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后半叶,法国逐步控制了整个越南地区,使这个曾经隶属于清朝藩属体系的国家彻底沦为法国殖民地。面对外来统治,越南人民展开了顽强抗争,但到20世纪初反抗运动逐渐平息。法国殖民当局开始大规模建设殖民地,甚至将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的总督府迁至越南历史悠久的首都河内,并对这座古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式风格改造。当时的河内街头,欧式建筑与传统越南民居交织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在殖民统治期间,不少法国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越南的市井百态。其中著名摄影师让-皮埃尔在殖民时代末期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1962年,他出版的《印度支那》摄影集,首次向西方世界展现了法治时期河内百姓的日常生活。照片中,历史悠久的还剑湖景区依然保持着往日的风采,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湖边的法式咖啡馆与传统越南茶摊相映成趣。 让-皮埃尔的镜头捕捉到一个有趣的场景:越南街头的牙齿美容服务。越南人向来注重外貌,当时街头随处可见提供牙齿修复和美白的流动摊贩。这些手艺精湛的师傅使用传统工具,为顾客打造完美的笑容。另一张照片记录了河内街头的扑克牌赌博场景,这种从法国传入的娱乐方式很快在越南流行开来,成为市井文化的一部分。 尽管受到法国殖民统治,越南依然保持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易经》八卦等中国传统文化在越南民间广为流传,街头相士的算命摊前总是门庭若市。照片中,一位身着传统服饰的相士正在为河内市民占卜,案台上摆放着铜钱和卦签,充满东方神秘色彩。 法国文化的影响同样随处可见。一张照片展现了河内街头孩子们练习拳击的场景,这项源自西方的运动通过殖民者传入越南,很快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而在饮食方面,传统春节米粉与法式长棍面包在街头小贩的推车上和谐共存,这种饮食文化的交融一直延续至今,只是当年的木质手推车已换成了现代化的移动餐车。 越南传统节庆活动在殖民时期依然盛行。照片记录了当地民众举行龙舟比赛的盛况,这项源自中国的传统水上运动在端午节等重要节日期间格外热闹。法国殖民者对越南少数民族也表现出浓厚兴趣,特别是北部山区那些与中国共享的跨境民族。其中,以黑齿为美的习俗尤为独特,照片中一位少数民族女性展示着她经过特殊处理的黑色牙齿,这种古老的美容方式在当地被视为美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