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出色的君主,他在位期间不仅推动了清朝的巩固与繁荣,更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雍正帝不仅具备聪明的才智,而且极为谨慎。他对臣子总是保持高度警觉与戒备,但却对某一位大臣完全信任,并给予了他极大的权力,这位大臣就是李卫,雍正王朝的“第一宠臣”。
李卫的仕途生涯可谓是一帆风顺。在雍正帝的宠信下,他迅速升迁,成为清朝的重要官员。雍正帝一直以重视权力著称,极少将权力轻易放手给他人,但李卫例外。雍正帝不仅将他任命为总督,赋予他大权,还在乾隆帝即位后,依旧对其非常尊敬,赠予他四团龙补服,甚至在李卫病重时,还派遣了御医前去诊治。
那么,李卫的权势究竟有多大呢?
李卫出生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正月初一的江南铜山(今江苏徐州丰县一带)。李家在当地是一户富裕的大户,因此李卫从小便享有较为优越的条件。尽管李卫的学问并不出众,但他凭借家世背景,依然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通过捐官的方式被封为员外郎。此后,他在朝廷中逐渐晋升,担任兵部员外郎,继而转任户部郎中,慢慢走上了仕途。
尽管李卫的学识有限,但他办事极有才干。雍正帝尚未即位时,李卫的出色表现已经引起了他的注意。雍正继位后,立刻将李卫任命为直隶驿传道,并不久后升任云南盐驿道,即负责盐运管理的官职。很快,李卫便步步高升,担任了云南布政使,负责全省的财政管理。李卫在云南期间,治理得井井有条,得到了雍正帝的高度认可。
李卫在云南的卓越表现促使他被调任到更加富庶的浙江担任巡抚。上任后不久,李卫又兼任了两浙盐政使,掌控了浙江的盐务管理。在他出色的治理下,浙江的经济迅速发展。雍正六年(1728),李卫晋升为浙江总督,掌管巡抚事务,成为浙江的最高地方官。此时,李卫在浙江几乎掌握了所有的政务,不仅财政事务由他主导,军政大事也在他的决策范围内。
在浙江担任总督期间,李卫严厉打击私盐,增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并且为了应对海上盗贼的威胁,他还亲自督修浙江海塘,加强了沿海的防御工事,确保了浙江的稳定与安全。雍正六年,江南一带的盗贼猖獗,李卫受命领导剿匪行动,他利用细致入微的调查和暗访,清除了许多腐败官员,最终成功捣毁了煽动民众叛乱的张云如。此役被史称为“江南案”,不仅稳定了江南的局势,也为李卫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江南案结束后,李卫的名声愈发响亮,浙江百姓更是将他视为英雄,甚至在西湖的花神庙里为他和他的妻妾立了塑像。乾隆帝南巡时看到这些塑像时,曾感到非常不悦,因为他认为李卫过于依仗皇帝的宠爱,显得有些骄纵,因此下令拆除这些塑像。虽然这段历史的真实性存疑,但足以看出李卫在浙江人民心中的地位。
李卫的势力,首先体现在百姓的支持上。人民对他的拥护无疑是他政治力量的重要来源。此外,雍正帝赋予李卫的封疆大吏职权,也为他提供了广泛的影响力。李卫的晋升并未停滞,在雍正七年(1729),他被授予兵部尚书一职,成为了从一品的大员。虽然此时李卫的事业如日中天,却没多久便接到了母亲去世的噩耗。为了守孝,他未能前往京城面圣,雍正帝为了安慰他,特别赐予他太子少傅的荣誉职位。
李卫的守孝期结束后,雍正帝立即召他署刑部尚书,并任命他为直隶总督,直接管理天子脚下的直隶,显示出雍正对他无比的信任与重用。然而,在李卫担任直隶总督的第二年,他因举报步军统领鄂尔奇扰民而再次获得雍正帝的嘉奖。可惜,由于长期的操劳,雍正帝最终去世,继位的乾隆帝并不十分看重李卫。尽管李卫依然保有高位,但在乾隆帝眼中,李卫学问不足,且早已失去了与他关系亲密的雍正帝的庇护。
李卫在乾隆三年(1738)去世,享年五十一岁。乾隆帝赐予他“敏达”的谥号,表扬他为聪明、精练之人。李卫一生的仕途可谓风光无限,他在云南、浙江和直隶等地的贡献,使得他在民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他最大的势力,正是源自于百姓的支持,以及雍正帝对他的器重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