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鹏家书:烽火信笺见精神
创始人
2025-09-18 14:03:18
0

李云鹏家书第一封(1941年7月,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档案馆馆藏)

李云鹏家书第二封(封面及第1、2页)(1942年5月,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档案馆馆藏)

李云鹏家书第二封(第3页)(1942年5月,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档案馆馆藏)

文献遗产名称:李云鹏家书

文献形成年代:1941—1942年

文献数量:家书2封共7页

文献保存者: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档案馆

李云鹏,原名李亚光,1920年3月出生于沛县栖山镇李集村教育世家,自幼深受传统文化熏陶。1933年7月,他考入沛县城中小学高级部,在孙次仁老师的爱国主义教育影响下,萌生强烈的报国之志。1935年,李云鹏因家庭经济压力辍学。1938年5月,沛县沦陷后,李云鹏便和表叔孙异涛投身以小李寨为中心的农民游击队。1939年1月,李云鹏所在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3游击大队1中队;1941年2月,部队转编为新四军;1943年1月,李云鹏任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政治指导员。

烽火之中见真情

1941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艰难岁月,李云鹏所在部队经常转战敌后,与日军周旋,居无定所。彼时通信受阻,李云鹏寄出的家书往往石沉大海。当年4月,他曾修书一封,但未获回应;7月,牵挂家人的他再次提笔,以朴实真挚的文字写下平安信笺,纸短情长间,尽显对至亲的深切挂念。

父母亲大人大鉴:

自儿离家已经年余,记得曾在本年四月间,于泗县郑集寄家信一封,不知大人收到否?回音否?如家音回报,可惜我也不能等收了。我已离开此地转入本省淮阴了,以致家音不能等收,儿异常为念。不知大人身体近来健康否?不知家中生活情形和收成怎样?更不知当地情形如何?儿在外甚为惦念之。儿在外身体很好,生活也很好,而现在的我比从前粗壮而高大了,请大人不要为念。儿还在这里工作,工作也非常忙碌,可是为了——所以我之工作精神也非常兴奋。此信致家不过慰问而已。因现无一定的地址,儿现在心目中所最挂念者,以我年老悲慈之祖母,儿离家时,祖母曾染重疾,不知大人的病痊愈了否?身体健康否?不知祖母饮食起居怎样?儿心中非常挂念。希二大人将我之情形讲给他听,以免大人之悬念。这次离家,未报此恩反而离家,是我之罪过也。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全家团聚,以报此恩。儿现已将“亚光”改为“云鹏”,请父指教之。现因时间之短促,不能再叙。

并祝各位叔父母的身体安康!各位小弟弟好吗?侄在外甚为挂念。

代问外祖母大人:现在她老人家的身体好吗?生活好吗?我在外生活、身体都很好,请老大人切勿挂念为盼。

身体安康!

儿:云鹏上

七月四日

从这封平安家信中可以看到,除了询问之前书信是否收到,李云鹏连用3个问句来关心家人及家中生产生活情况,紧接着又连用3个问句关心“现在心目中所最挂念者”——祖母的各方面情况,表达了对未尽孝道的自责,“未报此恩反而离家,是我之罪过也”。

他想给亲人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情况,但出于对家人的保护又不能明说,只能大致报告:“儿还在这里工作,工作也非常忙碌,可是为了——所以我之工作精神也非常兴奋。”

李云鹏本以为这封平安家信寄出后,自己收不到家中复信。令人意外的是,1942年春他收到了家人的回信,得知了三弟夭折、祖母去世的消息。5月18日(农历四月初四),在内心充满“恨不能插翅飞来”的悲痛中,他写下了第二封平安家信。

父母亲大人大鉴:

敬禀者男于前几日接大人清明之来信一封,洞悉家情,知家中遭此不测:三弟不幸夭折,吾祖母继又于六月间逝世。消息之传来,正如晴空霹雳,心中悲伤,恨不能插翅飞来。男从三月母亲去世,一切都由祖母照料,不辞劳苦,把我养活成人,不孝男遗弃年迈之祖母,踏上这流浪的道路,像我这忘恩负义东西,真愧为世人。

