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两江总督被当街刺杀,慈禧大怒,曾国藩却对此案不闻不问
创始人
2025-09-19 02:31:32
0

自古以来,几乎所有具备非凡才能的臣子与皇帝之间,总会有一个类似“魔咒”的存在,那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种现象从春秋战国时期勾践与范蠡、文种,到汉朝刘邦与韩信,再到明朝朱元璋与“淮西功勋集团”,屡见不鲜。历史上有太多功勋卓著的臣子最终都未能逃脱这个命运。

晚清时期,曾国藩被毛泽东誉为“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他可谓是清朝中期的一根“定海神针”。若没有曾国藩的力挽狂澜,清朝政府可能早已在太平天国起义的潮流中倾覆。然而,正是这位被称为“半个圣人”的英雄人物,最终却成了慈禧太后的眼中钉,肉中刺,太后不惜一切要将其除掉。

慈禧想要除去曾国藩,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权力斗争的缘故。曾国藩凭借着巨大的功劳,声望一度压过了慈禧,实在让她很难再继续掌控大清。毕竟,曾国藩已经拥有了如此显赫的地位,如果不加以制衡,难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

这一切都始于曾国藩在1864年攻下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后,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清廷并未兑现咸丰帝生前许下的承诺,原本应该封他为王的,最终他只被授予太子太保、一等侯,甚至连功勋显赫的弟弟曾国荃,也仅仅获得了一个太子少保、一等伯爵的荣誉。尽管如此,曾国荃的傲慢不免让慈禧的亲信官员们愤慨,频频上书弹劾他。仅仅一个月内,他便数次遭到慈禧严厉斥责,精神压力剧增,甚至一度陷入抑郁,萌生了辞职还乡的想法。

面对弟弟的低迷情绪,曾国藩写了一封信,劝慰他不要放弃。信中,他回顾了自己三十年来的起伏沉浮,讲述了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曾国藩谈及自己曾在岳州败给太平天国,差点自杀,却被幕僚救起;又回忆起自己在九江战败,战船被烧毁,遭到江南一带官员的奚落与弹劾,尽管他一度忍不住泪水满面。但这些屡屡的挫败,让他逐渐变得更加坚韧,正是这些磨难塑造了他的决心和胸怀。曾国藩在信中告诫弟弟,无论命运如何捉弄,不能灰心丧气。想要成就不世之功,必须拥有坚忍的意志。

而曾国藩的坚忍,也并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上。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尽管有人劝他自立为王,甚至送给他画鹿图,暗示他可以“逐鹿中原”,但他始终没有动摇过。虽然身负重兵,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风险,最终选择继续忠诚于清朝。即使朝廷对他充满戒备,曾国藩依然选择了忍耐,因为他知道,任何过激的举动都可能葬送一切。

然而,曾国藩的忠诚并未能让他完全摆脱朝廷的猜忌。1864年,他攻下南京后不久,慈禧就将他从两江总督的职位上调往直隶,表面上是升官,实际上却是在削弱他的军权。曾国藩很快察觉到这一点,于是他从金陵起程北上,路上特地绕道拜访了慈禧和同治皇帝。1868年12月27日,57岁的曾国藩第一次与33岁的慈禧见面,虽然当时慈禧只“垂帘听政”,与曾国藩之间隔着一道黄幔,但她依然提出了几个尖锐的问题,想要了解曾国藩是否按照朝廷指示,安排好湘军的遣散工作。

这种审问让曾国藩感到极大的压力,他意识到慈禧并不完全信任他和湘军。接下来的两天里,慈禧连续两次召见他,连续三次的接见在清朝历史上实属首次。而在第三次的面见中,慈禧甚至亲自赐座给曾国藩,向他询问了湘军将领的情况。曾国藩回答得非常小心,他既没有过于赞扬湘军将领,也没有贬低他们,而是尽量做出中立公正的评价,以避免引起太后的怀疑。

