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失落的三十年,日本经济是如何陷入低谷的?
创始人
2025-09-21 04:31:35
0

历史上,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有所对应的奇迹和低谷,但日本经济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整整低谷了三十年。

二战后,日本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经济奇迹,在这期间,日本经历了战后废墟再到城市化的建设,其人均GDP甚至一度超越美国,“日本第一”的说法也在这个时候在坊间开始流传。

但很不幸的是,日本的“第一”并没有当多久。

1985年,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尽管这不是直接导致日本经济破灭的原因,但在某种意义上,它成了导火索。

《广场协议》后,日元迅速升值,日本央行为了解决日元升值,采取了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叠加日本银行过度放贷,吹起了日本股市和楼市严重的泡沫。

在经历短暂的狂欢之后,日本银行过猛的加息,反而戳破了日本股市和楼市的泡沫。

至此,日本经济开启了漫长且“失落的三十年”。

如何总结日本经济这失落的三十年呢?

我们完全可以用“大势所趋,神仙难救”来形容。

为了刺激经济,日本不惜背上了全球最高的债务比例,日本银行更是开启疯狂印钞模式,甚至一度快要买下整个日本,但在一系列操作之后,日本经济仍然难以恢复。

更离谱的还在于,当日本疯狂印钞,疯狂买买买的时候,日本经济却还面临着通货紧缩的怪圈,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时间回到1991年,当时的日本股市楼市泡沫刚刚破灭,日本就面临着一个极大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过度繁荣的背后就会催生出泡沫,而这也是一个经济体很正常的结果,如果处理得当,并不会对经济造成太严重的伤害。

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当时的纳斯达克指数跌了75%,这已经算是赤裸裸的泡沫股灾了,但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一年之内就把基础利率从6%降息到不足2%,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美国经济很快就从互联网泡沫中恢复。

反观日本,和美国的做法却有一定的不同,面对楼市和股市的双重泡沫,日本的反应显然是慢多了。

和美国一年时间相比,日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把利率从6%降息到1.75%,当时日本负责经济制定的决策者,都认为日本应该能够渡过危机,但谁也没有想到,日本这一次的经济泡沫,非常不一样。

当日本利率只有1.75%的时候,就业、GDP增长率依然停滞不前,而那个时候美国也在降息刺激经济,降息幅度甚至比日本还要高。

美国降息,美元就贬值,而对应到日元就会升值,日元升值后,日本出口到国际上的商品竞争力也会削弱,而对日本这样的出口大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日本通过降息的方式想要刺激经济,结果碰到了美联储同步降息,相比之下日本的降息幅度反而不高,叠加日元升值带来的出口压力,日本这波降息操作,反而没有起到什么有用的效果。

降息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把存在银行里的钱花出去,从而达到经济增长的效果;当降息这招没那么好使的时候,日本就顺势推出了更多刺激经济的政策。

1995年,日本央行将利率直接下调至0.5%,在当时,这是全球罕见的低利率,但仅仅是货币政策可能还不够,为了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日本还推出了财政刺激措施。

所谓的财政刺激,其实就是日本自己花钱去搞项目,去刺激需求,从而撬动经济增长,双管齐下这也是今天许多经济体通常使用的办法。

但日本经济,即使经历了双管齐下,却依然没有什么起色。

从1993年开始,日本的收入和支出已经完全不匹配了,此后更是一路上涨,债务越来越多,而效果,自然也是有的。

日本经济开始复苏,一切都在朝着好的发展,如果顺利地话,日本很快就可以度过危机,但今天我们都知道,日本不仅没有度过危机,反而还经历了漫长的三十年。

为什么?

还是要从日本泡沫说起。

日本的泡沫,从来就不是简单的资产泡沫,而是更深一层的信用泡沫。

什么是信用泡沫?

资产泡沫,比如房地产,泡沫破了,但只要人们的信心还在,房子也可以很快涨起来,很快恢复;反过来,当人们不愿意买房或者不具备买房的信心时,也不愿意消费的时候,这就是信用泡沫。

从1991年算起,日本泡沫破灭后,银行系统积累了大量的坏账,到了1997年,日本已经有多家银行开始破产,金融体系也是全面坍塌,银行几乎停摆,信贷也全面收紧,最终形成了辜朝明所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简单理解就是,日本央行想要花钱刺激经济增长;但具体到企业和个人呢?他们才是构成宏观经济的主体,但由于在股市和楼市泡沫中损失了大量的财富,日本企业和个人根本失去了消费的欲望,即便有了日本央行的各种激励补贴措施,他们也只想着还债,而不是拿去投资或消费。

