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长城到底有什么用?西方学者说它把欧洲害惨了,为什么?
创始人
2025-09-18 14:33:45
0

在18世纪,法国涌现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的名字就是伏尔泰。伏尔泰不仅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还被尊称为“欧洲的良心”。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却对中国的长城提出了颇为负面的评价:

“早在基督纪元前200年,中国便开始修建长城。但它不仅未能有效抵挡鞑靼人的进攻,反而成了一座恐怖的纪念碑。埃及的金字塔是空洞且充满迷信的象征,它们所证明的,仅仅是那个民族的顽强耐力,而非其真正的智慧与能力。”

长城作为中国历史的象征之一,确实承载了许多负面的历史记忆。孟姜女哭长城的悲壮传说,或是长城修建过程中浪费大量民力与物力的历史,都在某种程度上为这座雄伟的建筑蒙上了一层阴影。即使那些曾亲眼目睹长城壮丽景象的人,也常常心生疑问:它究竟能有效地抵御外敌入侵吗?当时的统治者究竟花费了如此巨大的资源,修建长城,这是否真有必要?

18世纪,伏尔泰称长城为“恐怖的纪念碑”,然而时至今日,许多西方学者则认为,正是这座长城,成为了欧洲命运的转折点——它不仅仅是中国的屏障,反而成了欧洲历史中一连串灾难的根源。那么,究竟这座中国古代的“巨龙”有着怎样的实际作用呢?

长城是中国古代最为宏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从表面上看,它就是一条高大、坚固、蜿蜒不绝的城墙。然而,长城的意义远不仅仅停留在“城墙”层面。它是一个兼具战略意义和文化象征的建筑奇迹。

长城的建造历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那个时代便出现了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取悦心爱的美女,不顾国家大事,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最终演绎出“狼来了”的悲剧,这也标志着西周时期的结束,进入了东周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长城修筑的第一个高潮期。各路诸侯为捍卫自己的疆域纷纷动工修筑长城,但那时的长城尚短小,无法展现出雄伟壮丽的规模。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大规模修建长城,并将之前零散的防线联结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长城才真正获得了“万里长城”的美誉。

进入明朝,长城建设再次迎来了辉煌的高潮。明朝的长城建造不仅规模宏大,且工艺精湛,这些至今屹立在世的长城遗迹,正是明朝人民智慧和耐力的象征。尽管清朝统治者入关时突破了长城,但他们也继续修建长城,特别是在黄河以北的广袤地区。

从西周到清朝,长城的建设历时2000多年,跨越了多个朝代。尤其是明朝修建的长城,长度已达到8851.8公里,其他朝代的修建长度更是将总长度推至2万公里以上。作为一条蜿蜒如巨龙的长城,它横跨了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及西北地区,几乎遍布整个中国北部。

伏尔泰曾提到,能够修建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的确反映了中华民族顽强的耐力。而这句话,虽有道理,但更能反映出长城背后中华民族的智慧。

首先,考虑到古代缺乏现代钢铁工具与机械设备,能够在重山峻岭间修建如此宏伟的长城,足以证明古代中国卓越的建筑水平。或许,我们如今所称的“基建狂魔”精神,早在那个时代便已萌芽。更令人惊叹的是,长城的布局竟然精准地划分在400毫米降水线附近!

这一降水线,分隔了水资源丰富的南方与干旱的北方。在400毫米降水线以南,农业得以繁荣,而北方则由于水资源匮乏,农业发展困难。虽然“降水线”是现代地理概念,但几千年前的古代人民,早已通过生活经验理解这一自然规律。事实上,这条线不仅代表了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更成为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和融合的分界线。

长城的作用,远不止于防御,它更像是一个象征着和平的屏障。有些人认为,长城不过是防御线而已,但事实并非如此。长城不仅可守,甚至可攻,它的最大意义在于保护了中原的安定。

没有长城时,少数游牧民族的骑兵可以迅速南下侵扰中原,造成大规模的掠夺,且常常难以追赶。但有了长城,这种情况得到有效遏制。尽管长城不高,但它却足以阻挡这些游牧骑兵轻易突破。尤其是长城上的烽火台和狼烟信号系统,使得中原守军能够及时得知敌情。

即使面对大规模的敌人入侵,长城依然有着独特的战略价值。长城上的士兵可以通过快速巡逻和移动,在敌人还未反应过来之前迅速组织反击。更重要的是,游牧民族即使突破了长城,所能获得的战利品有限,他们也必须尽快撤离,否则会面临中原军队的包围。

然而,长城的最大作用不仅仅是防御,更在于它作为经济枢纽的角色。游牧民族的经济依赖于外部资源,尤其是盐、粮食以及金属制品。而长城将中原地区的物资流通控制在关隘之中,变成了一个贸易与经济的“阀门”。

