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互联网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调侃着在俄罗斯犯了错误的后果:如果你在俄罗斯做了坏事,就会被送往西伯利亚去挖土豆;如果你总是容易感冒,那就必须带上感冒药,跟着去西伯利亚挖土豆。许多曾经在苏联的日本战犯对此应该有着深刻的体会。因此,大家普遍认为,西伯利亚是俄罗斯的领土,只有那些俄罗斯人才有能力适应其极为寒冷的气候。
然而,西伯利亚也蕴藏着一个曾属于中国的地方,这里在历史的长河中被苏联悄然夺走。这个地方就是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的图瓦共和国,如今这里美丽的女性如云,成为了独特的风景。尽管图瓦共和国的土地面积不算大,但它的地理位置独特,位于萨彦岭与唐努乌拉山脉之间,叶尼塞河在此环绕交汇,成为东西伯利亚经济区的一部分,且与蒙古国相邻。
在唐朝时期,图瓦地区被称为“都波”或“都播”。这一地区紧邻蒙古,远离中原,且水源丰富,降雨量也较大,因而成为了多民族的聚集地。曾经的匈奴、蒙古和鲜卑等民族都在这里建立过统治。正因为这一地区混乱不堪,作为强大的王朝,唐朝统治者自然不会允许这种动荡蔓延。公元657年,唐朝的统治者决定在都波设立六都督府与七州,随即派遣官员管理此地,并在结骨部坚昆地区设立了都督府,从此,唐努乌梁海地区彻底纳入了大唐的版图之中。
时光荏苒,来到了1206年,这个时期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的关键节点,并在随后开启了世界历史的转折。1207年,成吉思汗之子术赤正在唐努乌梁海地区展开行动;小小的唐努乌梁海根本难以抵挡蒙古骑兵的攻势,很快术赤就在此地设立了四个千户。随着金朝的入侵,清朝的建立,使得唐努乌梁海地区也经历了风云变幻。1655年,清朝册封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部与托辉特首领俄木布额尔德尼为扎萨克,宣告唐努乌梁海地区正式成为清朝的领土。
因此,自唐朝时期开始,唐努乌梁海地区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历史事实有据可查。然而随着各国力量的崛起,世界地图也悄然被重新绘制,唐努乌梁海的安全威胁随之暴增。从16世纪到17世纪初,沙俄的实力达到了巅峰,开始向西扩张,并对波兰、瑞典与立陶宛等国发动侵略。同时,沙俄也向北航行至巴伦支海,向东则抵达鄂毕河东岸。从其开国之初对土地的渴望,沙俄将注意力转向了西伯利亚。
尽管许多国家视西伯利亚为荒凉之地,认为其天气严寒且不适于人居,但沙俄却识别出其独特的自然优势,广袤的森林、丰沛的河流和雄伟的山脉都是其宝贵财富。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西伯利亚的石油与矿产资源愈发丰富,进一步证明了沙俄的远见卓识。沙皇伊凡四世对西伯利亚的征服意志坚定不移,甚至狂妄自称为“全西伯利亚的皇帝”,主动派遣军队进军这一地区。然而,西伯利亚因其寒冷的气候,人口稀少,根本无力抗衡沙俄的强大军队,结果大部分地区很快沦为沙俄帝国的统治之下。
随着西伯利亚的收入,沙俄迅速崛起,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拥有了重要的国际发言权。1628年,沙俄的铁骑踏平了叶尼塞河沿岸,并建立起了阵地,此时,沙俄军队已与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边界越来越近,随即对准噶尔发动了骚扰。然而,这个区域实际上已为清朝所管辖。17世纪中叶,沙俄军队气势汹汹地向南推进,横跨阿穆尔河(即黑龙江),进攻两岸名为零星的几个部落,其中包括被历史铭记的阿尔巴津部落。这一连串进攻显然触动了清朝的神经,清政府对此不会视而不见。
时值康熙皇帝统治时期,作为世界的大国,清朝绝不允许其他国家对其权威发出挑战,特别是在其实力强大之时。根据《1857-1860年俄国在远东的扩张》一书中记载,1689年,中国毫不费力地将俄国人驱逐出阿穆尔地区,能够将一支庞大的军队派往尼布楚,与那里的俄军形成对峙。由此可以见证当时中国强大的力量,而在与沙俄军队的交锋中,竟然是由藤牌兵打败对手。
据《广阳杂记》等书记载,藤牌兵是由林兴珠指挥参战的部队,这支军队的历史可追溯至郑成功时期,原本用于抵抗倭贼,后也被派往北方抗击沙俄。因此,见识到中国实力的沙俄不得不向清朝屈服,最终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了两国的边界线,以黑龙江的额尔古纳河为分界,这就意味着大兴安岭南部和额尔古纳河以南,包括库页岛都应归中国所有。
至1697年,也就是康熙三十六年,清军成功镇压了噶尔丹叛军,巩固了漠北的统治,唐努乌梁海的区域也被纳入五旗四十六佐领和两个总管的管理之下。1727年,中国与俄国签订的布连斯条约,再次明确了唐努乌梁海为中国领土的归属。尽管沙俄对此心存不满,并且进行了诸多的阴谋活动,但在清朝的绝对实力面前,其做法终究无计可施。