银行信贷收紧,就意味着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量变少,流通的钱变少了,自然物价就会开始下跌,物价下跌又意味着企业利润减少,企业没利润,员工工资就会下降,员工工资下滑,整个社会的总需求又会进一步下降,总需求下降了,物价又会进一步降低。

于是乎,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螺旋式下跌闭环。

当时许多日本企业因为失去了贷款又面临高额债务,被迫破产倒闭,这导致了大量的人失去工作,而这一系列变化,远比日本资产泡沫破灭,更为可怕。

在经济学中,它还有一个专属的名词,那就是通货紧缩。

紧缩,本质上就是人们不愿意消费了,企业不愿意投资扩张了;而解决起来,似乎也很容易,刺激不就行了,但事情的确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刺激的前提是,日本企业和个人没有债务担忧。

一个经济体要想增长,微观上就是有人花钱比挣钱多,宏观上就是GDP一年要超过一年;而日本的问题在于,微观上已经没人愿意花钱了,要么是还历史遗留的债务,要么就是存着,反正不会消费。

这就导致,日本自己玩命举债降息,试图刺激人们消费投资,但日本企业和个人呢?他们赚到钱,第一想法就是拿去还债,或者宁愿存起来,也不愿意去消费或投资。

这又是为什么呢?

显然,还是在于泡沫,日本的泡泡越大,一旦破了,对企业和家庭的伤害就越深,债务越大,人们也就越没有心思去消费,哪怕是还清了债务,也因为对危机的影响深刻,不敢轻易高消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只能咬牙继续发债,继续降低利率。

到2000年,日本国债已经占到GDP的130%,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要知道欧盟的入会标准,就是债务比GDP要控制在60%以下,而日本已经超标了两倍。

但日本经济仍然没有好转。这也倒逼日本继续举债,日本国债逐渐占到GDP的180%,而利率方面,日本更是直接降到了零。

但日本经济还是没有好转。

最后,日本发明了一个新操作,叫QE。简单来说,就是央行可以自己印钱,然后去买那些长期的金融产品,例如国债,从而去调整自己长期的利率。

之后,日本经济开始有所好转,到了2007年,日本又把利率上调到了0.5%。

但第二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日本也跟着遭殃,到了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件,则再次让日本经济遭受重创。

2009年,日本的通胀直接跌到了负的1.1%,这一次的日本经济,来得比之前还要猛烈。

不得已,日本只能继续沿用之前的政策,日本国债比GDP突破到了惊人的200%,央行也把利率再次下调至零附近。

这个时候,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也推出了非常著名的“安倍经济学”。简单来说就是,过去日本利率一直是零,而这一次则直接降低到了负数。

除了日本利率降低到负数之外,日本这一次还再次祭出QE,且这一次有了明确的KPI,那就是把日本国债十年期利率买到0.25%以下。

压低日本国债长期利率,就是为了刺激公司和个人的长期借贷,从而让经济回到通胀。

此后日本新发行的国债中有70%都被日本央行买走了,除了国债之外,股票、垃圾债几乎都买,目前日本央行还持有股票市场10%的股票,是最大的单一股东。

从结果来看,日本新冠之前的GDP都在涨,通胀也有不错的起色,但真正制约日本经济增长的,可能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经济学范畴。

提到日本,我们的印象除了失落的三十年之外,还有一个词,那就是老龄化。

而这,也是决定日本陷入失落三十年一个重要因素。

从负利率到央行下场买国债买股市,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日本走向通胀,但在做了这么多努力之后,为什么日本仍然没有走向通胀?

人口老龄化,是根本原因。

人口是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石,有人口才有生产力,有人口才有消费力,当然日本一代婴儿潮开始老去退休的时候,劳动力不足不仅仅制约日本生产力,也严重限制了日本的消费力。

而日本,恰恰又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之一。

老人的特点就是需求不旺盛,甚至可以说最不旺盛,把钱给到老人,大概率只会存起来,而日本年轻人也要花费时间和成本去赡养这些老人,除此之外日本还要负责这些老人的社会保障福利。

这些因素,都会对日本总需求产生极大的抑制作用。

而人口老龄化,就是那个持续源源不断的负螺旋式下跌,不断将日本朝着通缩的螺旋里带,即便日本使出浑身解数,也很难挣脱。

日本总需求下滑,就意味着机会减少;即便日本企业有了资金,也很难把钱投入到国内继续增长,因为需求已经不再了,因此日本企业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分红,或者干脆在海外买买买。

对个人来说,也是一样。

最终导致了日本印钞投入到市场,原本希望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回到正轨;但结果却是,只推动了日本资产价格的上涨,究其根源,就是日本总需求不断下滑导致的。

