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着深厚的“根”的意识,这种意识深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无论身处何地,依然会努力在异乡扎根生息,甚至在晚年时,许多人心中仍然怀有“落叶归根”的愿望。因此,尽管历史风云变幻,中华民族一直很难成为流浪的民族。中国人的血液中似乎缺少流浪的基因,依旧牢牢坚持着自己扎根的信念。
然而,外部的干扰,如战争等灾难性的因素,常常打破这种安定的生活。以犹太人为例,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流亡民族之一,犹太人自中世纪欧洲宗教战争以来,就被迫背井离乡,流亡海外。更不用说近现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让犹太人再度陷入了无家可归的困境。
中国境内也有一个类似的民族,由于战乱和外部压力,至今仍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那就是苗族的一个支系——苗民。他们的历史,几乎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交织在一起。最早,苗民居住在中国西南的山区,这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由于地理位置的隔绝,苗民长时间未曾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保持了几千年原始的状态,世外桃源般的自给自足,远离外界的纷扰。
然而,随着西方列强的崛起,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势力侵入了中国的每个角落。苗民的生活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列强的到来,彻底打破了他们世代延续的平静与安稳。面对外国侵略者的高科技武器,苗民尝试反抗,但面对强大的火力,他们的原始武器根本无力回天。最终,苗民的反抗被镇压,许多人为了避免遭遇进一步的压迫与同化,只能选择离开家园,走向了南方的边界地区,逐渐迁移到了东南亚的老挝、缅甸和越南等国家。
即便他们跨越了国界,迁徙到了东南亚的这些国家,苗民依然没有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他们依旧独自生活在深山密林中,过着与外界相隔离、极为原始的生活。当地人对他们也并不友善,这些苗民在东南亚被称为“赫蒙人”,赫蒙在苗语中意味着“自由”。这个名字的背后,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嘲的情感。赫蒙人并不主动融入社会,反而由于他们占据了当地的土地,长期被东南亚国家所歧视。
加之在越南战争期间,赫蒙人又成了美国的“工具”。美国军方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卓越的游击技巧,把目光投向了这些长期居住在深山中的赫蒙人。美军认为,赫蒙人比越南人更擅长游击战,因此开始大量招募他们参与作战。美国为此付出了一定的承诺,赫蒙人则希望借此机会获得一块可以自主的土地,甚至以为能在美国的支持下实现这一目标。于是,他们在战场上拼尽全力,表现得极为卖力。
然而,随着越战的进展,战局急转直下,美国未能如愿取胜,反而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最终在美国国内的强烈反战情绪压力下被迫撤离。当时对赫蒙人许下的承诺,因美军的失败而成为空谈。越南获胜后,这些曾为美国效力的赫蒙人被当作“叛徒”对待,遭到清算。为了生存,赫蒙人不得不再一次踏上了流亡之路。
但由于越南战争后的教训,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对于赫蒙人抱有极大的警惕与排斥。赫蒙人几乎无处可去,流离失所。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纳他们,给予他们国籍,他们一直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更有一些赫蒙人,依旧怀抱着当年美国的承诺,想要前往美国寻求政治庇护,但最终他们只得到了美国的冷漠拒绝。
至今,依旧有大约20万赫蒙人漂泊在海外,过着极其贫困、艰难的生活。回想起曾经与中国有着血脉相连的同胞,如今却沦落至此,令人不禁感到万分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