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初,长安城的太极宫内,李世民的身体状况已经到了危急时刻。 这个病重的皇帝在临终前与亲人们告别,意识到自己剩下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此时,宫中众妃依次前来向他道别,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哀伤。李世民的许多妃子并未为他生育后嗣,按当时的礼制,这些妃子死后将会被送往感业寺削发为尼,过上孤寂的生活。幸运的是,李世民并未让她们陪葬,否则历史中便不会有日后伟大的武则天了。
武则天,在贞观十一年进入宫中,虽然在后宫呆了十二年,却一直未能为李世民生下一儿半女。 而奇怪的是,当她与李治结合时,却生下了六个孩子。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事实为何如此明显的对比?难道武则天真的无法生育吗?显然不是,问题更可能出在李世民身上。
李世民的亲朋们,尤其是开国功臣武士彟,早在李渊起兵时便提供了大量支持,而后李渊成为皇帝后封他为应国公。尽管如此,武士彟并未沉迷于官场,而是回到家乡做起了木材生意。宫殿修建所需的木材也多来自他的生意,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但对武士彟来说,最宝贵的收获便是女儿武则天。她自幼聪慧,备受宠爱,然而不幸的是,父亲武士彟早逝。失去了保护,母亲杨氏与武则天一同搬到了洛阳,开始了新的生活。
洛阳,曾是隋炀帝的“东都”,后来成为唐朝的东都。 李世民有时会在此暂住,偶尔与洛阳的百姓交流。武则天和母亲杨氏的美貌迅速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一度成为洛阳城的风头人物。某次李世民来到洛阳,听说城中有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子,便心生好奇,决心一睹为快。于是,他下令将武则天召入宫中,这一年,她仅十四岁。
武则天进入宫中后,李世民对她的美貌印象深刻,立刻封她为才人,赐号“武媚”。 然而,这一切并非她所期待的崭新开始,反而成了她后宫生活的顶点。她虽然进宫,却未能很快怀上李世民的孩子。那时的李世民身体状况已经逐渐衰退,而在李世民死后,武则天很快为李治生育了多个孩子。这一切证明,武则天并非无能,而问题可能在李世民的健康上。
李世民登基时年仅二十七岁,而到了贞观十一年,他已经接近四十岁。 虽然按照现代标准,四十岁依然算是壮年,但在古代,四十岁已算年老。古人寿命普遍较短,因此他们往往在年轻时便做出成婚的决定。李世民年轻时征战四方,身心疲惫,伤痛也为他的寿命打下了阴影。五十岁时,他因身体状况加剧而去世,若放在现代,这样的寿命显然是无法想象的。
为了延年益寿,李世民像历代帝王一样,开始了对仙丹的追求。 然而,所有的仙丹无非是金属元素堆积,长期食用反而加重了身体的负担。正是由于身体状况的日益恶化,李世民不再像年轻时那样频繁造访后宫,甚至把武则天遗忘在了后宫深处。史书中甚至没有记载李世民宠幸武则天的任何事宜。
尽管如此,李世民依然没有放过这位洛阳城的美女。 对于美貌女子的占有欲,是皇帝无可避免的情感需求。将武则天召入宫中,他可能并非真的对她有多么深的爱,而更像是出于对美人不能轻易流落他人之手的心理驱动。这或许是李世民将她置于后宫的真正原因,虽不一定宠爱她,但也不愿她去他人之处。
李世民去世后,太子李承乾的反叛令他身心受创,身体状况急剧下滑。 随着李世民的去世,新太子李治开始频繁探望父皇,几度与后宫妃子们互动。在这个时期,李治遇到了当时年轻、风华正茂的武则天,且这段秘密情感迅速发展,二人之间悄然建立了感情。尽管这段感情不得不隐秘进行,李治的心中始终未曾忘记武则天。
然而,在李世民去世一年后,命运的转折终于到来。 李治与王皇后一起前往感业寺祭拜,恰巧遇到了武则天。二人见面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情感交流。武则天与李治约定,一旦李世民的守孝期结束,她便还俗,重返宫中,而李治也将她接回后宫。
王皇后眼见此事,反而并未阻止,而是选择了支持。 为什么她会支持李治与武则天的关系?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在于王皇后与萧淑妃之间的权力斗争。王皇后看中了武则天的强大潜力,想利用她与萧淑妃争斗,从中获利。她未曾预料到,武则天会迅速将她自己推上后宫的顶端,最终成为李治最宠爱的女人。
武则天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依赖于她对李治的深厚感情。 虽然她与李治的关系曾在隐秘中发展,但当李治将她接回后宫时,武则天迅速为他生下了四子二女。在仅仅十年时间里,李治和武则天便育有六个孩子,武则天的地位也迅速上升。而这段深厚的感情和稳固的后宫地位,为她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武则天在李世民后宫的十二年并未能生育,关键在于李世民的健康已不容乐观,而李治则为武则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这段历史最终让武则天通过与李治的婚姻走上了更加显赫的舞台,迎来了她日后登基为帝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