父母之嘱言我谨记在心,现在我的性格与前也有些不同了,请大人放心,我在此处工作生活都很好,工资也不多,只能作零用开支,不能剩余。我的身体也粗壮得很,起居饮食都很安宜,望大人切勿挂心。此处物资粮米都很昂贵,每人每日生活不下十元。此处地面荒乱,土匪猖獗,交通不便,皇军常下乡“扫荡”与“清乡”,使儿也没有一定住所,待时局平清一些,儿定回乡。此处直到徐州都是如此的荒乱,望大人切勿驾临为佳,因地面不平清,交通不便,加之男又无一定之住所,又须许多经济,在途有很大的危险。男深感双亲为我之虑,我的详情有王孟庄宪珠告诉清楚,切勿悬念。关于洪筹表叔与他侄尊明、尊迁(洪魁之儿狗)都与我在一起,生活相同,望告诉他家人,切勿挂念。洪筹表叔也曾屡去家信,没见回音,以后他家来信,可寄到这个地点,我再转交。洪凯表叔已去世三年余,不知他家人知道否?侯再荣也和我在一起,也告知他家人。

各位叔父婶母大人:都好吧?侄在外也非常挂念,不知合家弟妹安好否,现在读书没有,望再来信告诉我。我在外也很好,望大人不要挂念,今后望大人多多来信。

并祝

合家安好!

男云鹏敬禀

四月初四

这封家信背面写有如下文字:

外祖母大人:

现在好吗?身体康泰?望告知他老人家不要挂念我,就说我在外问他老人家好哩。我的情形也告诉他老人家,如没有事时,常把他老人家叫到我家住几天。

男启

四日

从两封平安家信中,可以看出李云鹏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关切之心以及对抗战取得胜利的强烈渴望和必胜信心。

如今,这两封平安家信成为沛县档案馆的珍贵馆藏,静静地诉说着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英勇事迹。

忠勇刘老庄连:

八十二壮士血沃疆场

1943年3月16日,淮海区敌寇分兵十一路,计敌兵千余人,包围我进驻梁岔之部队,企图以铁壁合围全部歼灭我军。我军闻讯,灵活转移,跳出包围,敌跟踪追击,复于17日续行第二次合击计划,双方遭遇于涟水老张集朱杜庄一带,激战半日,我军复于黄昏后突围,转移至刘皮镇刘老庄等地。18日晨,敌三度合击,我军先头部队安全突围,李云鹏所在4连则陷入重围中,我军就田野间之交通沟进行抗拒。第一阶段,我军进行突围,屡次与敌肉搏,均无效,决心固守待援。第二阶段,敌见我军转攻为守,欺我军疲弱,以大队骑兵向我军猛冲,其冲至防御工事前沿,下马肉搏,均为我军刃毙。第三阶段,敌军选择较远距离,重新配备火力,以机枪、大炮集中轰击, 企图劝降我军无果。4连指战员从容烧毁文件、杂物,掩埋好牺牲的战友,集中所剩20余人进行最后突围,战至下午5时全部牺牲。

刘老庄战斗击毙日伪军170多人,包括日军突击队长、第9中队长船越正大尉,打出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赞誉刘老庄战斗:“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当年7月5日撰写的《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专门表彰刘老庄连:“连长白思才,副连长石学富,政指李云朋(鹏),文教孙尊明,排长尉庆忠、蒋元连、刘登甫等以下计八十二人,无一投降者,无一生还者!呜呼壮矣!……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黄克诚为刘老庄连题词“英勇战斗,壮烈牺牲,军人模范,民族光荣”。张爱萍为刘老庄连题词“八二烈士,抗敌三千,以少胜众,美名万古传”。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英模部队刘老庄连方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刘老庄连的前身是一支沛县地方抗日游击队发展起来的武装部队,部队虽经多次改编,不断减员和补充,但是沛县人的底子犹在。陈毅撰文表彰八十二烈士时提到的石学富、李云鹏、孙尊明、尉庆忠、蒋元连、刘登甫6人全是沛县籍。他们传承了沛县人的豪气、大义、尚武、刚强等特质,政治素质好,军事技术硬,战斗意志强,是江苏人民的骄傲,也是沛县人民的骄傲。

