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天下长河》即将迎来大结局,观众们不禁感慨,皇帝的形象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最初的懵懂无知、隐忍宽容,到如今的果断决策、冷酷无情,似乎不再有丝毫的软弱可言。特别是在他决定赦免靳治豫,让靳家团聚的同时,仍不忘对陈潢封官,这一系列决定彰显了他的威严与控制力。与此同时,皇帝还利用南巡的机会,询问了关于修河进度和接下来的计划。陈潢提出的修建中河的方案让他心生疑虑,尽管陈潢想将黄河的水引入大海,这一伟大工程从一开始便遭遇了皇帝的质疑。眼看着一切都在他掌控中,皇帝认为这完全是一项多此一举的工程,既浪费了人力、物力,也无必要。最终,他做出了决定,准备拒绝陈潢的建议。
与此同时,边境的葛尔丹局势日益紧张,皇帝心生一计,决定一举打击敌人,让他们不再敢轻举妄动。可是,面对户部对国库资金的强调,皇帝的气愤难以掩饰,他决定,在黄河清理工作完成后亲征葛尔丹。虽然以索额图为首的三位大臣纷纷劝谏,指出亲征的风险过大,然而皇帝心中的决心并未动摇。
为了确保胜利,皇帝不顾一切亲自带领百官南巡,巡视黄河治水的进展。看到陈潢的“束水攻沙”成果,皇帝心中略感欣慰,但同时也为国库的空虚而忧心忡忡。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从多方面权衡利弊,而不仅仅聚焦于治水一事。在巡查途中,他还特地召见了曾跟随靳辅十余年的河官,询问靳辅和陈潢的为人。对于未来的计划,虽然听取了建议,皇帝的内心却充满了疑虑。
不再是昔日那个轻易动摇的皇帝,眼下的他早已决定,治水可以暂时搁置,优先解决葛尔丹的威胁。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皇帝亲自驾临了靳辅的工地。看到靳辅满身伤痕,狼狈的模样,皇帝心中充满了怜惜,随即命令将靳辅带回河道府,换上干净衣衫。随后,皇帝奋笔疾书,写下了一篇长文,并赏赐给靳辅,随即询问陈潢有什么所求。陈潢看到皇帝如此恩宠,提出的第一要求是让靳治豫回家团聚,但皇帝冷静回应道,这个已经在他刚刚所写的文书中提及,算不上陈潢的要求。于是,陈潢稍作思索,便请求皇帝为他的新著作题字。皇帝同意,并且赐予他一个官职。
尽管看似一切都在向着良好发展,但实际上,陈潢的命运正朝着不利的方向急剧下滑。年关将至,陈潢一家人守在府门前,等待靳治豫归来团聚的时刻。而与此同时,皇帝的亲信高士奇也带着皇帝的旨意前来劝说陈潢暂缓修建中河的事宜。但无论高士奇如何劝解,陈潢始终坚守自己的立场,拒绝改变。
终于,到了大年夜,陈潢一家人终于围坐在一起,准备吃团圆饭,然而,刚刚开口几句话,气氛就骤然转冷,大家不欢而散。靳辅也因为高士奇的建议,试图劝说陈潢暂时放缓行动,但陈潢听到靳辅的话后,情绪立刻爆发,愤怒地指责他和高士奇心肠冷酷,不关心百姓疾苦,皇帝的做法根本不可取。
在这一刻,陈潢无疑站在了与皇帝对立的立场上,这个决定无疑将他置于风口浪尖之上,甚至可以说,他离死期不远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很明显,陈潢的态度已经改变了局势。在过去,虽然皇帝对他有保护之意,但如今他不仅反对皇帝的政策,还挑战了皇帝的权威。这无疑为那些心怀敌意的朝臣提供了攻击他的机会。
史料显示,陈潢在康熙26年时被任命为佥事道,参与河务的管理,但他未能待满一年,就在康熙27年遭人弹劾,被判斩监候,最终因心中积怨而死。而电视剧中呈现的时间是康熙22年,显然,这个历史细节显现出他距离终结也仅剩几年。同时,陈潢的悲剧,很大程度上与于振甲的排挤有关。
回顾陈潢的一生,他始终不求名利,只希望百姓安居乐业。但最终,他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反而在生前受到了冤屈。虽然死后得以平反,但他终究错失了许多未竟之事,令人感到深深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