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奔赴荆州投靠刘表之前,与曹操在穰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那场战斗中,刘备一方拥有的兵力足足有数万之众,麾下的大将更是豪华,关羽、张飞、赵云、刘辟、龚都、周仓、关平七员虎将都随军出征。而曹操方面也不甘示弱,调动了大量主力,许褚、夏侯惇、夏侯渊、于禁、李典、张郃、高览、乐进等八员大将接连上阵。尽管双方都全力以赴,最终刘备一方惨遭重创,损失了刘辟和龚都,数万兵力几乎全军覆没。事后,荀彧给曹操写的求援信中提到:“玄德败军不满千,狼狈而逃。”
实际上,刘备在穰山一战时的确有数万兵力,荀彧的信中写道:“刘备在汝南得到刘辟、龚都的数万之众。”这说明刘备的兵力远超曹操的预期,刘辟和龚都这两员大将至少拥有三万人。刘备亲自指挥的队伍大致为张飞、关羽、赵云等数千人,糜芳则因为负责照看家属并未参战。而这场战斗的最终结果使我们有了一个有趣的疑问:在穰山之战中,曹操出战了八员大将,刘备也出战了七员大将,其中谁的武功最为出众呢?
如果说穰山之战中赵云的武功最强,可能有些人会不以为然。毕竟,关羽自从在白马坡与延津口斩杀颜良和文丑以来,一直被视为“天下无敌”的武将,尤其骑上赤兔马后,几乎无敌于世。那么赵云如何能排在关羽之后呢?
从实际情况来看,关羽的确在建安三年吕布死后展现出了无敌之姿。尤其是在土山之战中,许褚和徐晃联手也未能阻挡住关羽;在与颜良的二十回合激战中,关羽凭一刀斩杀颜良;面对文丑的追击,关羽更是轻松应对。可见关羽在那时已无敌于天下。
但是在穰山之战中,双方的阵前对决显得尤为重要。曹操派出了许褚这个猛将,而刘备则让赵云上阵迎战。尽管赵云勇猛非凡,许褚却依旧是一员强将,双方的对决经过三十回合,仍难分胜负。赵云虽以力敌敌将,但曹操依旧在后方指挥施展策略。
当许褚未能挡住赵云,曹操开始部署新的应对策略,派出夏侯渊、于禁等大将支援。赵云英勇无畏,不仅稳住了阵脚,还接连击退敌军。在赵云的强力守护下,刘备有了脱身的机会。赵云的表现可谓出色,他不仅一枪将高览击杀,还在与张郃的战斗中表现得异常强势,三十回合的激战中,赵云凭借着过人的技巧和战力,成功将张郃打败。而此时关羽和张飞分别在其他战场上忙于救援任务,未能在主战场上发挥更多影响。
赵云的英勇表现,使得他成为了穰山之战中最为突出的一位将领,尽管他并非唯一的功臣。关羽和张飞在战斗中的表现相对平淡,主要因为他们面对的对手过于强大,并且刘备的指挥有些欠缺。曹操料敌机先,夏侯渊和夏侯惇有了更有利的准备,而刘备一方则稍显被动。
此役后,刘备的数万大军仅剩下不到千人,关羽和张飞的主力也遭受了重大损失。刘辟和龚都的死亡,不仅是对刘备个人的打击,也意味着失去了两名忠诚的将领。而曹操则因高览的死而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位刚刚投降的将领被赵云亲手斩杀,令曹操十分痛惜。即使曹操对高览和张郃的评价很高,称他们为“河北四庭柱”,但是高览的死亡仍然是曹操阵营中的一大损失。
在赵云、关羽和张飞的战斗中,关羽和张飞尽管勇猛,但与夏侯渊、乐进等强敌对抗时仍有些不尽如人意。夏侯渊和乐进等人的强大战力使得他们无法如期完成救援任务,导致局势一度陷入困境。而张飞面对夏侯渊的围困时,若不是关羽及时赶到,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场战斗中,刘备由于指挥上的不够果断,使得关羽和张飞未能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优势。而赵云的强大战力则得到了最大的展示。他不仅力挡许褚、于禁和李典的联手进攻,还斩杀高览,成功击败张郃。因此,可以说,赵云的表现是整个穰山之战中的亮点。
总体来说,赵云的战功无疑是最为突出,他的个人武力和军事战略都在战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从武功上来看,赵云无疑排在最前,关羽和张飞虽然也有出色表现,但面对强敌时的限制使得他们无法像赵云那样突出。因此,若论武力和战功,赵云在穰山之战中占据了最有力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