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假设:关羽打下襄樊,稳守荆州,灭了曹操,刘备会怎么对汉献帝?
创始人
2025-09-17 04:02:36
0

很多人说刘备假仁假义,就会演戏,是一个“伪君子”。那么,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假设一下,如果当年关羽打下了襄樊,守住了荆州,最终灭了曹操,他的好大哥刘备又会怎么对待汉献帝呢?

当关羽真的打下了襄樊

咱们得先搞清楚,历史上关羽打襄樊是什么情况。那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从荆州出发,北伐攻打曹仁镇守的樊城和襄阳。

开头真叫一个猛!

关羽利用汉水暴涨,水淹了于禁带来的七军援兵,生擒于禁,斩杀庞德,直接把曹仁困在樊城出不来,襄阳也岌岌可危。

当时北方震动,曹操差点就想迁都避开关羽锋芒。可惜,后来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成功,关羽后院起火,最后兵败走麦城被杀。

但今天咱们开个脑洞:如果关羽没输呢?

假设一:关羽真的啃下了硬骨头,打下了襄阳和樊城!

关羽的水军厉害,利用水势破了于禁。接着再猛攻曹仁,运气也好,实力也够,硬是把这两座极其重要的战略重镇给拿下了!曹仁要么战死,要么撤退。这样一来,整个汉水中下游(湖北北部、河南南部)的控制权就落到了关羽(也就是刘备集团)手里!

假设二:荆州后院稳如泰山!

关键是不能让吕蒙偷家成功。也许孙权那边正好有事(比如曹操派兵打合肥牵制),或者吕蒙、陆逊判断失误,再或者刘备/诸葛亮防范得力,早早加强了荆州南部(公安、江陵)的守备,吕蒙没找到空子。总之,荆州大本营没丢,关羽不用撤兵回救

假设三:连锁反应,曹操提前崩盘!

关羽拿下襄樊,这对曹操绝对是超级地震!这地方太关键了,为什么这么说。

中原门户大开:襄樊一丢,关羽大军再往北打,南阳盆地(河南西南部)无险可守!兵锋可以直接威胁许昌(汉献帝在许昌)、洛阳这些中原核心区域!

内部危机爆发:本来就人心浮动的中原地区(原来曹操地盘很多是刘表旧部、张绣旧部、袁绍旧部投降的,加上不少心向汉室的),一看关羽来了,刘备汉室宗亲的大旗,再加上曹操刚在汉中被刘备打败不久(建安二十四年初刘备才拿下汉中),投降的、造反的可能像滚雪球一样!比如许昌及周边一直没消停的拥汉势力(如耿纪、韦晃在建安二十三年的未遂政变),或者南阳地区的潜伏反对派(黄巾余部或其他),瞬间就能被激活!曹操集团内部派系(尤其那些觉得他快不行了的势力)也可能加速分化瓦解。

刘备、诸葛亮趁机总攻!蜀中的刘备绝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刻派主力出汉中走秦岭栈道北上打关中(长安方向),或者走祁山(天水、陇右方向),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孙权也可能落井下石:要是看到曹操大势已去,孙权这“墙头草”很可能也调转枪口,从淮南发兵(比如再次攻合肥),抢地盘捞好处。

在这种多重打击下,已经老迈、身体快不行了的曹操(历史上他220年初就病死了),极有可能提前被一波带走! 或者病死,或者战败被俘被杀,或者内部生变被部下干掉。总之,曹操集团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崩离析!

结果天下格局彻底改写!

这样一来,整个长江以北的东部和中部核心区(河南、河北、山东甚至部分关陇),很可能大部分会落入刘备集团(关羽控制了南阳盆地、中原东部;刘备主力可能部分控制关中或河洛)和孙权集团(抢到淮河两岸甚至部分中原)手中。

北方或许陷入更大混乱,或者被其他势力(如袁绍残余、张燕黑山军余部等)暂时割据。但无论如何,汉献帝刘协本人,特别是象征汉室皇权的首都许昌(后来曹丕迁洛阳也是后话),大概率会被最先冲进来的关羽(或刘备军其他部队)控制住!

烫手的山芋,汉献帝怎么就成了“麻烦”?

关羽打下了襄樊,曹操也崩了,汉献帝和传国玉玺被送进了刘备大营。这对刘备来说,照理是天大的喜事啊?他不是一辈子嚷嚷着“兴复汉室”吗?这汉室正统的象征不就到手了吗?刘备应该高兴得跳起来,赶紧把皇帝接过来供着才是啊?

