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英法火烧圆明园后,曾国藩与左宗棠反应为何截然不同?
创始人
2025-09-19 16:32:21
0

继一八四零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硝烟初起,英法列强贪婪的觊觎未曾止息,旋即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自一八五六年从广州起兵,经过几年的厮杀,到一八六零年那火光冲天的圆明园覆灭,仿佛是中华文明的心脏被野蛮割裂。彼时的清廷,宛若文天祥诗中“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形象,破败不堪,无奈之下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

十月十八日至二十日,三千五百名英法联军涌入那曾经风华绝代的圆明园,纵火焚烧,烈焰三昼夜不灭。宫殿化为灰烬,数百宫女、太监、工匠葬身火海,数万册珍贵典籍化为灰烬,无数国宝级文物被掠夺殆尽。此劫,不仅是对建筑的毁灭,更是对中华文明的一次耻辱,西方殖民者的野蛮行径无比丑恶,罪不可赦!

事件激起了清朝文武百官以及有识之士的极大愤慨。然而,在晚清四大名臣中,湘籍的曾国藩与左宗棠对此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史料记载,左宗棠闻讯悲愤难眠,痛彻心扉;而曾国藩则于一八六二年日记中坦言,英法联军虽烧毁圆明园,却并无意推翻清廷统治,反而协助剿灭太平天国,因此不必过于计较,且应铭记他们的“恩惠”。

为何两位同乡名臣反应迥异?这背后既有他们个人的学识积淀,也有仕途经历与性格的不同。让我们一一道来。

曾国藩,生于一八一一年湖南双峰,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凭借扎实功底,历经童生、县试、乡试、会试、殿试,一步步踏上仕途。身兼秀才、举人、贡生、进士等称号,后来致力于传承程朱理学,兼吸陆王心学,是正统儒学的忠实守护者。曾先后任翰林院编修、礼部侍郎、兵部尚书,最高位至直隶总督与两江总督。

曾国藩毕生致力组建湘军,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战功赫赫,却未曾直接与西方列强军队交锋。关于西方侵略者,他既愤恨入骨,又务实清醒。他深恶洋人的掠夺行径,坚决反对借助剿太平天国之名行侵略之实;同时,他也承认清军军事实力与西方存在巨大差距,主张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与科学知识。

他推动洋务运动,主张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购置洋舰,唯独排斥由外国海军指挥。面对强敌,他强调暂时忍让,笼络牵制,静心内政,以图待国力强盛后反击。表面看来谨慎稳健,实则消极退缩。与其剿灭太平军时的坚决果断相比,态度大相径庭。也正因如此,火烧圆明园之事,他只能自我安慰,调侃“既来之,则安之”。

左宗棠,次年生于湖南湘阴,自幼受孔孟之道熏陶。虽三次会试未第,回乡务农,但不弃学问,广泛涉猎历史、地理、军事、水利诸书。多次磨难中,他始终积蓄力量。四十岁以后,在好友胡林翼推荐下入仕,开始展露锋芒。

左宗棠参与抵御太平军,多次建功,官至闽浙总督,后任陕甘总督,平定捻军与回民叛乱。他坚决禁毒,严禁罂粟种植,表现出对鸦片的极端痛恨。相比曾国藩的消极防守,左宗棠积极抗敌、锐意进取。二十一岁时就写下“当时立国重开边”的诗句,显示出他的豪情壮志。

他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即主张奋起反击,写策论力陈抗敌之策;面对英方单方面条约,他写诗抒怀怒愤。对中法、中英混合军,他采取严格限制态度,防止外力肆虐。

六十四岁高龄率军收复新疆,历时五年扫除俄国支持的阿古柏叛乱,稳固新疆政权。七十二岁远赴福建,抗击法军,支援刘永福黑旗军,促成台湾建省。镇南关大捷后,清廷却屈辱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款》,令他心灰意冷,病逝前遗言震撼人心:“越南战与和,关乎国之兴衰,未能大举讨伐,死不瞑目。”

后人评价两人,曾国藩被誉为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及书法家;左宗棠则为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评价虽各异,却都体现了他们的时代烙印。

曾国藩主攻儒学,军事上精于战略却疏于战术,治军以王阳明学说为根基,强调纲常伦理,选将看重德才,故称战略家不无道理。然他作战时拘泥成规,屡屡被太平军击败,形成消极防守思想。这种观念延伸到对外,形成了“先安内,再攘外”的保守态度。

