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李在明当选为韩国新一届总统,随即发表了他的就职演讲。演讲中,他自信地表示,“如今,韩国已跻身全球十大经济体之列,军事力量位居第五,文化在全球范围内风靡。”那么,现今的韩国究竟有多强大?李在明所言的“全球仅四个国家能战胜韩国”是否真实可信?
李在明的论断在某些层面上并非完全无可挑剔,但要说准确,也不完全对。在全球军事强国中,前四名通常被认为是美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这四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没有竞争对手。而至于“第五军事强国”的位置,韩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都在竞争中。
当前,韩国的现役军人总数大约为60万,其中陆军约47万,空军约6.5万,海军约7万。从这些数字来看,韩国的军力虽然规模不算巨大,但并不微不足道。具体来说,韩国陆军装备有超过1800辆K1主战坦克、600多辆K2主战坦克以及大量来自前苏联的T-80U等其他型号坦克,总数大约2600辆。空军方面,韩国装备了约40架F-35隐形战斗机,约60架F-15战机,120架F-16战机,以及若干F-5、F-4等型号的老式战机,总共约400架各型战斗机。海军则装备了四艘先进的盾舰,另外还拥有20多艘排水量在3000到4000吨之间的护卫舰和驱逐舰。
从这些装备来看,韩国的军事力量并不小,且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具备一定的军工制造能力,军事体系相对完善。在军工方面,韩国可以自主生产如K2主战坦克、KF-21战斗机、K9自行火炮等先进武器,且这些武器的性能不容小觑,甚至成功出口到欧洲。例如,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波兰便从韩国采购了1000辆K2主战坦克、672辆K9自行火炮和48架FA-50轻型战斗机。尽管这些武器仍然有部分依赖进口的核心技术,但韩国的自主军工能力无疑加强了其国防建设。
此外,韩国的军事体系相对完整。许多国家拥有大量的战机、坦克和军舰,但其军事体系可能存在漏洞。例如,朝鲜尽管有相对较多的主战坦克和战机,但其防空系统仍旧停留在老旧的萨姆-2、萨姆-5级别,缺乏现代化的防空网。这使得朝鲜的领空几乎暴露在韩国和美国空军的视野下,若没有中国的“庇护”,韩国和美国的战机可以轻松进入朝鲜领空。而韩国军队则在防空、电子战和多军种联合作战能力等方面做得更为完善,具备了应对现代化战争的实力。因此,虽然韩国军力未必是全球第五,但它无疑具备争夺该位置的资格。
然而,韩国虽然在军事上有着不错的表现,但面临的地缘政治压力却让其军事力量的作用显得有些微妙。韩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注定会卷入中美两国的地缘冲突中。中国始终不允许朝鲜半岛形成一个“亲美反中”的政权,因为这将使中国的边界直接与一个亲美政权相接壤,带来不可估量的安全风险。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在1950年抗美援朝时,才不惜出兵支持朝鲜,避免韩国吞并朝鲜后成为美国的军事前哨。
同样,1950年美国也通过军援韩国,防止朝鲜统一朝鲜半岛,确保其在半岛上的战略地位不至于完全丧失。因此,韩国的军事力量虽然是为了应对朝鲜,但一旦战争爆发,局势可能迅速扩大成中美之间的较量。这样一来,韩国的军事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就显得较为尴尬。即便韩国不断强化其军力,也很难与中国和美国的军事力量抗衡。历史的经验表明,一旦战争爆发,中美两国的军事力量必然会介入,而韩国的军力在这样的对抗中无论如何发展,都难以起到决定性作用。
然而,韩国的民众却对军事力量的增强抱有强烈期望。正如英国电视剧《是,首相》所展现的,英国的国防政策之一便是让民众感到自己在受到保护。韩国民众面临的外部威胁不仅来自朝鲜,还包括周边如中国和日本等大国的军事力量。因此,韩国的政治领导人在竞选时若承诺强化军事力量,往往更容易获得支持。而那些主张削减军事开支,转而投入民生的政治家往往难以得到民众的青睐。
实际上,这种情形不仅仅存在于韩国。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爆发后,波兰、德国等欧洲国家也纷纷加强了军备建设。这一趋势背后是民众对外部威胁的警觉,期望国家能增强军事力量进行防御。
对于韩国而言,强化军事建设虽然显得理性,但面对中国这样的大国,韩国的军力依然无法与之抗衡。而且,考虑到美国可能会介入朝鲜半岛的局势,韩国的军力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显得有些多余。因此,韩国的军事力量处于一种“拧巴”的状态——既需增强,又显得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