唐努乌梁海拥有多条河流,又具备天然不冻港的优势,经济自然繁荣。到1907年,俄国与唐努乌梁海的贸易额甚至达到了65万卢布。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俄国始终不愿放弃对唐努乌梁海的控制。既然强硬手段无法奏效,沙俄开始展现出更为隐秘的阴谋。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地主商人在唐努乌梁海强行侵占土地并经营垄断,沙俄更是实施了移民计划。在1905年至1911年之间,俄国在唐努乌梁海建立了98个居民点。
此时,中国的清政府摇摇欲坠,腐朽的封建制度面临崩溃,而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远东边境使得中国政府始终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治理。这为俄国的扩张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这一时期,虽然尚未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将唐努乌梁海划入俄国,但俄国的实际统治已经开始稳固,使之成为在远东的一个军事据点,修建专门的马道以供战争物资补给。俄国始终秉持强盗的逻辑,不论这片土地到底归属何方,首先占领再说。
在这一轮较量中,沙俄政府逐步将大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河以东的100多平方公里土地收入囊中。面对俄国的肆无忌惮,唐努旗的总管与克穆齐克总管纷纷拒绝向俄国交出印信,并向清政府求助。然而,此时的清朝内外交困,无法顾及远东地区的唐努乌梁海,使得这片土地始终处于夹缝中求生。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使唐努乌梁海也成为了旧势力与新生势力争夺的焦点。此时,中国政府意识到了俄国的虚弱,试图派兵收复失地。虽然遭到俄国旧势力的阻力,中国军队依然顺利恢复了对该地区的主权。1920年12月21日,中国正式任命黄成垿为唐努乌梁海的参赞。尽管唐努乌梁海重新回归中国的怀抱,但新的苏维埃政权却不甘心放弃这片领土。
苏联渴望控制西伯利亚,并觊觎唐努乌梁海所拥有的经济潜力与天然不冻港。1921年夏季,苏联红军以消灭旧白军为由再次进入唐努乌梁海,意图将其纳为囊中之物。毋庸置疑,苏联的野心显而易见,中国政府对此有所警惕,但因实力不足无法组织有力的军队进行抵抗,在这场对抗中,苏联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这片土地。为了避免麻烦,苏联宣布唐努乌梁海正式“独立”,成立“唐努图瓦共和国”并颁布宪法。
尽管中国政府未承认“唐努图瓦共和国”的合法性,但在那时的实力较量中,清朝无计可施,只能对此无奈。苏联的政权模式被直接照搬至唐努乌梁海,成立基层组织并以武力清洗反对者。在文化层面上,苏联直接停止了使用回鹘文字,也就是老蒙古文,切断了唐努乌梁海与中国之间的文化联系。在一代代的“洗脑”中,这片土地的居民渐渐地认为自己是苏联的一部分,甚至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主动出兵,捐赠粮食支持苏联的战争努力。
1944年8月,在萨尔查克·托卡的主持下,“唐努图瓦共和国”申请加入苏联。到了10月份,苏联很快接受了这一请求,并颁布了相关法律。不可否认,在这一系列操作中,苏联显得非常老练,但其步骤并不算合法。这些行为令中国政府感到不满,然而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苏联仍然寻找借口。1945年,斯大林强制性要求与蒋介石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尽管这一条约中并未明确涉及唐努乌梁海的归属问题,苏联依然擅自将其划入了第299号选区。
当时蒋介石政府明白苏联的种种行为,心知肚明但又无可奈何,因其专注于内战,努力争取成为中国的“独裁者”,需要借助苏联的大力支持,自然不会在此问题上与苏联作对。因此,外蒙古地区被迫割让,而唐努乌梁海也在落日余晖中失去了归属。直至苏联解体后,唐努乌梁海逐步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逐渐演变为如今的图瓦共和国。1994年9月3日,中国与俄罗斯签订了《关于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自此唐努乌梁海正式合法成为俄罗斯联邦的领土之一。
如今,生活在图瓦共和国的大多数居民都是俄罗斯人,斯拉夫人的高颜值让这里涌现出众多美女,而中华民族的血脉在时光的流转中逐渐被稀释,留下的唯有历史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