游牧民族虽然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却没有稳定的居住地,也不擅长农业与冶炼,最为迫切需要的是粮食和盐。冬季严寒,牛羊无法安全过冬,这时他们不得不依赖中原地区的商品。长城的存在使得中原政权可以对这种贸易进行控制,收取关税,同时及时了解游牧民族的需求,提前做好应对。

长城不仅是中原政权管理游牧民族的一种工具,也是对游牧民族的一种“经济制裁”手段。通过对商路的控制,中原政权可以限制游牧民族的物资流通,迫使他们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进行贸易,甚至使得游牧民族的经济陷入困境。

通过这些历史细节,我们不难看出,长城的修建不仅是为了防御游牧民族的侵扰,更为了促进双方的和平与贸易。它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阻挡外敌的入侵,更是为了维持长久的边境安宁与经济繁荣。

即使是像朱元璋这样具备强大军事力量的帝王,也选择在明朝建立后投入大量资源修建长城。这并不是因为他畏惧北方的敌人,而是为了通过和平的方式稳固边防,促进国内生产力的提升。

西方学者的批评最终指向了匈奴——这一古老的游牧民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匈奴便开始频繁入侵中原,而这种冲突一直延续到汉朝才有所缓解。然而,一部分匈奴人最终逃到了欧洲,开启了另一段征伐历史。匈奴人在欧洲的扩张,使得长城不仅仅是中国的防线,也间接地影响了欧洲历史的进程。

匈奴的征服与烧杀抢掠,正是长城间接催生的历史后果。对于西方学者来说,长城不仅未能阻止匈奴的威胁,反而让这股游牧力量进入了欧洲,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历史进程。这或许是西方学者对长城的最大不满,也是他们所指责的“罪魁祸首”。

总的来说,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骄傲,更是中原政权与游牧民族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见证。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防线,更是古代中国智慧与策略的体现。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科技尚未迈入高度发达阶段的古代,人们勇敢地踏上海洋,开辟新的航线...
2025-09-18 13:04:03
档案保存环境与设备管理:守...
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信息的载体,其保存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完整...
2025-09-18 13:03:28
原创 ...
一张老照片,一个人旧人物,一段老故事。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
2025-09-18 13:03:17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何遭受惨...
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再受挫的原因,以往国内外史学界过于强调德军如何...
2025-09-18 13:03:16
原创 ...
很多人不理解,义和团成员看似“愚昧、落后”,为何能迫使西方列强放弃...
2025-09-18 13:03:14
原创 ...
1927年:毛泽东的革命启示 1927年,毛泽东已经34岁。这一年...
2025-09-18 13:03:08
原创 ...
大家好,我是新疆红泉堂。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新疆地区的红钱,特别是...
2025-09-18 13:02:57
原创 ...
在建国前,国共激烈对抗的岁月里,国民党顽固派因视野狭窄、未能准确识...
2025-09-18 13:02:42
泰国每年接待大量中国游客,...
当下,旅游已成为大众生活中愈发热门的休闲方式,喜欢踏上旅途、领略别...
2025-09-18 13:02:41

热门资讯

库伦旗第一中学2025年校园文...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25年9月17日下午,库伦旗第一中学校园内彩旗飘扬,欢歌笑语,“融铸北疆、齐...
原创 传... 民国时期被称为“黄金十年”,也有人称之为南京十年,指的是自1927年开始,民国政府为抵御三大军阀的压...
原创 陈... 有人曾说,军人的存在是为了战争,是为了摧毁世界;而科学家的使命则是发明创造,是为了建设和改变世界。那...
(抗战胜利80周年)四省博物馆... 中新社 太原6月30日电 (记者 胡健)“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30日在山西博物...
《三国志·战棋版》PK7黄天蔽... 哈喽大家好啊,PK7黄天蔽汉的地图和之前不太一样,在新的规则下,城池占领时间越长积累的霸业值越多,那...
陈济棠的真相(2—1) ——《广东十虎陈济棠》勘误意见(2)—1 (8) 【图1,《连阳标统:广东十虎坐地虎陈济棠》节选:...
原创 殿... 众所周知,在科举制诞生之前,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虽然这两种方法在某些历史阶段发挥...
陈济棠的真相(1—9) ——《广东十虎陈济棠》勘误意见(1)—9 【图41,《梅县文史资料 第8辑(纪念邓仲元将军诞辰10...
原创 五... 五胡乱华的年代中,羯族对汉族人的残杀可谓是最为凶狠的。根据历史考察,羯族并不属于匈奴族群,实际上,他...
原创 刘... 好的,我会按照你的要求,把每段内容保持原意,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地进行改写: --- 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