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曹魏排名第二的名将,为啥晚节不保,选择不战而降?
创始人
2025-09-19 03:01:44
0

于禁,曹魏军中的第二号名将,历史上无可争议的英雄人物。他曾是“五子良将”之一,多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位居高位,且忠诚于曹操。然而,最终他却投降了敌人,这一决定的消息传出时震惊四座,几乎堪比周瑜投降曹魏。那么,于禁的投降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处境所迫,还是他本性软弱?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细细分析。

于禁早年便追随曹操,参与了南征北战,屡次表现出色,立下了许多战功。他不仅聪明能干,还深知军纪的重要性,敢于对违反军规的士兵进行严厉处罚。即使是曾经的老朋友若有违背军法,也照样秉公执法,毫不含糊。他有一大优点,那就是战利品一概归公,从不私吞,这也让曹操对他极为喜爱。不过,他在军中执行纪律过于严格,常常用铁血手段惩治下属,因此并不受到士兵们的喜爱。

经历了无数战火的洗礼后,于禁的第一大战绩出现在官渡之战。当时,他带领一支小规模的兵力成功阻止了袁绍军的进攻,解除曹操的后顾之忧。官渡之战后,他继续在多场战役中立功,迅速晋升为偏将军。然而,刚刚有所成绩的他很快就遭遇了挫折。在刘备的进攻下,于禁及其部队惨遭败绩。那时,刘备以假撤退引诱敌人,于禁和夏侯惇等人中了计,结果兵败如山倒。尽管夏侯惇因为轻敌付出了代价,但于禁的失误也暴露了他在战争中智慧上的不足。

不过,这场败战并没有让于禁气馁。即便在接下来的襄樊之战中,他依然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屡屡取得胜利。尤其在平定昌豨的叛乱时,于禁不顾与其的私交,坚决执行命令,处死叛徒昌豨,显示出他对曹操的忠诚与决断力。此外,在平定梅成、陈兰的叛乱过程中,他还不畏艰难,保障了军队的后勤,使得曹军成功平定叛乱。凭借着这些优异的表现,于禁最终成为曹魏军中唯一的假节钺之人。若他能在此时选择退隐江湖,过上安稳的生活,无疑将成为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忠臣。

然而,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个玩笑。公元219年,关羽以水淹七军的壮举震惊了整个华夏。这场战斗中,关羽凭借自己出色的战略眼光,巧妙地利用汉水暴涨的时机,发动了一场水攻,最终将曹魏的大军击败。于禁和庞德奉命前来支援,却不幸驻扎在汉水的低洼处,正好成为关羽攻击的目标。面对这样的局面,于禁选择了投降,而庞德则坚守阵地,最终战死。曹操听闻此事后,心中十分失望,感慨道:“于禁与我相识三十年,怎会在困境面前,竟不如庞德!”有些人可能认为于禁的投降是软弱的表现,但我认为,这其中可能有更多的无奈。

在我看来,于禁的投降更多是一种自保的行为。他可能是为了保全其手下的士兵,因为若他宁死不屈,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此外,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于禁知道关羽仁义,投降或许是为了消耗关羽的粮草。毕竟,关羽不可能完全放任这些俘虏不管,让他们饿死。因此,于禁的投降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他真心投降,他本可以反戈一击,帮助关羽攻破樊城。那时,曹操可能早已逃离许都,历史的走向也会因此而改变。

尽管如此,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于禁内心的真实想法,但他的结局却极为悲惨。回到曹魏后,他遭到了曹丕的羞辱。曹丕表面上安慰他,说一切都会没事,但背地里却画了一幅画来羞辱他。这一行为让于禁感到万分羞愧,最终因病去世。或许他会在临终时后悔不已,如果当初能像庞德一样宁死不屈,或许他的名节可以得以保全。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于禁的投降,也许永远都无法摆脱“软弱”的标签。

曹丕的行为可谓是心狠手辣,他既表面安慰,又暗地里羞辱,这样的做法与曹操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曹操若是面对这种情况,或许会直接表达失望,但他绝不会采取这种虚伪的做法。可以说,曹丕的行为暴露了他的两面性,而这也是导致于禁最终心情压抑,身心俱疲的根本原因。与一个深得人心的领导合作,往往能够避免这样的困境,而曹丕的行为无疑是加速了于禁的悲剧结局。

总的来说,于禁的投降虽然被许多人认为是软弱,但从他的内心角度来看,这或许是一次不得已的选择。无论如何,历史给了他一个极为悲惨的结局。在曹魏的历史长河中,于禁这一位本应光辉的名将,最终却被命运玩弄,走向了悲剧的终点。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科技尚未迈入高度发达阶段的古代,人们勇敢地踏上海洋,开辟新的航线...
2025-09-18 13:04:03
档案保存环境与设备管理:守...
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信息的载体,其保存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完整...
2025-09-18 13:03:28
原创 ...
一张老照片,一个人旧人物,一段老故事。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
2025-09-18 13:03:17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何遭受惨...
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再受挫的原因,以往国内外史学界过于强调德军如何...
2025-09-18 13:03:16
原创 ...
很多人不理解,义和团成员看似“愚昧、落后”,为何能迫使西方列强放弃...
2025-09-18 13:03:14
原创 ...
1927年:毛泽东的革命启示 1927年,毛泽东已经34岁。这一年...
2025-09-18 13:03:08
原创 ...
大家好,我是新疆红泉堂。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新疆地区的红钱,特别是...
2025-09-18 13:02:57
原创 ...
在建国前,国共激烈对抗的岁月里,国民党顽固派因视野狭窄、未能准确识...
2025-09-18 13:02:42
泰国每年接待大量中国游客,...
当下,旅游已成为大众生活中愈发热门的休闲方式,喜欢踏上旅途、领略别...
2025-09-18 13:02:41

热门资讯

原创 战... 在战国时期,秦国因商鞅变法的推动,国力日益强盛,逐渐成为中原西部的强国之一。与此同时,赵国也通过实行...
原创 开... 有一位开国中将曾接受毛主席的接见,并在会面中郑重地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然而,令所有人意外的是...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将开幕,... 南都讯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3日,中国人民抗...
原创 联... 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三的夜晚,时至二更时分,汴梁城内渐渐恢复了宁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寂的氛围...
原创 十...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内容和字数大致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让整体更丰富生动。 --- 十...
原创 征... 征方腊:梁山好汉的转折点 征方腊之战,是梁山好汉走向分水岭的关键时刻,是是否归顺朝廷还是继续起义的...
原创 难...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圆明园内,许多太监和太医正忙碌地穿梭,面色凝重。根据太医的说法,雍正只不过是...
原创 秦... 秦始皇帝,原名嬴政,乃秦庄襄王之子。秦庄襄王,原为秦国国君秦昭王之孙,曾作为赵国质子,后来娶了吕不韦...
原创 北... 上世纪20年代,在中国境内从南到北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运动。尽管这场运动持续了整整两年,历史上却...
原创 汉... 东汉末年,国家动荡不安,战争连绵不绝,随之而来的是一片英雄辈出的乱世。各路豪杰纷纷登场,他们凭借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