左宗棠博览群书,既善谋略又精战术,历战四方,少有败绩。自比诸葛亮,实非自夸。轻蔑曾国藩作战迟缓、应变乏术,讥讽其错失良机。在列强侵略与国家危亡之际,左宗棠勇往直前,展现了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奉献精神。

两人皆为湖南人,却因学识与经历不同,思想与功业迥异。他们对火烧圆明园反应的差异,正是这分歧的体现。曾国藩的守拙藏锋,韬光养晦;左宗棠的针锋相对,寸步不让。

我们不能简单以“爱国”与否评判他们。曾国藩虽温和忍让,却非卖国贼;左宗棠虽强硬进取,却是民族脊梁。究竟谁对谁错,须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审视。

任何思想和行动,离不开客观现实。曾国藩的策略适合国家稳定、实力渐强的时期;而晚清动荡、内忧外患交织,已非韬光养晦可解。正如左宗棠所显,千疮百孔之时,无退路可言,唯有奋起一搏,方能自救。

类似历史镜鉴可见于1950年朝鲜战争之初,林彪主张暂缓出兵,彭德怀主张尽早抗击,最终毛泽东采纳后者,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历史的启示是,国家存亡之秋,任何消极忍让都是多余的。唯有勇敢面对,才能浴火重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狭路相逢勇者胜。

且说曾国藩之名,意为国家屏障;左宗棠之名,寓意传承祖法。若论性格与作为,似乎二人名字可互换。

火烧圆明园铭记着一个真理:落后便是挨打。无论曾国藩或左宗棠,皆为时代之子,受限于封建与列强夹击,未能彻底觉醒。唯有打破封建统治,实施土地改革,唤醒民众,才能凝聚力量,抵御外侮。

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言:“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这才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摘自《曾国藩年谱》《左宗棠年谱》

相关内容

20世纪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20世纪十大考古发现之首:安阳殷墟,活人祭祀延续了600年 新知贺...
2025-09-19 09:06:03
艾米丽在上海的一天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艾米丽是比利时鲁汶大学法律专...
2025-09-19 09:05:50
浙江公园无动力游乐设备
在浙江的许多公园里,无动力游乐设备逐渐成为孩子们玩耍的热门选择。这...
2025-09-19 09:05:41
25希腊度假记-19:“一...
今天是返回的日子。 9点多出来,发现是阴天,天空中有大块儿的云。这...
2025-09-19 09:05:13
原创 ...
在全球四大人种体系中,白种人的分布范围是最广泛的,所占领的土地也最...
2025-09-19 09:05:07
8月福州市区CPI同比下降...
近日,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发布今年8月福州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2025-09-19 09:04:56
原创 ...
在山西省东部,坐落着一座古老的县城,名叫“平定”。据史书记载,这个...
2025-09-19 09:04:31
原创 ...
将整个犹太民族作为憎恨对象的反犹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分布最广、持续时...
2025-09-19 09:04:15
杨靖宇牺牲后笔记本被日伪军...
7月3日上午,尘封八十五载的杨靖宇笔记本档案在通化市档案馆首次公布...
2025-09-19 09:04:12

热门资讯

田径世锦赛:中国女将止步预赛 ... 中新社北京9月18日电 在当地时间18日进行的2025年东京田径世锦赛上,中国选手吴洪娇和何巫呷分别...
原创 伟... 文 | 夜谈 编辑 | 古往奇事说 伟人曾三次计划亲自访问美国,但每次都被同一个人搅黄了。这究竟...
原创 秦... 从私人关系的角度来看,秦穆公确实在某些方面对晋文公有恩。然而,这种私人情谊,在国家利益面前,显得微不...
原创 道... 清代关于“道”这一职务的文章已不下十篇,每篇文章都会引发读者提出不同的疑问,有时甚至是一些富有创意的...
腓尼基古代文明史 腓尼基船只 - 刻在一座石棺上的浮雕,公元 2 世纪 / NMB, 维基共享资源 尽管被希腊和罗马的...
原创 不...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深重的外来侵略罪行无疑来自日本和俄罗斯。相比俄罗斯那种贪图土地的扩张,日本对中国...
原创 三... 这篇文章以诸葛亮和王朗之间的对话为主,展现了诸葛亮如何通过巧妙的语言和思维战术占据主动,最终在言辞上...
原创 黄... 在讨论黄子澄之前,不妨先聊一位历史上与他有着某些相似之处的名将——晁错,汉景帝时期的知名人物。 当...
200余件套海丝珍贵文物亮相,... 7月5日,由中山市博物馆精心策划的“云帆稳过伶仃洋——‘南海Ⅰ号’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特展正式启幕,...
原创 只... 我国许多地名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象征。然而,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