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政和陈赓这对郎舅,不仅亲戚关系深厚,还是从童年时代起便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两人原本并未预料到,几十年后他们竟然都将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将,这段历史的重合令人唏嘘。
一直以幽默著称的陈赓大将,在得知谭政也荣升为大将时,便带着调侃的语气笑着对谭政说:“你的笔杆子可比枪都要厉害些!”谭政听后,忍不住也笑了起来,两人便在轻松的氛围中继续聊了起来。
尽管谭政不像陈赓那样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且他的军事经历并不如陈赓那般耀眼,但他却凭借什么样的特质,最终成为了一位大将呢?
谭政和陈赓两人同乡,论年纪,陈赓比谭政大了三岁。两家早在很多年前便有了交情,因而他们的家庭之间也常常互相帮忙。陈赓因为就读的学校离家较远,因此曾暂住在谭政家中,和谭政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而当谭政也需要到较远的地方上学时,刚好那所学校离陈赓家较近,谭政的父亲便把他送去了陈赓家中寄宿。
当时的陈赓已经是高级小学的学生,常常不能回家,谭政在陈家住得比较拘谨。不过,陈赓的弟弟妹妹们很喜欢和谭政玩耍,而陈赓的爷爷常常给他们讲有趣的故事。陈赓的爷爷是一位曾在清朝做过官的老兵,他在清朝腐败无能的政府面前深感失望,最终选择辞官回乡,过上了朴素的生活。爷爷的这种深明大义的做法,深深影响了陈赓和谭政两人。两家人经常一起买报纸,关注社会时事,谭政和陈赓自幼便怀有改变社会的理想。
陈赓的妹妹陈秋葵与谭政也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尽管两人年纪相差三岁,陈秋葵从小便喜欢和谭政在一起。陈秋葵没有上学前,总是蹲在谭政身边请教功课。谭政也不吝啬教她读书写字。为了感谢谭政的帮助,陈秋葵也常常照顾他。两人心照不宣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辛亥革命后,封建帝制被推翻,陈秋葵也不再缠足,兴高采烈地穿着自己喜欢的绣花鞋跑来告诉谭政:“现在我可以上学了,也不需要再缠足了!”她伸出脚丫,笑着问谭政喜欢不喜欢。谭政忙放下手中的书本,笑着回应:“喜欢,喜欢!以后你就是家庭主妇了!”两人一时都脸红了。
1923年,17岁的谭政与陈秋葵结为夫妻,而此时陈赓已经报名参军,踏上了前往黄埔军校的征程。那一年,谭政也开始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他渐渐了解了世界的重大事件,如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些都让他深受启发。三年后,谭政顺利毕业,决定追随陈赓的脚步,也加入黄埔军校。在那里,他的革命理想愈发坚定。
然而,刚加入国民革命军的谭政很快因蒋介石等人的背叛而遭到怀疑,被错误地视为共产党分子并被逮捕。幸亏陈赓冒着极大的风险将他救出,两人才能够逃脱困境。此后,陈赓带领谭政参与了南昌起义。战争中,谭政受了伤,但他依然参与了秋收起义,并且在这时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谭政开始长期跟随毛主席,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有一次,上级领导询问谭政:“如果给你10发子弹,你能打倒10个敌人吗?”没有充分军事训练的谭政摇头回答:“不能。”领导又问:“那5个呢?”谭政依旧摇头。领导接着问:“那3个呢?”这时谭政才露出微笑回答:“可能吧。”领导略感失望,却鼓励他道:“那么,你以后就用笔吧,笔能扫千军。”谭政深刻记住了这句话,他被任命为毛主席的文稿助手,负责抄写毛主席的文件和文章。虽然抄写工作非常辛苦,但谭政凭此机会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毛主席有时也会找他聊天,尤其在写文章感到枯燥时,他会凑到谭政身边,递给他一根烟,边聊边抽。虽然谭政原本不抽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学会了抽烟,甚至能在疲倦时自如地抽烟。有一次,毛主席开玩笑地说:“我这个大烟筒还教出来了个二烟筒。”
在毛主席的影响下,谭政不仅磨砺了自己的政治素养,还亲历了“三湾改编”并开始专注于党内和军队的政治工作。从红军时期起,谭政便在政治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1937年,凭借着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谭政被任命为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负责组织和领导军队的政治工作。作为目睹和参与军队政治工作从萌芽到成熟的亲历者,谭政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亲自撰写了大量研究报告、文章和专著,总字数接近百万字,为中国军队的政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
谭政的军事政治工作对军队的影响深远,他的《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更是被誉为“建军里程碑”,并得到了叶剑英元帅的高度评价。在建国初期,谭政在政工干部中享有崇高声誉,位居罗荣桓元帅之后,成为举世瞩目的政治工作专家。
因此,陈赓大将那句“你的笔杆子比枪还厉害”的话,不仅揭示了谭政在军事政治领域的深厚功力,也体现了他为新中国建设付出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