱一首。

蔡奴的名声越来越大,甚至惊动了宫廷。

据说宋徽宗赵佶也慕名前来,被蔡奴的才艺所折服。不过,这些都是后人的传说,真实性难以考证。

有意思的是,蔡奴成名后,已经隐退多年的仇氏又重新出现在了公众视野中。

此时的仇氏已经年老色衰,但她以"蔡奴之母"的身份,再次获得了社会的关注。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讽刺——年轻时因"作风问题"被社会唾弃的女子,年老时却因女儿的成名而重获"尊重"。

“乌台诗案”的始末

“乌台诗案”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了解苏轼和李定关系的关键事件。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的别称,因为御史台的大门漆成乌黑色,故称"乌台"。

事情发生在1079年,当时王安石新政已经推行了多年,朝中新旧党争日益激烈。

苏轼作为旧党代表人物,多次表达对新政的不满。

在《湖州谢上表》中,苏轼写道:"臣愚不识时务,遂至获谴。"这句话表面上是自责,实际上是对朝廷政策的不满。

李定得知此事后,立即向朝廷告发苏轼"谤讪朝廷"。

他还命人搜罗苏轼历年诗文中的"罪证",如《江上逢张十一南游》中"颇怪君来向此间,重湖轻盖欲婵娟"等诗句,指控这是在讽刺朝廷。

苏轼被捕后关押在御史台狱中,整整四个月。这期间,李定多次上奏,要求严惩苏轼。

幸运的是,王安石虽然是新政的发起者,但他欣赏苏轼的才华,认为"苏轼诗虽有可议处,然不至大逆"。

在王安石等人的说情下,宋神宗最终决定免除苏轼的死罪,但将其贬谪到黄州

在黄州的日子里,苏轼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这些作品展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精神,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结语·】——》

北宋女子仇氏的三个孩子——佛印、李定、蔡奴,一个成为高僧,一个为官朝廷,一个艳冠京城,各自走上不同人生道路。

而佛印与李定与苏轼之间的友谊与恩怨,更是构成了一段引人深思的历史佳话。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宋史·文苑传》、《东坡志林》、《金山志》、《苏轼年谱》

相关内容

填补早期秦文明通史著述之缺...
近日,著名文史作家祁新龙新著《大秦长歌:一部两千年秦文明史》(三卷...
2025-09-21 01:02:54
原创 ...
隋唐时期可谓是中国古代英雄与名将的汇聚地,那个时期的历史充满了豪杰...
2025-09-21 01:02:42
原创 ...
众所周知,20世纪对世界格局的改变有两次划时代的事件,一是两次世界...
2025-09-21 01:02:38
书讯 |《困于沙丘》以战国...
几卷得而复失的残简,一段湮没无闻的史实 为何胡服骑射光耀华夏,赵武...
2025-09-21 01:02:28
原创 ...
提到长坂坡之战,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便是赵云七进七出的英勇形象,以及...
2025-09-21 01:02:09
原创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在其笔下对靖康之耻的愤怒...
2025-09-21 01:02:06
原创 ...
《北齐书·卷九·李祖娥传》记载:帝高洋怒不可遏,挥刀责骂道:“你杀...
2025-09-21 01:01:42
原创 ...
“即便叶赫那拉氏只剩下一个女人,我也要将爱新觉罗家族彻底铲除。”这...
2025-09-21 01:01:42
原创 ...
赵匡胤的无奈困局:帝位之争下的悲剧 赵匡胤的悲剧命运,仿佛被无形...
2025-09-21 01:01:38

热门资讯

原创 赵... 今年休赛季,赵继伟并没有参加国家队集训,主要是因为伤情需要恢复。在这段时间里,他大部分时间选择了休息...
原创 蒋... 2014年,黄埔军校旧址迎来了一位不寻常的访客。 这个男人的外貌极为相似蒋介石,尤其是他那严肃而亲切...
原创 吕... 在那个英雄辈出、智者如云的三国乱世中,能够在史书上留下自己名字的,几乎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佼佼者。无论...
原创 “... 头条创作挑战赛 古人云:“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同时又有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些话...
原创 赤... 建安十三年,曹操指挥大军南下,意图吞并江东。为了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曹操给江东的主帅孙权写了一封信,信...
原创 为... 翻开历史书籍,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过去的两千年间,中国的大一统王朝都城经历了从东西向的西...
原创 中... 在中国火药技术的演变过程中,蒙古人的崛起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蒙古人的征战,尤其是与金国以及南...
西周的一代王,他只管修宫殿不理... (声明:本文内容参考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创作的,文章末尾标注文献来源) 西周第七位王:周懿王(姬...
原创 明...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明朝似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朝代。它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有闭关锁国的倾向,有资本主义...
原创 后... 中国的历史悠久,长达五千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与传统。在这段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精彩的神话传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