档案见证,红色永续

李云鹏的家书成为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唯一留下的文字档案,是后人了解以李云鹏为代表的抗战英烈们的军旅生活的重要史料,更是不可多得的红色珍档,承载着珍贵的精神财富。

无情未必真豪杰。支撑李云鹏等抗战英烈“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革命人生的,正是他们“异常为念,甚为惦念”“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全家团聚,以报此恩”的深厚家国情怀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80多年过去了,烈士留下的文字,激励着一代代人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的重要批示精神,2021年3月,沛县档案馆对损毁的李云鹏家书进行了抢救性修复和数字化加工。同年5月,李云鹏家书入选“江苏省百件红色珍档”。此后,沛县档案馆通过建立红色专题目录数据库、陈列展览、拍摄专题片、出版书籍等方式,持续深化红色档案资源的保管与开发利用,充分发挥以李云鹏家书为代表的红色档案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红色基因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精神支撑作用。2021年,江苏省档案馆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拍摄了《烽火家书》,讲述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以身殉国的英雄壮举。该片作为25集系列片《红色珍档》的组成部分,荣获2021年度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

(供稿: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档案馆 孙念联 赵 峰)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科技尚未迈入高度发达阶段的古代,人们勇敢地踏上海洋,开辟新的航线...
2025-09-18 13:04:03
档案保存环境与设备管理:守...
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信息的载体,其保存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完整...
2025-09-18 13:03:28
原创 ...
一张老照片,一个人旧人物,一段老故事。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
2025-09-18 13:03:17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何遭受惨...
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再受挫的原因,以往国内外史学界过于强调德军如何...
2025-09-18 13:03:16
原创 ...
很多人不理解,义和团成员看似“愚昧、落后”,为何能迫使西方列强放弃...
2025-09-18 13:03:14
原创 ...
1927年:毛泽东的革命启示 1927年,毛泽东已经34岁。这一年...
2025-09-18 13:03:08
原创 ...
大家好,我是新疆红泉堂。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新疆地区的红钱,特别是...
2025-09-18 13:02:57
原创 ...
在建国前,国共激烈对抗的岁月里,国民党顽固派因视野狭窄、未能准确识...
2025-09-18 13:02:42
泰国每年接待大量中国游客,...
当下,旅游已成为大众生活中愈发热门的休闲方式,喜欢踏上旅途、领略别...
2025-09-18 13:02:41

热门资讯

2025克拉玛依马拉松赛道丈量... 丈量工作团队采用国际田联认证的“标定自行车测量法”开展丈量。图片由赛事组委会提供 9月13日晚至次日...
900年流传有序,《五马图》将... 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今年的重磅特展——“千年神遇——北宋西园雅集传奇”将于10月启幕。近日,...
原创 故... 故宫地下藏有一座早已消失的宫殿,这个传闻究竟是真是假?历代帝王对此却始终保持沉默,甚至当年参与建造故...
【七一建党节】以信仰之光照亮前... 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路 当七月的第一缕阳光洒向神州大地,南湖红船的故事总会在时光中回响。1921年的那个...
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晋揭牌 原标题: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 7月1日上午,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仪式暨“三馆联动”研学季活动...
原创 巴... 克什米尔争端,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为复杂且危险的领土争议之一。这片面积仅为17.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究...
原创 王... 好的,我会在保持文章原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改写每段,且总字数变化不大。 --- 王洪文是...
原创 寒... 寒窑苦读:困顿中淬炼出的青云之志 公元 944 年,吕蒙正出生于洛阳一个官宦之家,父亲吕龟图在后周...
梁元帝:“爱书”焚书的千古罪人 在中国历史上,出于愚民的目的,统治者会强令焚书,如秦朝、清朝。可是,南北朝梁元帝(萧绎)并不是为了愚...
原创 他... 在中国革命时期,有一位将领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智慧,成为红军中备受敬重的人物。他师从布衣元帅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