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确实不易,每一篇文章都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辛勤努力,只为能养家糊口。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支持作者的创作,文中插入了5秒钟的广告,观看完广告后即可免费阅读全文,感谢大家的支持和理解!
文|付东升
编辑|t
1942年,美军发动了空袭行动,攻击了日本东京,这次行动后来被称为杜立特空袭,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震动。数以千万计的炸弹从天而降,将日本的城市和民众置于恐慌之中。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杜立特空袭之前,整整四年,中国空军就曾远程奔袭,直接对日本本土进行过轰炸。但那时的中国空军投掷的并非杀伤力强大的钢铁炸弹,而是满载着抗议侵略的宣传单。
那么,中国空军为什么会在1938年就发起远征日本的行动呢?又为何选择在日本最为嚣张的时期做出如此大胆的举动?更奇怪的是,为什么当时没有使用炸弹,而是仅仅投掷传单?这些疑问,直到新中国成立多年后才开始被提起。今天,我们就一一解答这些困惑。
首先,为什么会在1938年——日本最为肆意妄为的时期,选择做出这样莽撞的举动?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在1937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已经达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这些惨绝人寰的事件发生在这一年。到了1938年,蒋介石的日记中常常记录着对日本进行反制的决心和打算,但在那时,中国的空军几乎已经丧失了战斗力,而蒋介石虽然有反抗之心,但在实际操作上却束手无策。
就在这一关键时刻,有人提醒蒋介石,记得去年日本曾轰炸过笕桥机场,结果被高志航等人带队坚决反击,虽然高志航英勇牺牲,但他的学生们依然在中国空军中活跃。如果蒋介石想要进行远征日本,虽然困难重重,但其实并非不可能。
然而,这样的计划很快就让蒋介石陷入了更大的困惑,那就是飞机的问题。虽然中国空军仍有一些飞机,但大多数都是老旧的、技术落后的机型,战斗力十分有限,尤其是在执行远程轰炸任务时更是捉襟见肘。于是,蒋介石决定向当时的苏联订购几架图波列夫TB3重型轰炸机。然而,由于这些飞机目标太大,导致它们在南昌空袭中全数受损,修复后只能作为运输机使用。
没能如愿使用苏联的轰炸机,蒋介石最终转向了美国的飞机。在一番筛选后,他选择了马丁公司生产的139WC轰炸机(WC代表“出口中国”)。这架飞机后来成为了美国的军用制式轰炸机,代号B-10B。
这些B-10B轰炸机抵达中国后,立即投入了远程轰炸训练。由于这次任务由马丁公司提供飞机,因此参与的飞行员被称为“马丁中队”。飞行员中包括上海人徐焕升、佟彦博等7名飞行员。他们虽然并不熟悉,基本上是为了这次任务才相识的。在对飞机进行检查时,他们惊讶地发现,马丁公司卖给他们的四架飞机竟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拼凑出两架完好的飞机去执行任务。因此,这次远征日本的行动,其实只有两架轰炸机参与。
那么,为什么投掷的是传单,而不是炸弹呢?这个问题也有两个原因。首先,B-10B轰炸机的最大航程只有2000公里,而从中国宁波起飞,最接近的日本城市也需要900多公里的飞行距离。如果途中遇到阻击或恶劣天气,飞机可能需要迫降。因此,飞行员只能把大部分弹仓改成副油箱,最终留下不到一吨的载重用于携带炸弹。这种情况下,想要轰炸城市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只能选择带上几百公斤的传单,飞到敌方城市上空撒下,让日本人知道中国也有反抗的决心。
另外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蒋介石当时并没有和日本正式宣战。蒋介石其实还是寄希望于国际斡旋,希望能够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如果真的与日本彻底撕破脸皮,那么未来的斡旋将会更加困难。然而,蒋介石又需要一个类似四行仓库那样的举国振奋的事件,来提升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于是这一远征计划便开始付诸实践。
至于这些传单的内容,任务交给了国民党军委政治部第三厅,这个单位正是典型的国共合作产物。郭沫若、田汉等人积极参与了传单的制作,同时,中国的日本反战同盟也为这些传单提供了内容,其中包括《反战同盟告日本士兵书》《一桩真实事》等。
一切准备就绪后,5月19日,徐焕升等人驾驶的飞机在月色下缓缓启航。途中,他们未遇到任何阻拦与意外。第二天凌晨2点20分,飞行员已经看到了日本九州岛。25分钟后,他们飞到了日本长崎上空。由于没有投弹装置,飞行员们只能手动将几百公斤的传单一张一张地扔下去。完成任务后,飞行员们如释重负,飞回中国时一切顺利,毫无任何追击。
第二天,中国各大报纸头版头条都在报道这次惊险的空袭行动。日本人一大早醒来,发现自家院子里竟然散落着各种传单,内容有的威胁,有的劝说,有的讽刺日本的侵略行为,还有丰子恺先生绘制的漫画。日本人初时误以为自己国家发生了叛变,经过一番调查才确认这些传单真的是从中国空投过来的。
虽然这次行动看似并未造成多大直接伤害,但却在多年后,日本最终走向战败时,成为了一个有力的象征。正如那些传单中所写,虽然当时没有炸弹从天而降,但最终的“千万吨炸弹”还是降临到了日本,只不过,投下那颗名为“小男孩”的炸弹的人,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参考资料:
《小小的传单,竟比重炮的攻击都管用?》——中国军网,2017年4月6日
《“纸片轰炸”:中国空军远征日本撒传单》——人民网,2016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