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23日,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几个月前,延安迎来了一次热烈的庆典。
延河的两岸,成群的队伍正在急速赶往目的地,步伐迅捷、面带笑容的队员们一边行进一边与岸边的陕北老乡打招呼。老乡们也不甘示弱,热情回应:“毛主席召集开会啦!”“对,开会啦!”有的队伍中还传来激昂的回答声。
这些老乡口中的“会议”,正是即将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中的共党七大。当日下午大会将举行开幕式,共有755位代表出席,其中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着全党120万名党员。这次大会的规模创下了党代会历史上的纪录,堪称空前。
为准备这次会议,党中央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中共六大的召开已经是1928年事,而七大距离六大整整过去了十多年。期间虽有多次筹备,但由于种种原因,会议一直推迟。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共七大不仅是一次成功的会议,更充满了创新与变革。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便是选举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民主精神,会议甚至推迟了选举的日期。
选举阶段的讨论最为激烈,每个提名的候选人都会引发不同的声音。有时你支持的人选,别人可能完全不同意,而别人提出的人选,自己又可能心有不满,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断。
更为特别的是,七大的一个显著创新就是允许代表“自己选自己”。这种包容的氛围,使得来自十九个解放区八个代表团的成员们共同商讨,最终提出了一份候选人名单,人数高达数百人。这份名单被提交大会后,经过数轮讨论与意见交流,最终聚焦到了名单上的几位核心人物。
当然,随着讨论的深入,也难免出现一些争议。例如,选举前有人指出,来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代表偏多,陕北根据地的代表较少。毛主席采纳了这一意见,于是李井泉和陈光便被从名单中移除。李井泉当即表示尊重中央的决定,但陈光对此却无法释怀。作为一名老资格的革命者,陈光在土地革命时期便担任过师长,抗战时期更是115师代师长。被从名单中删除后,他心情十分复杂,愤怒得连晚饭也没吃:“毛主席,我哪里做错了?”他心中的不满也暴露无遗。
然而,最具争议的还是王明。会议开始前,毛主席坚决要求将王明列入候选名单,否则一旦进行讨论,王明肯定会被其他代表排除。毛主席多次与大家沟通:“一个队伍里,人的思想总是有正确与错误的部分。就像一个家庭,很少有人被完全排除在外。”为了支持王明,毛主席和任弼时带头为他投下了一票,使得许多人也纷纷跟进,最终确保了王明的当选。然而,仍有少数人坚持不投王明的票,甚至为此发生激烈争执。
最令人惋惜的事情之一,是王稼祥未能顺利当选。毛主席对此深感遗憾,因为王稼祥因病未能出席大会,这直接导致了他未能获得足够的选票。毛主席也在会后表示,要在之后的中央候补委员选举中,特别强调王稼祥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没有出席大会的党员,依然可以成为选举对象。董必武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原本他也应当参加七大的会议,但因时值联合国大会召开,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随同中国代表团前往美国旧金山,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这一历史时刻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首次公开亮相国际舞台。
此外,曾参加中共一大的陈谭秋也在七大当选为委员,然而他因英勇牺牲于新疆,未能亲自参与大会。此时,毛泽民也不幸与他一同牺牲,成为另一段历史的遗憾。
1945年6月10日下午,会议进入了中央候补委员的选举环节。最受欢迎的无疑是陈赓,他以资深的革命经历和活泼的性格深受代表们喜爱。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候补委员的选举是差额选举,代表们如果不同意某个候选人,可以在其名字后面加上“×”,并提名另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候选人。
在这次选举中,晋冀鲁豫代表团的王从吾没有出现在候选名单上,但他还是意外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成为唯一一位通过此方式当选的成员。
最特殊的则是万毅的当选。万毅并非土生土长的红军成员,而是东北军的将领。曾得到张学良的信任,且在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成为国民党当局的眼中钉。蒋介石曾直言,万毅是一个“反动的团长”,而张学良却始终给予暗中庇护。1936年西安事变后,万毅深感国民党的腐败,最终决定加入共产党,并积极参与抗战。
万毅加入中共后,迅速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1941年,他因与反动分子发生冲突被捕,甚至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最终,他成功逃脱了蒋介石的追捕,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万毅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甚至未曾料到自己会出现在中共七大的候选名单上,最终顺利当选。
然而,万毅并未能亲自出席七大,因为他仍在前线与国民党顽军作战。1945年6月,战斗结束后,万毅在一户农家的院子里吃饭时,偶然看到《大众日报》上刊登的七大闭幕消息,并发现自己竟被列为中央候补委员。当时,报纸因印刷错误将他的名字写成了“万镊”,梁兴初看到后,还开玩笑道:“老万,你看,中央委员里还有你名字,继续努力吧!”万毅当时并未察觉,认为这只是玩笑话,没多在意。
直到1945年9月,《大众日报》刊登了更正启事,称“万镊”应为“万毅”,这才令万毅意识到自己当选了中央候补委员。对于这份殊荣,万毅感到既意外又激动,但他深知自己不过是党对自己、对团队的信任与期望。他在回忆中说道:“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是党对我的信任,我必须更加努力,承担起党的任务,决不能辜负组织的培养与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