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许多领域亟需重建与组织。其中,外交工作尤为重要。尽管新中国是一个新兴国家,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让世界上很多国家愿意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此时,周恩来总理面对一个棘手问题:如何挑选合适的大使。
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必定需要派驻大使,但合适的人选却让周总理头疼不已。新中国人才储备较为有限,尤其是在外交方面,专业人员少之又少,大家几乎都是一职多能。周总理与毛主席商议后,决定从军队中挑选合适的将领。毕竟,军人忠诚可靠,而且长期战斗的经验也能为外交工作提供独特的视角。
起初,许多将领都不愿接受这一任务。毕竟,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前线与敌人厮杀,突然让他们转向外交工作,很多人都感到格外别扭。然而,毛主席的支持使得许多人有所松动——“将军去当大使,不算转业,军籍可以保留。”这无疑为将领们减轻了许多心理负担。
但其中有一个将领始终不愿接受,那个将领就是耿飚。周总理和毛主席的建议为何遭到了耿飚的拒绝呢?
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部部长,周总理的首要任务之一便是派遣大使。随着新中国日益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派遣驻外大使也成了当务之急。然而,当时从事外交工作的人手十分紧缺,几乎每个外交人员都需要身兼多职。由于大多数从革命队伍中来的干部并未接受过专业的外交培训,周总理与毛主席的决定是将这项重任交给那些经验丰富的将军们。
这时,周总理第一个想到了耿飚。耿飚不仅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将军,曾担任联络部长时,他出色的表现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高度评价。正因如此,周总理认为,耿飚最适合担任这个重要的外交角色。然而,周总理万万没有想到,耿飚居然是最为抗拒的。
虽然大多数将领起初也有所犹豫,但随着毛主席的一番话,他们的想法有了变化。即便如此,耿飚依然心存顾虑。他自认为自己是农民出身,根本不擅长与外国人打交道。实际上,耿飚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新中国的很多将领,像他一样,都是农民出身,虽然文化水平有限,但他们依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经过周总理的耐心劝说,耿飚终于决定接受这个挑战。于是,周总理特地到北京看望了他,并交给了他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
“你要被派去驻联合国担任军事代表?”耿飚听到后显得极为震惊。
看到耿飚的惊讶,周总理笑了笑,顺势说道:“怎么?觉得意外吗?你知道联合国这个国际组织吗?”
耿飚如实回答:“我不太了解,但知道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只是,我对外交一无所知,为什么会选择我呢?”
周总理轻松地回应:“没关系,边做边学嘛。你想,抗战期间,不就是你带领美军观察组从延安到晋察冀吗?你还与美国和蒋中正政府打过交道。派你去联合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耿飚听了,心中顿时充满了感激与责任感。在后来的工作中,他逐渐克服了自己的不安与抵触,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新任务中。然而,尽管他全力以赴,联合国的门槛依然没有那么容易跨越。由于美国的无理干涉,中国未能顺利进入联合国。
不久后,周总理再次找到了耿飚,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经过谈判,我国已经与瑞典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央决定任命你为驻瑞典大使!你将是我们向西方国家派出的首位大使!”
耿飚接到命令时,心中既激动又忐忑。幸运的是,毛主席和周总理早已为他考虑周全,在他出发之前,他和其他将军大使们都接受了严格的外交培训。
大使上任需要向所在国国家元首呈递国书,而如何恰当且得体地呈递国书,如何站位、如何发言,这些都让耿飚等人感到头疼。幸运的是,恰逢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节来华,他们有机会亲眼观摩,学习如何进行这一重要的外交仪式。为了不打扰正式场合,耿飚等人只能站在后面的小窗口里仔细观察。通过这些观摩和反复练习,耿飚在实际操作时没有出现任何失误。
除了外交事务,耿飚的夫人赵兰香也为此次出国做好了充分准备。她知道瑞典王室对中国瓷器情有独钟,于是她特地为瑞典国王和王储准备了精美的瓷器作为礼物。
然而,面对国王的接见,耿飚夫妇却感到些许压力。瑞典国王接见时不允许翻译在场,而耿飚夫妇都不懂英语。于是,他们只得从零开始学习英语,互相帮助,最终成功地以大使夫妇的身份完成了这次历史性的接见。
在瑞典的日子里,虽然充满了挑战,但也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瞬间。在一次大使馆的招待会上,500多位瑞典嘉宾前来,耿飚在其中游刃有余,得体应对。然而,一位瑞典军官却故意刁难他,问道:“听说您曾是位将军,请问您带领过多少兵?”
耿飚毫不犹豫地回答:“大约十几万。”听到这话,瑞典军官立刻肃立敬礼,并且敬佩地说:“您统领的军队人数,甚至比我们整个国家的军队还多!”
实际上,耿飚曾是19兵团的副司令员,参与过多次重要战役,兵团中的3个军加起来,人数确实超过十几万。而瑞典作为长期保持和平的国家,军队人数自然无法与中国相比。
这场小插曲没有影响到招待会的气氛,瑞典人对这位“将军大使”表示了高度的尊重与欢迎。
尽管如此,耿飚驻瑞典的大使馆人手依然十分紧张。很多工作人员都需要一兼多职。例如,作为司机的工作人员除了送接重要人员,还需要处理大量物资。于是,耿飚有时不得不亲自开车,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耿飚早在革命时期就学会了开车,赴瑞典后,他自觉遵守当地的交通规则,考取了当地的驾照,顺利在瑞典的街头开车。
尽管耿飚在瑞典的时间并不算长,但随着新中国与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他也被派往其他国家,有时甚至身兼北欧三国的大使职务。
耿飚曾经表示:“我们能够如此自信,是因为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新中国的外交力量,并通过自己的外交能力,成功地推动了与许多国家的外交合作,成为了新中国的“将军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