这时,慈禧的深思熟虑的政治手段显而易见。她不仅要求曾国藩遣散湘军,还利用询问健康状况的方式,想要探查曾国藩是否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通过让曾国藩评价将领,她企图挑拨湘军的团结,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力量。最重要的是,她将曾国藩调离了他熟悉的江南,派亲信马新贻接任两江总督,马新贻的任务显然是调查太平天国“圣库”中被认为失踪的金银财宝。

然而,马新贻上任后,并未能够如慈禧所愿,查到太平天国的财宝去向。不久后,马新贻却被刺杀。这起刺杀案件一直没有明确的动机,刺客张汶祥始终未透露幕后主使者是谁。尽管官方结论是张汶祥因“复仇”刺杀马新贻,但许多人并不信服这种说法。各方流言蜚语层出不穷,有人认为幕后黑手可能是曾国藩兄弟,甚至是湘军内部的势力集团。

实际上,这一切或许并不完全是巧合。因为无论是慈禧调换曾国藩,还是马新贻的调查,都是为了控制曾氏兄弟和湘军的势力,防止他们过于膨胀,威胁到清朝的统治。而马新贻的死,无论真相如何,都必定与曾国藩及其背后的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谜团至今未解,也许永远都无法揭开。

最终,尽管历史上充满了对曾国藩的怀疑与非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曾国藩在清朝的中兴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直到他去世后,清政府才开始真正认可他的功绩,给予了他“文正”的谥号,表明他对大清的忠诚与贡献得到了官方的肯定。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科技尚未迈入高度发达阶段的古代,人们勇敢地踏上海洋,开辟新的航线...
2025-09-18 13:04:03
档案保存环境与设备管理:守...
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信息的载体,其保存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完整...
2025-09-18 13:03:28
原创 ...
一张老照片,一个人旧人物,一段老故事。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
2025-09-18 13:03:17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何遭受惨...
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再受挫的原因,以往国内外史学界过于强调德军如何...
2025-09-18 13:03:16
原创 ...
很多人不理解,义和团成员看似“愚昧、落后”,为何能迫使西方列强放弃...
2025-09-18 13:03:14
原创 ...
1927年:毛泽东的革命启示 1927年,毛泽东已经34岁。这一年...
2025-09-18 13:03:08
原创 ...
大家好,我是新疆红泉堂。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新疆地区的红钱,特别是...
2025-09-18 13:02:57
原创 ...
在建国前,国共激烈对抗的岁月里,国民党顽固派因视野狭窄、未能准确识...
2025-09-18 13:02:42
泰国每年接待大量中国游客,...
当下,旅游已成为大众生活中愈发热门的休闲方式,喜欢踏上旅途、领略别...
2025-09-18 13:02:41

热门资讯

原创 战... 在战国时期,秦国因商鞅变法的推动,国力日益强盛,逐渐成为中原西部的强国之一。与此同时,赵国也通过实行...
原创 开... 有一位开国中将曾接受毛主席的接见,并在会面中郑重地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然而,令所有人意外的是...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将开幕,... 南都讯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3日,中国人民抗...
原创 联... 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三的夜晚,时至二更时分,汴梁城内渐渐恢复了宁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寂的氛围...
原创 十...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内容和字数大致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让整体更丰富生动。 --- 十...
原创 征... 征方腊:梁山好汉的转折点 征方腊之战,是梁山好汉走向分水岭的关键时刻,是是否归顺朝廷还是继续起义的...
原创 难...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圆明园内,许多太监和太医正忙碌地穿梭,面色凝重。根据太医的说法,雍正只不过是...
原创 秦... 秦始皇帝,原名嬴政,乃秦庄襄王之子。秦庄襄王,原为秦国国君秦昭王之孙,曾作为赵国质子,后来娶了吕不韦...
原创 北... 上世纪20年代,在中国境内从南到北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运动。尽管这场运动持续了整整两年,历史上却...
原创 汉... 东汉末年,国家动荡不安,战争连绵不绝,随之而来的是一片英雄辈出的乱世。各路豪杰纷纷登场,他们凭借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