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秀于群言必毁之。第二绥靖区原司令王耀武在被俘后,被关押进战犯管理所时,依旧遭遇到“同学”们的举报。这些举报并非无的放矢,有人认为王耀武所谓的积极改造不过是伪装罢了,实际上他并不老实。
在战犯管理所里,所有的战犯都被称为学员,彼此互称“同学”。但这里的“同学”可不同于黄埔时期的那种同窗情谊。在黄埔军校,大家即使有矛盾,仍会留有情面,可一旦进入功德林这样的战犯管理所,战犯之间的互相举报变得更加频繁,沈醉、徐远举和周养浩等人曾因此发生过不小的冲突,彼此间的敌对情绪可见一斑。
王耀武作为抗战中的一位著名军人,战功赫赫,因此他在被俘后,无论是在山东还是在北京,都过得相对不错。不过,正是这种“过得不错”的情况,让一些在战犯管理所中的蒋军将领产生了嫉妒心。表面上他们笑脸相迎,背后却往往用小报告来恶意抹黑他。这些人擅长在别人背后插刀,王耀武也因此险些遭遇陷害。沈醉在其回忆录中提到,王耀武确实曾被不少人举报,虽然沈醉没有指名道姓,但从他的回忆中不难看出,这些举报者中很有可能有沈醉自己,而另一个可能是少将特务。
王耀武在被俘前后都拥有不小的影响力,人缘不错,但正是因为他善于交际,在管理所里被选为学习委员,这让他成为了一些人眼中的“眼中钉”。沈醉在《战犯改造所见闻》中回忆道:“1956年,济南的解放军官训练团挑选了不少被俘的高级军政人员,其中王耀武也被挑选进了北京的战犯管理所。由于他表现得特别老实,领导决定让他担任学习委员。尽管他每天谨言慎行,不敢随意发言,始终保持谦逊,赢得了领导和同学们的信任与尊敬,但在这样一个人多势杂的环境下,总会有一些人对他的职务心生嫉妒,想着将他替换掉。”
事实上,王耀武和沈醉并没有在功德林呆得很早。他们最初被分别关押在不同的地方,直到1955年和1956年,蒋军高级战犯集中时才被从重庆和山东转移到北京。王耀武比沈醉早到北京,他已经成为了学习委员,而沈醉则是在1956年国庆后才来到的。
在山东期间,王耀武与其他战犯如杜聿明副总司令和文强住在一起。文强在《口述自传》中回忆道:“在山东潍坊时,我们住在一个地主家的大院里。王耀武来迎接我,他拉着我的手,笑着说:‘哎呀,你也来了!’他已经很熟悉这里,笑着说,‘分工合作,大家各自负责自己擅长的事。我可以做湖南菜,你做四川菜,大家一起合作做饭。’他说着,自己也用浓重的山东口音在早晨喊道,‘吃糖吃糖(起床了)。’”
在解放军官训练团里,由于这些战犯大多数都是正规军出身,且在中原战场上被俘,因此他们不像其他普通战犯那样被要求交出贵重物品,金条和银圆等私人物品并未被没收。于是,他们不仅能购买食材,还可以在大院内自由活动,甚至还能发挥自己的厨艺,做起家乡菜,日子过得相对悠闲。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解放军官”并非指解放军战士,而是指“被解放的蒋军军官”。与“解放战士”不同,这些人是被俘的蒋军军官。
当时山东的解放军官训练团接收了大量高级战犯,后来这些人也陆续被转移到北京,沈醉、徐远举、周养浩、王陵基、宋希濂等人从重庆先后到达北京。到时,功德林的氛围变得异常复杂,黄埔系、杂牌军和特务都汇聚一堂,勾心斗角不断,旧账也开始清算。例如,杨伯涛与黄维,韩浚与李仙洲,张淦与马励武,杜聿明与宋希濂等人,都曾有着错综复杂的恩怨。
在这些人中,黄百韬临终时对李以劻所说的一番话深刻入骨:“古人说,胜则举杯相庆,败则出死力相救。我们却做不到,胜时争功,败时推卸责任。即便进了战犯管理所,大家依旧互相撕咬。”身为学习委员的王耀武,无论他表现得多么积极,总免不了成为别人的靶子,沈醉回忆道:“王耀武事事谨慎,从不随便举报或推卸责任,因此别人找不到他的把柄。但总有人向管理人员反映,说他白天装得谦和老实,晚上却做梦时愤怒骂人,心中积压的愤懑难以压抑。”
显然,这些举报者就是和王耀武同住在一个小组的“同学”。沈醉不仅详细描述了王耀武做梦时的愤怒,甚至还提到管理人员如何回应这些举报:“一方面,他们从未发现王耀武做作欺骗,二来他总是任劳任怨,勤恳工作,完全没有理由撤换他。至于做梦时说话,并不能证明他内心仇恨共产党,也许只是生理习惯。”这些回应引发了沈醉的怀疑,他是否在无意中暴露了举报者的身份?
根据沈醉的回忆,当时和他同组的战犯除了王耀武外,还有黄维、覃道善、王陵基、方靖、韩浚和他们的小组长董益三——一位曾是军统的特务少将。董益三担任小组长,但平时仍需要向学习委员王耀武汇报工作,这让沈醉觉得有些怪异。“吃完早饭后,董益三有时会回到小组,传达当天的学习任务。起初我很奇怪,明明他和我们是一个小组的成员,怎么就由他来传达呢?”后来,沈醉才得知,学习委员的位置在小组长之上,王耀武作为学习委员,具有较高的权力。
尽管王耀武在管理所的职位较高,董益三依然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与沈醉打交道,甚至在沈醉送烟给他时,董益三却表现出明显的轻蔑。沈醉觉得有些困惑:“第一次见到董益三时,他曾表示,我们可以重新交朋友,但后来我才明白他那时的‘朋友’意思。”而且,在董益三管理下,沈醉曾因为做了不太得体的梦而遭到举报,被“军统老同事”出卖。
这也让沈醉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特务的“职业习惯”无论在哪里都无法摆脱。王耀武,这位曾在抗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也未能逃脱特务们的陷害。在电视剧《特赦1959》中,“刘安国的一番话让王耀武惊魂不定”虽然是虚构,但从文强的回忆中我们知道,王耀武被吓得几乎神魂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