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曹操向汉天子刘协上奏,请求派遣使者前往徐州,封刘备为征东将军、宜城亭侯,委任其为徐州牧,并带去一封密信,要求刘备根据时机采取行动,解决被刘备安置在小沛的吕布。此举正是荀彧为曹操献策的“二虎竞食”之计——“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事不成,则吕布必杀备矣。”此计中,曹操希望通过刘备来削弱吕布的力量,但不论结果如何,最终的目标是确保刘备自身的安全与力量的积累。
在荀彧献策之前,许褚曾豪言壮志:“愿借精兵五万,斩刘备、吕布之头,献于丞相。”他竟然自信到认为只需五万兵马就能轻松灭掉刘备和吕布,居然没有提及关羽与张飞。那时赵云尚未加入刘备麾下,许褚可能连这个名字都没听过。赵云自初平二年出征江湖,曾为救公孙瓒大展英勇与文丑鏖战数十回合未分胜负,虽偶尔受刘备招募协助,最后也暂时归家料理家事。直到建安五年才再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正式成为刘备的部将。
许褚深信凭自己的勇猛足以轻松斩杀刘备与吕布,他视关羽张飞为无足轻重的存在,甚至连赵云也不会放在眼里——在后来与赵云的较量中,许褚从未败过。在穰山之战中,许褚与赵云交手,曹操愤怒命令许褚出战,然而赵云也挺枪出阵,二人战斗了三十回合,却分不出胜负。突然间,关羽与张飞分别从东南和西南角冲杀过来,三方夹击,使得曹军疲于应对,最终败退。
即使在建安元年,赵云已经是刘备的重要战将,许褚也并未对他产生过多关注。许褚的目标仅仅是刘备与吕布的头颅,甚至没有把关羽和张飞放在心上,难道他没有听说过关羽温酒斩华雄,或者三英战吕布的传说吗?通过《三国演义》,我们可以发现许褚与关羽张飞的交锋中,确实从未占得上风,然而他与马超、赵云对决时,倒是能不分上下,特别是在黄忠与许褚的对决上,不禁让人猜测,谁才是真正的胜者。
在建安元年,曹操阻止许褚出征徐州攻打刘备与吕布时,还特地对他说了些客气话:“将军勇则勇矣,不知用谋。今许都新定,未可造次用兵。彧有一计,名曰‘二虎竞食’之计。”荀彧性格温文尔雅,与程昱、贾诩相比,堪称儒者。他所提出的策略,也是一种典型的阳谋——直白而不隐晦。然而,虽然刘备察觉到了曹操的暗算,甚至把密信呈给吕布查看,但最终还是未能避免吕布的夜袭,占领徐州的悲剧。
在建安元年,吕布的战力已经急剧下滑,这或许与他的嗜好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许褚作为曹操最信任的禁卫军头子,自然常听曹操讲一些关于吕布的笑话。记得在兴平二年,许褚曾与吕布交过手,单挑二十回合未死,后来又联合其他猛将将吕布击退。这些经历无疑增强了许褚的信心,觉得自己可以轻松应对刘备与吕布。
许褚与吕布单挑的回合数虽然不算长,但许褚的勇猛和力气,确实使得他敢于直面任何挑战。更值得探讨的是,许褚与刘备麾下的五虎大将交手时,究竟能够赢得几场。值得一提的是,许褚在与关羽的对决中毫无胜算——建安五年,许褚与徐晃联手,也未能战胜关羽,反而被关羽挥舞青龙偃月刀的威势震慑,退败而去:“左有徐晃,右有许褚,两队军截住去路。关公夺路而走,两边伏兵排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关公不得过,勒兵再回,徐晃、许褚接住交战。关公奋力杀退二人,引军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厮杀。”
而许褚与张飞的关系更为复杂——许褚曾在醉酒的状态下,被张飞一矛挑落马下。这一幕,似乎能证明张飞的力量非同一般。许褚自己也曾在回忆中提到,自己在对抗张飞时,喝酒吃肉,经过了四五个小时后才被击败,似乎并不完全是喝醉所致。
许褚的战斗力确实非常强悍,但他在面对马超时,也不见得能占得上风。在潼关渭水之战时,许褚与马超打得难分难解,直到两人各自失去了武器,才终于算得上平手。在穰山之战中,许褚与赵云两度交手,最终互不相让,可以认为他们是势均力敌。
至于黄忠与许褚的单挑胜负问题,这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话题——黄忠虽然勇猛,但面对许褚的力量与身手,究竟谁能胜出呢?或许,答案只有在两人真正交锋时才能揭晓。在曹操阵营中,许褚的实力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之一,尤其在与徐晃的“夺袍大战”中,许褚凭借自身强大的力量与反应速度,成功拖住了徐晃,使其不得不下马,表明了许褚与徐晃的实力差距。
总的来说,许褚在曹操阵营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勇力,但如果与黄忠单挑,结果如何便成了悬而未决的谜题。至于他与蜀汉五虎大将的单挑,您又认为他能与哪些人战平,或者赢得几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