错了!刘备这时候面对皇帝,绝对是“喜忧参半”,甚至忧大于喜!这皇帝,真成了个超级烫手的山芋!为啥?

第一忧:“兴复汉室”口号撞上最高皇权!

刘备这辈子能从一个卖草鞋的混成一方霸主,靠的就是两块硬核招牌:

他姓刘!他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根正苗红的“刘皇叔”。这是身份核心!

他打着“兴复汉室,剿灭国贼(曹操)”的政治大旗!号召天下人跟他干革命。

现在好了,最大的国贼曹操被他搞死了,汉朝的正统皇帝刘协也到他手上了。按他喊的口号逻辑,接下来该干嘛?该把朝政大权还给皇帝刘协,让他老人家出来亲政,重振大汉雄风啊!

刘备就该当个“萧何”、“张良”那样的开国功臣,功成身退,最多当个大将军、丞相就得了。

问题是,这可能吗?

刘备为了“兴复汉室”的口号奋斗了快三十年了!从徐州被吕布抢,到荆州依附刘表,再到拿下益州、汉中建立根基,手下聚集了多少文臣武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法正、庞统、黄忠、魏延……这些人跟着刘备出生入死,图的是啥?图的就是将来刘备当了皇帝,他们能跟着封侯拜将、世代公卿

刘备如果真把权力还给汉献帝刘协,那他手下的骨干们能答应吗?巨大的利益集团惯性不可能停下

这就尴尬了:口号是“还政于帝”,但现实是我手下兄弟要跟我升官发财,我自己辛苦半辈子也想尝尝当皇帝的滋味啊

第二忧:汉献帝本人是个“傀儡命”?

汉献帝刘协这辈子太惨了。九岁当皇帝,就没真正当家做主过一天!先是被董卓当娃娃摆布,董卓死了被李傕郭汜抢来抢去。好不容易逃出长安,又被曹操迎接到许昌当招牌(“挟天子以令诸侯”)。当了曹操二十多年的高级人质和盖章机器

这么个皇帝,就算把他放到洛阳或长安皇宫里,他有能力重新执掌权力、统帅群臣、驾驭各方势力吗?大概率没有!

他既没有自己的班底,也没有实际统兵的经验,更没有处理复杂帝国政务的能力(也没机会学)。他的“价值”仅在于他是汉朝法统的象征符号

让这样一个毫无实权根基的“老”皇帝(其实当时也就三十多岁)出来主持大局?简直是天方夜谭!整个朝廷立马会陷入权力真空和失控状态!各地拥兵自重的将领(刘备的将领、曹操的降将、还没被打垮的其他诸侯)谁服谁?到时候中央命令可能比草纸还废。

第三忧:刘备的身份有多重尴尬?

刘备怎么定位自己?是大忠臣?还是新老板?

如果当忠臣:乖乖按礼节把皇帝请回来供着(像曹操当年那样),对外宣布一切听皇帝的。但问题是,这皇帝一点实权没有,实际上还是靠你刘备掌控全局。这不是第二个“曹操”吗?自己打自己的脸!

如果自己上:自己当老板(丞相、大将军、加九锡?代理皇帝?)那刘协怎么办?供起来当摆设?但这样跟曹操有什么区别?刘备一辈子骂曹操是汉贼,最后自己变成汉贼?这名分上的污点一辈子洗不干净

还有个“皇叔”身份梗在中间!刘备是献帝亲口承认的“皇叔”。叔叔抢侄子的皇位?这在伦理纲常、儒家礼法上简直是爆炸性丑闻! 比曹操那种单纯的外姓权臣篡位更让人难以接受!合法性会遇到空前挑战!诸葛亮这帮人再能说会道,也很难把这事“洗白”。

诸葛亮的“终极解决方案”,体面禅让

这事太棘手了,光靠刘备自己想,估计得愁死。好在刘备身边还有个顶级的智囊,诸葛亮!诸葛亮这位大神,不仅是战略家,更是顶尖的政治操盘手和礼法专家(他是正经儒家知识分子出身)。他绝对会给刘备谋划一个把影响降到最低、甚至能“洗白”的操作流程。核心就是一点:让汉献帝“主动”退位让贤

第一步:营造绝对尊崇的“安全”氛围。

刘备在掌握军权、控制汉献帝之后(无论是软禁在行宫还是迎回临时都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公开、隆重地表达对皇帝的无限尊崇与忠诚

