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年,邓艾率领大军步步逼近成都城,蜀汉的君臣在这一关键时刻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面对灭顶之灾,朝中有人提议求助东吴,希望借外力保命;也有人建议退往南中地区,力图在偏远之地恢复力量。与此同时,大臣谯周力主向曹魏投降,主张放弃抵抗,以求保存实力。经过激烈的争论,刘禅最终采纳了谯周的建议。就这样,蜀汉走向了灭亡的结局。七年后,270年,谯周因病去世。谁能想到,100多年后的蜀地,谯周的同族后人竟然会在这片土地上称王称霸,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东晋官员
这位后人名叫谯纵,出生在巴西南充,是当地豪门望族巴西谯氏的一员。自西汉以来,巴西谯氏便以学问传家,经过三百多年,蜀汉时期他们家族的学术声望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巴蜀地区最著名的经学世家之一。要说这个家族最知名的代表人物,非蜀汉大臣谯周莫属。尽管他在历史上因投降曹魏而被视为叛徒,但因其深厚的学识,他被尊称为“蜀中孔子”。
至于谯纵,他与谯周属于同宗,但生于东晋晚期。早年,谯纵投身仕途,凭借其文武双全的才干,他一路升迁,最终成为安西府的参军。在东晋政权尚且稳固时,谯纵对朝廷忠诚不渝。然而,随着局势的变化,到了405年,谯纵却被逼迫着割据蜀地,自立为王,成为了蜀地的“土皇帝”。这并非谯纵有心背叛,而是形势所逼,他是在强大压力下不得已的选择。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促使他做出了这一决定呢?
二、割据蜀地
东晋末年,朝廷内外动荡不安,桓玄发动的桓玄之乱给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虽然桓玄已被杀,但其党羽桓振依然在西南一带作乱,威胁东晋政权的统治。为了平定叛乱,东晋益州刺史毛璩决定派遣谯纵率军前往讨伐。然而,驻守在蜀地的军队却对外出作战心生不满,士兵们纷纷哗变,要求留在蜀地。而谯纵在军中威望极高,不久便被乱军推举为领袖。
面对这种局面,谯纵并不愿意成为乱军的首领,他甚至一度想以死谢绝,但在乱军的威逼下,他最终被迫接受了这一命运。叛军随后开始向成都进军,途中接连击败东晋的正规军,最终顺利占领了成都。谯纵在成功掌控成都后,自称“成都王”,并任命自己的堂弟谯洪为益州刺史,另一位亲戚谯明子为巴州刺史。蜀地一时间成了谯家人的天下。
三、八年割据
尽管谯纵知道东晋朝廷不会轻易放弃对蜀地的控制,但他并未选择立刻与东晋对抗,而是寻找外援。他与后秦的姚兴建立了联系,向后秦表示效忠,并请求支持。义熙五年(409年),姚兴正式册封谯纵为“大都督”、“相国”、“蜀王”,并赐予他“承制封拜,悉如王者之仪”的待遇。这一举措标志着谯纵正式背离东晋,成为一方割据的霸主。与此同时,谯纵还与东晋的叛将卢循暗中勾结,计划联合反抗东晋的统治。
尽管东晋派遣过多次军队征讨谯纵,但由于蜀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东晋始终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直到义熙九年(413年),东晋的刘裕决定亲自出征,命令资历尚浅的朱龄石为益州刺史,带领两万大军进攻蜀地。朱龄石凭借高超的军事才能,势如破竹,迅速打到了成都。眼看形势越来越不利,谯纵选择了逃离成都,寻求外部援助。途中,谯纵遇到了涪城的谯道福。谯道福听闻谯纵放弃成都的决定后,大怒不已。他气愤地斥责谯纵:“如此大事业,怎能轻易舍弃?若大丈夫遇难,岂能惧怕至此!”随即,他愤怒地将佩剑狠狠掷向谯纵的马鞍,表达自己的愤懑。谯纵知道大势已去,最终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自缢而死,年仅四十岁。
参考资料:1.《晋书》;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