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和戚家军作为明朝历史上数一数二、知名度极高的将军和军队代表,那可是风靡一时的著名潮流,但是似乎在各位的印象中,戚继光一直都是个顺分顺水型的人物,一生感觉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戚继光作为战绩了得的将军却没有享受到他应有的待遇,反而可以用“晚景凄凉”来形容他。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与戚继光与明朝风云人物张居正的关系有关。
首先来了解一下戚继光此人。戚继光,字戚元敬,是明朝数一数二的名将,战斗力爆棚,堪称东南沿海的战神,十余年内,戚继光依靠自己的谋略以及精锐的戚家军战队将危害沿海人民日常生活的倭寇势力一网打尽。他还是双料开花的战斗型将领,在北方曾抗击虎视眈眈的蒙古。在这样两个十年的辛勤努力下,边疆和沿海人民的生活从混乱变动到了安定,并且还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蒙古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对于国家的进一步巩固政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戚继光此人身份也是十分的多变,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将领,他还是杰出的军事家和兵器家。他曾改造和发明了许多的武器,诸如战车、战船等,都在战斗过程中给助了他一臂之力。更令人惊奇的是,他还在长城上创造了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那就是对今天的防御体系仍有十分大的借鉴意义的空心敌台,这种装备进可攻、退可守,实乃良器。
话说回来,戚继光与张居正究竟是什么样的额特殊关系,竟导致统治者将他的赫赫战功一笔勾销,他非但没有颐养天年,反而凄凉而死。敬请走进本期——戚继光与他的好朋友张居正。
万历十年,明朝著名的宰辅张居正死了。他的死在政坛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首先就是对他早已不满的万历皇帝着手进行张居正党羽的清算环节。戚继光就是其中的一员,戚继光之所以成为军队中的中坚力量,这与他的才能固然不可分割,最重要的还是来自于张居正的慧眼识英才。而且他们私下的交往也十分的紧密,因此一朝荣辱俱兴衰。因此在张居正去世后,首当其冲的就是戚继光受到了牵连。也正因为如此,戚继光从光辉的岁月种走向了凄惨的晚年。
戚继光在张居正死后由蓟镇总兵调任为广东总兵,这好像没有什么多大的变动,但是实际上这是由中央官吏一落千丈,变成了地方官,被万历皇帝赶出了京城。虽然当时有许多人向万历皇帝上谏说希望将戚继光留下,但是无奈的是,万历皇帝就是一意孤行,不同意他们的请求。于是,戚继光在万般无奈下离开了权力的中心。
其实,戚继光本想能够保全之前的荣誉而卸甲归田,但是万历帝人认为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党羽,非得革掉他的任职,就这样,戚继光灰溜溜地回了老家。
祸不单行,这时,戚继光得到了弟弟戚继美不幸病逝的消息,他与弟弟情深意重。他这位弟弟也是一门虎将,一直曾跟随戚继光四处征战,后来官至云贵总兵。不过他弟弟也是可怜人,妻子不幸离世,之后被罢免回了老家,儿子也去世了。
戚继光急匆匆地赶回老家,见到家中的境况后,悲从中来,不禁悲痛地哭泣。这时候,他的妻子将家中所有的钱财都偷偷带走,只留下年迈的孤家寡人一个的戚继光。
其实戚继光的妻子王氏本来也是十分通情达理的人,还曾在大批倭寇突然来犯的危急时刻说服守城官兵,动员城中妇孺穿上军服装列于城上以空城计退敌。
但是王氏没有为戚继光生有一男半女,戚继光唯恐自己无后,就瞒着自己的妻子纳了三位小妾,生了五孩子,王氏得知丈夫如此的背叛之后,大发雷霆。戚继光没有办法,就下跪请求原谅,后来戚继光将小妾所生的儿子交由王氏抚养,但是命运总是在捉弄人,戚继光的儿子不幸夭折,戎马一生的戚继光也丢了官职落魄地回了家,在无奈和背板下面压得喘不过气的王氏抛弃了年老多病的戚继光,毅然离去。
戚继光也是蛮惨,身边人纷纷离去,也没有钱财,而且中央上万历皇帝始终没有放下对他的猜忌,就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戚继光悲惨地度过了他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