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列宁遗体防腐每年花费引质疑,俄罗斯揭秘:苏联解体后已不再拨款
创始人
2025-09-18 20:06:23
0

列宁,作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奠基人,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不仅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还建立了全球首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得社会主义从一纸理论变为充满活力的实践。这一历史性成就,无疑将在历史长河中永载史册。

然而,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最终都无法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1924年1月,列宁因病去世,享年54岁。列宁的去世,给整个苏联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如何处理列宁的遗体,成为苏联上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最终决定采取防腐手段保存他的遗体。这一决定最初是出于顺应民意的考虑,但随着苏联解体及俄罗斯经济的衰退,越来越多人对列宁遗体保存提出了质疑。有人认为,每年花费巨资来维护列宁遗体,似乎不太划算,反而不如让他安葬入土。

尽管如此,文件显示,在苏联解体后,政府并未为列宁遗体的保养拨款。那么,这些维护的费用从何而来?列宁的遗体,又将如何处理呢?

列宁出生于1870年。自1892年起,他便开始组织马克思主义的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俄文。1912年,他将布尔什维克党建设为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在1917年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俄,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遗憾的是,列宁在54岁时因病去世。外界普遍认为,1918年列宁受到的枪伤是导致他晚年健康恶化的根源。

1918年8月30日,列宁在莫斯科进行演讲时,遭到女社会革命党人卡普兰的袭击,胸部中了两颗子弹。尽管子弹未致命,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的局限,子弹一直未能取出,埋下了健康问题的根源。从1921年起,列宁就常常抱怨头部、右肩和右手的剧痛。多位医生会诊后认为,这一切与子弹伤势直接相关。

1922年,专家决定为列宁动手术取出子弹。虽然手术初步成功,但列宁的病情却在年底急剧恶化。他不仅出现了语言障碍,右侧肢体也发生了瘫痪。即便是国际专家,也无法解决他的病痛。1924年1月21日,列宁终于停止了呼吸,医生确认他死于脑血管动脉硬化并伴有脑出血,最终导致呼吸和心脏衰竭。

遗体解剖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列宁的血管壁已经钙化,像石头一样坚硬,脑部遭到严重损伤,左半脑出现了显著的凹陷。常人处于这种状态,几乎无法进行任何脑力活动。但令人惊讶的是,列宁依然可以坚持读书、看报,甚至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依旧在思考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

列宁的去世消息在次日通过苏共中央宣布,立即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悼念。成千上万的人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参与了悼念活动,数以万计的电报和信件涌入克里姆林宫,要求政府长久保存列宁的遗体,以纪念这位伟大人物。对于如何安排行程的讨论,苏共中央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斯大林等人认为火葬会亵渎领袖,应通过防腐手段保存列宁遗体,直到人民完全接受他不再在世的事实;而托洛茨基等人坚决反对,主张按照传统葬礼安葬列宁。最终,为了回应民众的呼声,苏共中央决定,如果科学上能长期保存列宁遗体,他们会将其安放在一个专门的墓室中,以供苏联人民瞻仰。

决定做出后,苏共中央成立了“列宁遗体保存专家小组”,要求在三个月内完成这一任务。俄罗斯寒冷的气候为他们争取了时间,但这项任务仍极具挑战。早期的防腐方案涉及醋酸甲和甘油溶液,但列宁的遗体在此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色和扭曲。随即,有专家提议采取冷冻保存,但大多数人认为冷冻-解冻循环会加剧腐坏,必须立即采取其他防腐措施。

经过一番试验,最终只有一位犹太生物化学家巴尔斯基愿意承担这项极其艰巨的工作。巴尔斯基多次试验,但未能找到理想的防腐方法。就在他焦虑万分时,曾为沙皇博物馆研究出防腐药剂的沃罗比约夫教授伸出援手。两人合力研发了一种特殊的防腐剂,这种药剂最初是为丝织品设计的,因此需要进行改良才能应用到人体遗体上。

防腐过程极为复杂。首先,他们用过氧化氢、甘油、醋酸混合液去除遗体上的褐色痕迹。接着,他们用奎宁、麝香草酚等消毒物质彻底消毒列宁遗体,防止组织腐烂。之后,他们开始使用福尔马林,逐步提高其浓度,使其渗透到遗体各个部分。经过多日连续工作,两位专家最终完成了列宁的防腐处理。

1924年5月底,防腐处理顺利完成,专家们对遗体进行了详细检查,确认保存得当。此后,苏共中央召开党代会,邀请党代表们瞻仰列宁的遗体。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列宁的遗体保存得近乎完美,皮肤如同活人般有光泽,仿佛他仍在沉睡中。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看到丈夫的遗容时,称他仿佛安睡了一般,这与他临终前的模样无异。

