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语义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
大家好,我是兰台。
相信只要是经常上网的朋友们,一定都见过这样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说法:
蚩尤竟然是韩国人;
孔子也是韩国人;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被说成是韩国人;
清朝的爱新觉罗皇族被认为是热爱新罗的后代;
韩国人的祖先曾长期统治东亚内陆地区;
甚至有人宣称韩国人创造了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以及黄河流域的文明。
听上去很荒唐吧?但这些并非中国网友无中生有,而是韩国部分学者的异想天开,甚至带有浓厚民族主义色彩的奇谈怪论。
早在1987年,韩国学者安浩相出版了一本通俗历史读物,名为《国家历史五千年》。书中,他“论证”说东夷人和韩国先民实际上是同一个民族。其观点认为,东夷人最初居于朝鲜半岛,后来才迁移到中国大陆。又指出孔子是春秋时期宋国人,而宋国是殷商后裔建立的诸侯国,而殷商本身是东夷人所建。这样一来,孔子便被解读为韩国先民的后代,也就是说孔子实际上是“韩国人”。这便是“孔子是韩国人”这一观点的最早来源。
至于“朱元璋是韩国人”的说法,韩国第二大电视台MBC曾在一档名为“惊异的神秘”的历史访谈节目中宣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极有可能是高丽全罗南道人。之后,韩国newsen网站、《中央日报》、韩国雅虎等媒体纷纷跟进报道,称朱元璋可能出自高丽。甚至有民间学者援引韩国传说,说全罗南道有个名叫朱元璋的贫苦男孩,天资聪颖,后来被一位得道高僧收养,随师跋山涉水到了元末凤阳。此外,韩国古籍《朝鲜纪闻》中也多有记载称朱元璋出生于全罗南道,这使得朱元璋是韩国人的说法在韩国民间影响很大。
那么,为什么韩国会出现这么多这类异想天开的历史说法呢?
根据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元周的研究,1905年左右,韩国启蒙运动兴起,史学成为启蒙思想家们激发民族主义意识的利器。早期韩国民族史学家如申采浩、朴殷植等,以北方的高句丽为核心重构韩国历史体系。一方面,他们将中国视为民族对立面,借领土争议强调对中国东北的主权诉求;另一方面,将古朝鲜和高句丽形容为类似古罗马的庞大帝国,把匈奴、女真、蒙古、鲜卑等民族归为同族,宣扬朝鲜族对汉族的“光荣抗争史”,以此激发韩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简单来说,韩国早期民族史学家有意夸大韩国古代的历史辉煌,目的在于唤醒当时被殖民统治下的韩国人民的国家认同,防止民族被日本同化。自此之后,从李承晚到朴正熙、全斗焕、卢泰愚等历代韩国领导人,都或明或暗地纵容这种虚假的历史叙述。
这也导致了韩国历史学界的长期分裂。现今韩国历史学界分成两派:一派是接受过正规学术训练、拥有扎实学术背景的严肃学者,称为“讲坛史学”;另一派则是没有正规历史学训练背景,却极力推崇“古朝鲜和高句丽如古罗马般大帝国”说法的“在野史学家”,他们往往被看作“民科”。
在韩国大学的学术圈中,正规历史研究仍由“讲坛史学”主导,毕竟不可能让“民科”占领学术阵地。但在韩国社会大众中,“在野史学家”们的观点反而更受欢迎。这种现象很像国内大众喜欢《明朝那些事儿》,却不怎么看《明实录》。
那么,正统韩国历史学家如何看待“朱元璋是韩国人”等荒诞的“在野史学家”观点呢?
2017年,韩国江原大学历史教育系的年轻历史学家奇庚良博士专门发表论文《伪史学与历史法西斯主义》,严厉批判韩国“在野史学家”的种种荒唐论调。在正统历史学者眼里,这些奇谈怪论不过是“伪史学”,甚至称其为“历史法西斯主义”。这篇论文几乎是一封针对“在野史学家”的战斗宣言。
奇博士毫不留情地将这些“在野史学家”视为伪造历史的罪魁祸首,特别点名被奉为“韩国瑰宝”的《桓檀古记》为“伪书”,正是那本宣称蚩尤是韩国人的著作。韩国历史学界多年来多次考证《桓檀古记》中的伪造成分,对其造假过程和虚假内容进行了深入揭露。
奇博士还列出了相关学术论文清单,这些论文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就已明确指出《桓檀古记》为伪史。例如1987年的《对现传〈揆园史话〉史料性质的检讨》、1990年的《大倧教关联文献造假多1——对〈揆园史话〉和〈桓檀古记〉性质的再探讨》、1992年的《大倧教关联文献众多造假2——对〈神檀实记〉和〈檀奇古史〉性质的再探讨》以及2000年的《“在野史书”伪书论——以〈檀奇古史〉·〈桓檀古记〉·〈揆园史话〉为中心》等。
奇庚良博士最终认为,韩国政府之所以纵容“在野史学家”胡说八道,是因为政客们想借助这一“历史纳粹”团体来愚弄和操控韩国民众。
总的来说,韩国正规历史学界对“在野史学家”极为反感,甚至比中国网友还讨厌“孔子、朱元璋是韩国人”等荒唐说法。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历史上的伪造,更是韩国无良政客利用极端民族主义者给民众洗脑的表现。
END
参考资料:
《伪史学与历史法西斯主义》,[韩]奇庚良,《东疆学刊》2017.10
---
如果需要,我还可以帮你做更精细的润色或者改写成更口语化或者正式的风格。你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