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或许早已铭刻在心。他的英勇事迹在百姓口中广泛流传,作为蒙古帝国初期的重臣,他不仅帮助成吉思汗和窝阔台两代帝王稳定政权,还为元朝的建立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许多人或许知道他在历史中的巨大贡献,但具体事迹却了解不深。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位传奇人物,看看这位契丹后裔如何被誉为挽救了中原千万汉人的英雄。
耶律楚材,辽东丹王突欲的第八代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生于金末元初的契丹贵族家庭,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别名“耶律文正”,外号“长髯人”,他信奉佛学,著有《西游录》《五星秘语》等书籍。身材高大,面容严肃,长须如银丝。自小生活在充满文化氛围的家庭中,这使得他从小就接触并深深热爱汉文化。自祖父起,家族便长期侍奉金朝,常年驻守燕京,逐渐培养了他对汉文化的浓厚兴趣,并且在持续的学习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耶律楚材从小便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立志用儒家理学治理国家,创造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得天独厚的家庭背景和环境,让他从小就学识渊博,精通儒学,并且对汉语有着极为熟练的掌握,可谓是少年英才。
他的性格倔强且自立。在金朝的泰和六年,按照金朝的制度,他本应接受任命,成为省掾,但他却拒绝了这个职位,尽管有许多人劝说他接受,最终他选择了参加科举考试。在一场科举考试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17名考生中的佼佼者。随后,他被征召担任开州同知,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1215年,成吉思汗发起攻打燕京的战役,长时间未能成功,耶律楚材提出了有效的战略建议,帮助成吉思汗顺利占领燕京,由此,他得到了成吉思汗的青睐,并迅速升任为辅臣。1219年和1226年,他分别随成吉思汗征战西部和西夏,参与了蒙古帝国的重要征伐,展现了出色的政治军事才干。成吉思汗去世后,耶律楚材继续辅佐其嫡长子窝阔台,在窝阔台执政期间,他忠诚高效,不仅帮助国家逐步富强,还在制度和文化建设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然而,随着窝阔台的去世,蒙古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逐渐升温,耶律楚材的命运也开始发生转变。1241年,窝阔台去世,成吉思汗的皇后脱列哥那开始掌握国政,然而耶律楚材与脱列哥那的关系一直不佳。在脱列哥那过于宠信奥都剌合蛮后,耶律楚材不满其专权,屡次弹劾,最终导致两人关系的彻底破裂。1244年,耶律楚材因病去世,享年55岁。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中原与蒙古,成千上万的百姓都为之悲痛,纷纷捶胸顿足,失落之情溢于言表。耶律楚材的去世,不仅是蒙古帝国的一大损失,更令中原人民感到深深的惋惜和痛惜。随后,他被追封为广宁王,谥号“文正”,并受到各界高度赞扬。
那为何耶律楚材能获得如此崇高的声誉,成为众人心中的英雄呢?他的贡献远远超出了普通官员的范畴,尤其是在多个方面的改革与政策实施中,都展现出了他非凡的智慧与对人民的深厚情感。
法律改革
在成吉思汗治下,蒙古尚未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许多地方都依赖草原上的“扎撒黑”习惯法,这种法律的模糊性和不完善性,使得百姓深受其害,时常受到官员的压榨与不公正的对待。耶律楚材深知这一点,在得知百姓的困苦后,他决心推动改变。经过反复调研和深入思考,他提出了《便宜十八事》,一项旨在保护百姓利益、规范官员行为的临时法律。这项法律使得官员开始严格遵守规定,百姓的生活逐渐安定,国家的治理逐渐进入正轨,社会秩序也愈加井然有序。
政务改革
在蒙古建国初期,军政合一的制度下,许多军事将领并不擅长管理政务,这导致了许多行政问题的严重失控。耶律楚材敏锐地发现这一点,提出设立中书省以专责政务,并建议选拔官员时参照孔孟之道,这一改革逐步使得蒙古的政务管理变得更加高效有序。
文化保护
耶律楚材不仅推崇儒家思想,还大力推动文化教育。他主张培养更多的儒学人才,并在1236年请求设立编修所与经籍所,培养和保护文化资源。这不仅为蒙古帝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升了蒙古的文化软实力。
然而,耶律楚材的伟大并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政治和文化成就上。他还因关心民生、保护百姓生命而广受爱戴,尤其是在两次关键的历史时刻,他挺身而出,拯救了无数无辜百姓。
拯救百姓
在成吉思汗攻占金国河北、山西之后,他决定继续西征,但北方的汉地需要有人管理。然而,蒙古的武将木华黎由于缺乏治理经验,将该地区管理得一团糟,百姓的反抗愈加激烈。木华黎提议将不服从的百姓一并屠杀,而成吉思汗也认可这一提议。耶律楚材站了出来,他提出,如果让百姓继续从事生产,将带来长远的好处,既能得到畜力,也能获得人力,这样的政策更有利于国家的长期发展。最终,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避免了大规模屠杀,保住了百姓的生命。
再度拯救
类似的情形出现在窝阔台时期。在一次与开封的战争中,虽然蒙古最终攻占了开封,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人建议将开封人民全数屠杀以泄心头之恨,窝阔台几乎同意这个提议。就在此时,耶律楚材再次出面,提议保留开封人民,认为他们不仅能作为生产力,还能提供精湛的工艺技能。窝阔台最终听从了他的建议,这使得中原百姓再次躲过了一场灾难。
正是凭借这些救民于水深火热的时刻,耶律楚材在中原人民心中留下了“仁爱慈悲”的形象,也让他成为了两地人民心中的英雄,直到今天,仍被人们敬仰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