这一评价意味着列宁遗体保存的实验成功,为苏联民众提供了永久瞻仰伟大领袖的机会。为了确保列宁遗体不受损坏,列宁墓的安全设施严密到近乎核设施的级别。水晶棺常年维持在16度的恒温状态,严格按专家要求设定各种参数,以避免遗体出现变色或腐烂。每周一和周五,专家和医护人员都会对遗体进行检查和日常护理。

列宁的遗体每隔18个月还需接受专门的护理,包括浸泡药液和更换衣物,确保他以最接近“活人”的状态保持下去。每当出现遗体损坏的迹象,必须经过卫生部批准才能进行处理。这一切都旨在让苏联人民能够纪念列宁,怀念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然而,苏联解体后,关于列宁遗体的态度发生了剧变。越来越多的传闻开始流传,甚至有人声称列宁遗体已经被更换了皮肤、手指和头发,或是已经腐烂只剩下头部。与此同时,保存遗体的费用也遭遇了广泛的质疑。在苏联时期,政府每年拨款数百万进行遗体的保养,民众对此并无异议,但在俄罗斯时代,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部分人认为这笔费用不再必要,甚至提议将列宁的遗体“入土为安”。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曾提出过将列宁遗体安葬在圣彼得堡沃尔科夫公墓的提议,以实现列宁与母亲合葬的愿望。但这一提议遭到强烈反对,认为列宁遗体的保存是生物医学上的奇迹,轻易下葬会影响这一研究成果。俄罗斯共产党则坚决表示,不应将列宁遗体移出列宁墓,认为这是对历史的挑衅。

为了平息争论,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01年宣布,暂时不会迁葬列宁的遗体,决定留其在红场列宁墓中。同时,俄罗斯官方表示,苏联解体后,政府已经停止为列宁遗体的保护拨款,现今的维护费用完全来自社会捐赠,并且这一行为被视为科学实验的一部分。

今天,列宁遗体的保存问题依然是俄罗斯社会讨论的焦点。普京强调,这一问题应交给时间和人民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科技尚未迈入高度发达阶段的古代,人们勇敢地踏上海洋,开辟新的航线...
2025-09-18 13:04:03
档案保存环境与设备管理:守...
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信息的载体,其保存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完整...
2025-09-18 13:03:28
原创 ...
一张老照片,一个人旧人物,一段老故事。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
2025-09-18 13:03:17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何遭受惨...
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再受挫的原因,以往国内外史学界过于强调德军如何...
2025-09-18 13:03:16
原创 ...
很多人不理解,义和团成员看似“愚昧、落后”,为何能迫使西方列强放弃...
2025-09-18 13:03:14
原创 ...
1927年:毛泽东的革命启示 1927年,毛泽东已经34岁。这一年...
2025-09-18 13:03:08
原创 ...
大家好,我是新疆红泉堂。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新疆地区的红钱,特别是...
2025-09-18 13:02:57
原创 ...
在建国前,国共激烈对抗的岁月里,国民党顽固派因视野狭窄、未能准确识...
2025-09-18 13:02:42
泰国每年接待大量中国游客,...
当下,旅游已成为大众生活中愈发热门的休闲方式,喜欢踏上旅途、领略别...
2025-09-18 13:02:41

热门资讯

原创 太... 在跑圈,男性跑者的身影总是随处可见,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所以几乎在每一个跑步圈子里,很多男性跑者心...
原创 沈... 1960年11月28日,沈醉成为第二批特赦对象,是前两期特赦人员中唯一的一位军统重要成员。 这对沈...
原创 “... “和亲”在我们当今的印象中,早已成为封建王朝外交中的重要手段之一。王昭君的事迹,作为历史的传奇,至今...
简单中国史之甲午惨败真相解密 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无法拯救一个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但清政府不信。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原创 五...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纷乱无比,后晋的节度使安重荣曾言:“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
市级老领导共赴红色之旅 银发初... 6月30日,延吉市组织市级老领导开展“守土保国担使命 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老领导们先后...
原创 尘... 在云南省宣威市的一座静谧小院中,徐先生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枚布满岁月痕迹的中华民国双旗币伍百文试铸样币。...
原创 1... 好的,我会帮你改写这段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以下是改写版本: --...
原创 王... 1129年,宋高宗正在扬州行宫中与宠妃嬉戏,忽然有侍卫慌忙禀报金军兵临城下。消息传来,宋高宗顿时大惊...
原创 抗... 抗战初期,烟台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曾一度没有实现统一的领导,而是先后出现了三股主要力量。为了厘清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