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在他的诗作中,对那些为国家义无反顾的少年将领给予了极高的赞美。在诗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中,他展现了对这些将军们坚定决心的敬佩,令我们不仅为他们的豪情所动,也不禁对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心生向往。
隋朝末年与唐初,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历史上充斥着各路英雄豪杰。在现代人眼中,我们大多通过《说唐全传》以及改编的艺术作品来了解隋唐时期的英雄事迹。然而,书中的英雄往往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尤其是其中的那些勇猛无敌的名将,他们的壮丽事迹,恐怕真实度连三分都难以达到。
在中国历史上,“万人敌”这一称号最早出现在项羽的名字上,用来形容他卓越的武勇。而后,这一称号历代被用来赞扬战场上涌现出的杰出武将。然而,真正被时人称为“万人敌”的隋唐名将,却并不多,几乎可以说只有“两个半”。
裴行俨是演义小说《说唐全传》中裴元庆的原型,他拥有巨大的力气,双手各持一柄沉重的铁锤,无人可敌。最初,他响应朝廷召令,随父亲裴仁基一同围剿瓦岗军,但因受到陷害,他最终反投义军。裴行俨的真实经历与小说中的情节大有不同。他确实曾与父亲在武牢关抵挡瓦岗军的攻势,后来因为某些谗言的煽动,他选择了投降。
裴行俨随父亲投身瓦岗山后,很快得到了李密的赏识。每次敌军挑衅,他作为先锋总能在短短几招之内将对手打得溃不成军,甚至因此被封为爵位。然而,瓦岗山的局势如同散沙一般,难以稳固,不久后便被王世充击败。王世充听闻裴行俨的威名,将其任命为左辅大将军,并许下将女儿嫁给他作为奖赏。
随着战功的积累,裴行俨在军中威望不断上升,甚至被称为“万人敌”。然而,过高的功业让他成为王世充的威胁。王世充称帝后沉溺于奢华的生活,渐渐不思进取,而裴行俨已不再是当初那个被器重的人,而是成了王世充的一颗定时炸弹。
裴行俨察觉到王世充的防范,父亲裴仁基一向不满王世充对百姓的残酷压迫,二人之间的矛盾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裴仁基联合其他大臣策划推翻王世充,裴行俨也支持父亲的决定。然而,这一阴谋不久后被泄露,最终王世充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直接将裴仁基父子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