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讲述
商朝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朝代,以其好战、重商、祭人、频繁迁都以及高超的青铜工艺而闻名。当商族逐渐具备挑战夏朝统治地位的能力后,伐夏的军队迅速在鸣条一战中成功击溃夏军的主力,商人由此取而代之,成为洛阳盆地的统治者。然而,商朝也面临着来自周边各个部落的威胁与挑战,其中最大的敌人无疑是西方的周部落。
图示-夏商周的都城
然而,直到商朝灭亡的时刻,周人实际上并没有积累能够独立挑战商族的军事实力,所谓的“灭商大军”其实是各个部族联合而成的军队。在初期,周人的温顺行为使得商朝的高层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东部,为了赢得战争,商王们接连数代向东南发兵,这为周人逐渐积蓄力量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与商朝的重商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部落,其发源地在西岐,这个地方位于八百里秦川的西端。随着周部落的壮大,他们不断向渭河平原的东部迁徙,最终在丰镐建立了都城,现今的西安市长安区正是这一地区。周人的战略眼光显得卓越,丰镐在随后的历史长河中多次成为不同王朝的首都,后来,以更响亮的名字——长安被后人所熟知。
商朝十分重视祭祀,整个社会似乎都以祭祀为核心,其动辄数百上千人的陪葬坑和人牲坑便是直观的证据。商朝的贵族妇女绝非只是“闺中妾”,相反,她们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参与度甚至可能超过男性的地位。在武丁时期,王后妇好曾亲自出征抵抗鬼方,神话传说中也记录了妲己在战场上力抗姜子牙的故事。商朝在繁荣的巅峰之后却逐渐走向衰落,而此时已然崭露头角的周部落逐步开始发挥作用。
在商朝的国家架构中,周不仅仅是一个附属国,还承担着为商王室提供祭品的职责。如果战斗条件允许,周人会挑选战俘献给商朝供祭祀,但在条件不佳时,周人只能从本部落内部选择同胞作为祭品,这个过程对周人而言无疑是极其痛苦的。因此,当他们积蓄到足够的力量挑战商朝的统治时,周人也成为了最为激进的参与者之一。
进入商朝末期,商人留下的铭文中多次流露出对愈发强大的周部落的恐惧。从地理角度来看,周与商核心区域之间的洛阳盆地,恰好是渭河平原的东出口。周部落在八百诸侯大会上聚集在孟津,孟津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历经千年而未更名,周武王在这里组织了一支由各个不同部落组成的联军。两年后,这支军队横渡黄河,直扑朝歌。
此时,商军的主力依旧在东征各方敌人,商朝不得不匆忙将留守的奴隶武装起来参战,但这些奴隶显然不是联军的对手。双方在牧野展开了激烈的决战,商朝最后的希望彻底破灭,商王帝辛在绝望中选择了自焚。周人则给予了他一个刻骨铭心的恶名“纣”,自此,中国历史揭开了周新时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