类似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日本,韩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总需求下滑问题。

除了人口因素,日本经济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价格预期。

三十年的时间,日本人早已经养成了低物价的惯性认知;企业要想涨价,不仅会面临极大的舆论压力,甚至在竞争端,也会吃力不讨好。

日本消费者对价格的极度敏感,已经到了日本企业涨价就会被消费者抛弃的地步,甚至一些日本企业在不得已涨价时,还会跟消费者道歉。

这个价格预期一旦形成,就很难重新转动起来。

以日本为例,日本疯狂举债,甚至飙升到了GDP的200%以上,如此庞大的债务,向市场注入了如此多的流动性,但日本商品价格仍然很难涨起来,也从侧面说明了,一旦价格预期形成,再想转动这个价格,需要多么大的力量。

到新冠病毒时期,日本经济再次遭受重创,日本财政部为了挽救颓势,直接拿出了1万亿美元来刺激经济,这也让日本国债占GDP一下飙升到了260%。

260%的债务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哪怕日本不吃不喝不花钱只收税,也需要二十年才能够还清这笔债务。

但也正是因为这波日本的反应及时,让日本经济终于有了起色,日本就业、出口、薪资都在上涨,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似乎日本也要走出失落的三十年。

但日本深埋在经济底层的人口逻辑,乃至整个社会所带来的价格预期,以及社会总需求的下降,这些结构性的问题,日本又真的解决了吗?

似乎并没有。时代滚滚向前,关于日本经济的答案,今天还在持续更新中。

end.

相关内容

填补早期秦文明通史著述之缺...
近日,著名文史作家祁新龙新著《大秦长歌:一部两千年秦文明史》(三卷...
2025-09-21 01:02:54
原创 ...
隋唐时期可谓是中国古代英雄与名将的汇聚地,那个时期的历史充满了豪杰...
2025-09-21 01:02:42
原创 ...
众所周知,20世纪对世界格局的改变有两次划时代的事件,一是两次世界...
2025-09-21 01:02:38
书讯 |《困于沙丘》以战国...
几卷得而复失的残简,一段湮没无闻的史实 为何胡服骑射光耀华夏,赵武...
2025-09-21 01:02:28
原创 ...
提到长坂坡之战,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便是赵云七进七出的英勇形象,以及...
2025-09-21 01:02:09
原创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在其笔下对靖康之耻的愤怒...
2025-09-21 01:02:06
原创 ...
《北齐书·卷九·李祖娥传》记载:帝高洋怒不可遏,挥刀责骂道:“你杀...
2025-09-21 01:01:42
原创 ...
“即便叶赫那拉氏只剩下一个女人,我也要将爱新觉罗家族彻底铲除。”这...
2025-09-21 01:01:42
原创 ...
赵匡胤的无奈困局:帝位之争下的悲剧 赵匡胤的悲剧命运,仿佛被无形...
2025-09-21 01:01:38

热门资讯

田径世锦赛|大赛首秀破全国纪录... 中国队选手赛后庆祝 在9月20日晚举行的东京田径世锦赛的男子4×400米接力预赛中,由梁宝棠、张起宁...
原创 他... 《——【·前言·】——》 在中国古代文人里,有一位特立独行的隐士,他躲在西湖孤山,种梅养鹤,过着与世...
原创 刘... 《资治通鉴》这部旷世巨著,不仅透视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也深刻揭示了帝王将相、权谋计略的种种细节。俗话说...
原创 杨... 提起杨门女将,大家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往往是佘太君和穆桂英,但实际上,杨门女将的阵容远不止这两位,其中最...
在古地图里你可能“找不到北” 中国古地图一般指晚清前没有利用现代精密仪器测绘的地图,在方位、比例上都与我们熟悉的地图有明显的差别。...
原创 陈... 1959年3月的一个下午,彭总正专心致志地在办公室里查看文件。突然,陈赓推门而入,满脸愤怒地走了进来...
原创 刘... 聊起古代创业当皇帝的,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位总是绕不开。有人说朱元璋是真正的草根逆袭,创业肯定更难;也有...
原创 张... 张飞遭遇刺杀的消息传到了成都,刘备显现出一种几乎是预见未来的能力。他听到张飞的部下都督向自己上表时,...
原创 如... 墨家,这个与儒家并肩成长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流派,实际上是一个纪律严密、运作有序的学术团体。与孔子在...
原创 刘... 如果让我们来评断三国时期谁具备最卓越的识人之明,那非刘备莫属。他以超凡的眼光识别并结交了张飞和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