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关于清朝历史的电视剧时,比如《雍正王朝》,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个颇具威严的称谓——军机大臣。这个称号不仅听起来威风凛凛,而且那些身居此职的人多数都扮演着皇帝身边的重要角色,通常是信赖的心腹或宠臣。那么,究竟军机大臣在清朝的官阶水平有多高呢?
实际上,虽然军机大臣这个称谓显得颇为高大上,但在清朝官员眼中,这一职位实际上更像是一种“兼职”。所谓的兼职,指的是那些担任军机大臣的人员,往往本身已经拥有其他的主要职务和责任。他们可能是王公大臣、也可能是殿阁学士或者部堂的高官,无论如何,他们的身份都十分尊贵,具备极高的社会地位。
军机大臣的设立起源于雍正皇帝时期,主要是由于西北战事的需要。当时,因罗伯藏丹津的背叛,雍正皇帝任命年羹尧出征西北,虽然很快平息了叛乱,但随之而来的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令皇帝十分困扰。雍正意识到当时内阁在太和门的设置容易让机密信息外泄,因此决定在雍正七年于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由怡亲王胤祥、大学士张廷玉等负责,因此他们成为最早的军机大臣。从这点来看,能够担任这一职务的人可谓都是出身骄贵,通常是王公贝勒或内阁的重要成员。
实际上,军机大臣这个称谓直到光绪皇帝时代才正式出现。著名的军机大臣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都是在光绪皇帝统治时期享有盛誉的各色人物。不过,如果要具体讨论军机大臣的官阶高低,情况就显得复杂多了。虽然担任军机大臣的确有一定的“门槛”,但这一门槛相对较高,非王公大臣、内阁大学士以及高官难以胜任。这些人的官职品级如何呢?例如,部院堂官若是侍郎则为正二品,满汉尚书则为从一品,而内阁大学士则享有正一品的荣誉,而王公大臣则被视为超一品的角色。
因此,可以说在清朝,能担任军机大臣的,必然是有一定地位的大员,绝非普通官员能够轻易获得的职务。上述的军机大臣属于“大军机”,而在其之外,还存在着“小军机”。由于大军机成员大多身居要职,负责重要事务,军机处同样需要一些负责日常事务的下层官员,于是小军机便应运而生。这些小军机也被称为军机章京或者军机章京上行走,他们的官职和品级相对较低,比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当时仅仅是六品官。
然而,军机大臣终究是个“兼职”,并没有正式的编制和固定的品级,这一角色主要是临时为皇帝服务的机构。尽管身份重要,军机大臣在光环上比较逊色于大学士。因此,光绪帝的老师翁同和心中难免有所遗憾,因为作为户部尚书的他,虽身为军机大臣,却未能成为大学士,始终无法与李鸿章平起平坐。这样的心理落差,常让他感到自己在官场上的地位相对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