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第一张持枪证究竟发给了谁呢?许多人对此可能并不知情,编号为甲字第1号的持枪证被颁发给了毛主席。然而,据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毛主席一生中并没有主动接触过枪械,因此他的持枪证与普通的持枪证大相径庭,显示出一段独特的历史。
作为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和杰出的军人,毛主席不触碰枪支的原则让许多人感到难以理解。实际上,他是一位深具和平理念的领导者,对战争并没有热爱。毛主席对持枪的拒绝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的一场战役,那时他亲自走上了战场,手握武器,体验着战争的残酷。
回到1929年1月14日,在井冈山的主力红4军在毛主席和朱德的共同指挥下,向赣南地区挺进,意在开辟新的根据地。然而,前方的路途并不平坦,敌人的围追堵截令部队遭受不断的损耗,武器、粮食等重要物资也显得极为不足,形势异常紧张。
在国民党第15旅两个团的追击下,时至2月9日,毛主席和朱德带领红4军经过江西瑞金的大柏地区,正值此地的地形两山夹一谷,经过协调,毛主席和朱德决定在此地设伏,准备击退追赶而来的敌军。敌人对于红军显然没有放在心上,便轻松跟随。在作战中少量的红军士兵成功把敌人诱入夹谷。此时,虽然红4军的士兵包围了敌人,但在激烈的炮火中,还是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的压制,若敌军突破包围,就极有可能引发反包围的危机。
战斗局面逐渐胶着,毛主席不得不将所有预备部队都派了出去,尽管如此,仍难以取得胜利。于是,在面临巨大的压力之际,毛主席亲自带着一名受了轻伤的战士发起冲锋,敌人误以为红军还有预备力量,顿时产生了恐慌,我军乘势发起猛攻,最终成功将敌人消灭。这一场战斗是毛主席人生中唯一一次亲自持枪参与战斗的经历。
战斗结束后,在打扫战场时,我军缴获了一把崭新的勃朗宁手枪。这把手枪被战士们第一时间送给毛主席,令人意外的是,毛主席却拒绝了它。此后,他深有哲理地说:“如果有一天需要我用枪的话,那么红军差不多也要覆没了。”虽然毛主席当时没有接受缴获的手枪,但实际上他还是有配枪的,不过他持枪的次数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在长征期间虽然环境极其危险,毛主席确实拥有配枪。但在1935年10月21日的吴起镇会师时,他将自己的配枪赠送给了游击队队长张明科,以表纪念和鼓励。张明科无法忍心使用这把枪,于是经过几经辗转,这支配枪最终被收藏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被评定为一级文物,俗称“国宝”,这一品级乃是我国文物分类中的最高等级。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2月1日为了更好地管理枪支,开始颁发持枪证。在这次的发放中,编号为甲字第1号的持枪证被颁发给了毛主席,如今这张持枪证也成为了珍贵的文物。然而,毛主席的持枪证确实与其他人有所不同,持枪证上的枪证编号、枪号和子弹这三栏均为空白,这也正是毛主席持枪证的特殊之处,清楚地表明他从未领取过任何枪支。毛主席深知,他真正的依靠不是武器,而是人民的支持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