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版本的《水浒传》电视剧中,梁山军的装备引起了不少讨论。特别是其中一种类似战车的装备,竟然成功地冲击了前来征讨的关胜大军,使其陷入了混乱和溃败。最初观看时,我还以为编剧只是脑洞大开,然而通过查阅宋朝的历史资料,我才惊讶地发现,这种“雷霆万钧,横扫千军”的战车,居然在历史上有可能存在。
电视剧中的梁山战车,实际上比我想象的要“保守”得多。剧中虽然出现了装备火炮的“奔雷车”,但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类似的火炮和战车并非空穴来风。翻开《宋史》和《荡寇志》,我们就能发现,这种“奔雷车”不仅存在,而且其威力远远超出了一般冷兵器所能应对的范畴。要想破解这种攻势,唯一的办法似乎就是……科技。
宋朝的火药武器是史实所承认的,尤其是在宋仁宗时期,由门下侍郎曾公亮和尚书右丞丁度等人所编纂的《武经总要》中,详细列举了十多种火药武器,其中包括粪炮罐、金火罐、飞炬、铁火床等,哪怕放到现代战争中,这些武器依然具备一定的杀伤力。
《宋史·卷四百五十一·列传第二百一十》中记载了娄铃辖利用火炮猛轰敌军的事例:“娄乃令所部入拥一火炮然之,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外,兵多惊死者。”这段描述表明,当时的火炮威力足以摧毁敌人阵地。甚至在防御上,宋朝军队曾制造类似装甲车的设备,用以防火炮和火箭的攻击:“栿梁垂四层或五层,周庇楼屋,沃以泥浆,火箭火炮不能侵,炮石虽百钧无所施矣。”显然,宋朝的军事科技并不落后。
而在《水浒传》里,梁山军凭借缴获的“甲仗库副使”凌振的火炮设备,获得了火药武器的技术。更有趣的是,在《荡寇志》中,梁山还聘请了一名洋人作为“新军师”——白瓦尔罕,一个来自欧洲的工匠,他不仅擅长打造各种先进的战器,还专门设计了一种无敌的战车。这种战车,长约二丈四尺,宽约一丈四尺,顶层装备了大火枪,中层装备了强弩,底层则安装了长矛和利钩,整体看起来与电视剧中的“奔雷车”颇为相似。不过,白瓦尔罕的战车其实并非传统的火枪,而是装配了类似小炮的武器,每辆车上配备了两门火炮,射程超过千米,并且还配有水壶用于冷却炮管。
正是这种“奔雷车”,让梁山军能有效地将前来征剿的官军击退。面对金轮炮、风火炮和九节铳的轰鸣,官军主将云天彪和陈希真几乎束手无策。经过一番思索,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应对之策:派遣神箭手陈丽卿带领一队神射手,瞄准并狙击“奔雷车”的车队指挥官。狙击敌方指挥官,这种战术在二战中也常被采用,现代战争中,摧毁敌方指挥中心和通讯设施,也是一种常见的手段。
然而,虽然这个方法看起来有可行性,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梁山军早已想到了应对策略,每辆战车上都配备了多个指挥官,穿着相同的皂衣,手执七星旗。即使官军的狙击手成功击倒一名指挥官,其他战车上的指挥官会迅速接替指挥,令“奔雷车”的攻势不受影响。陈丽卿的狙击计划失败后,官军另想办法,他们决定在“奔雷车”的进军路线上埋设地雷。
梁山军对此毫不慌张,反而暗中挖掘了一条地下通道,成功地提前引爆了地雷,将埋设的官军炸得满天飞散。虽然地雷的爆炸威力可怕,但梁山军依旧没有停止反击。接着,官军请来了另一名“军工专家”,带来了一种更为强大的武器——“飞天神雷”。这种武器看起来像集束炸弹,外形像西瓜大小,内部藏有三十六颗小雷子,每颗小雷子中都藏有火药和铅弹。其爆炸威力足以将“奔雷车”炸得四分五裂。
然而,尽管梁山的战车在火力上占据优势,但最终还是败给了密集的炮火覆盖。现代战争中,坦克的顶部装甲也相对薄弱,面对密集的炮火,仍然难以抵挡。无论多么坚固的装甲,在持续的重炮打击下,都可能被摧毁。就如同《荡寇志》中所描绘的那样,尽管梁山军的“奔雷车”威力强大,但在炮火的覆盖下,最终也无法避免全歼的命运。
从这个角度来看,《荡寇志》虽然并非一部完全可信的历史作品,但其中对军事科技的描绘,却给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假如清朝能够借鉴宋朝或梁山的先进科技思想,是否会改变他们长期被压制的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