高规格迎奉:派最可靠的心腹(如赵云带最精锐部队)把汉献帝接到一个绝对安全又舒适的地方(比如刚攻下来的洛阳或者长安),用远超诸侯王的规格迎驾。

尊崇到极致:所有礼节按照最高皇家标准执行。刘备本人亲自率领文武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礼,山呼万岁!一切贡赋开支、护卫侍奉,全部按皇帝标准伺候,甚至更好!在表面功夫上做到极致,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隔绝旧影响:汉献帝身边原来那些跟着他从许昌来的曹氏旧臣、太监,全部要“甄别”。把任何可能搞小动作、怂恿皇帝“亲政”或联系外部力量的人悄悄“清理”出去(送去养老、给钱打发走、甚至找个借口处理掉),换上完全忠于刘备的人负责皇帝日常起居和安全。实际是断绝皇帝任何接触外部势力、表达个人意志的渠道。

第二步:“自愿”禅让程序的启动。

在确保汉献帝本人处于完全“可控”的环境后,就需要策划禅让了。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精密的舆论引导和逐步推进

制造“天意”

各地官员不断上表报告“祥瑞”,麒麟、凤凰、黄龙……反正是各种代表“天命”的“神物”出现。重点强调在刘备控制的境内!

天文官站出来说“天象大吉”:什么五星连珠啦、紫薇星异常明亮啦,象征“圣人出西方”之类。中心思想就是老天爷说刘协不行了,得换人!换谁?刘备啊!

群臣“劝进”风暴:

由诸葛亮领衔,关羽、张飞(尤其重要!这俩资历老又威望高)、法正、庞统(如果活着)、魏延等核心重臣带头,所有手握实权、有一定身份的官员,分批次、不间断地上表!

劝进表的核心逻辑,诸葛亮会精心设计:

哭诉汉献帝太惨:您(指献帝)被汉贼曹操欺负了几十年,身心俱疲,实在是不堪国事了啊!(把锅推给曹操死鬼)

强调局势太危险:天下纷乱未平(曹操虽死但地方还在乱),汉室摇摇欲坠!皇上您身体欠安(暗示或者直接编点病痛出来),处理国事力不从心啊!

吹捧刘备太牛太忠:皇叔刘备同志多年来忠心耿耿、功勋盖世!削平国贼、重振社稷,完全是靠他老人家!而且他品德高尚、才干无双,简直就是再世尧舜!

恳求献帝为天下考虑:皇上您心怀天下苍生,应该顺天应人,效法尧舜之圣德,主动把皇位禅让给更有能力的“贤人”刘备!这样不仅保护了汉室宗庙血食(不篡位),也是为天下苍生考虑啊!

皇帝的“反应”:

在众口一词的巨大舆论压力下,汉献帝就算心里再怎么不情愿,也只能按照诸葛亮设计好的剧本走。他会表现出“深感惶恐”、“极力推辞”、“实在不敢当”的样子。然后肯定会有“大臣”代表(比如德高望重的老臣,可能是诸葛亮安排的)声泪俱下地再次恳求,说什么“皇上您不为天下苍生着想,也要为祖宗江山社稷考虑啊!”之类。

反复几次“皇帝辞让、群臣死谏”的戏码后,汉献帝“无奈”表示:为了大汉江山和天下黎民,我愿意退位让贤!

第三步:盛大、神圣的禅让大典

最后一步就是举行隆重的禅让仪式,把“篡位”包装成神圣的古礼重现:

选个黄道吉日:挑一个史官拼命论证的“千年难遇”的大吉大利日子。

地点:最好是在象征性极强的汉朝故都之一(长安或洛阳)。

流程:

筑“禅让台”:筑一座高台(三让台之类),象征着皇权交接的圣地。

盛大典礼:献帝穿着龙袍,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亲手将代表国家最高权力的传国玉玺,郑重其事地交给身穿王侯服装的刘备。

诏告天下:献帝颁布最后一道诏书,宣布自己“自愿”因“德薄能鲜”(能力不足)、“久婴沉疾”(身体有病)、“仰畏天命、俯察民意”,禅位于“天纵英武、德配天地”的皇叔刘备!

刘备登基:接受玉玺后,刘备在群臣山呼万岁中登上皇帝宝座,宣布改元,正式建立新政权。注意,国号大概率不改成别的,还是叫“汉”!这很关键!新政权是继承了刘邦建立的汉朝法统,不是什么新朝代,这就叫“兴复汉室”的胜利完成

厚待旧君:刘备登基后,立刻发布诏书,极其隆重地加封汉献帝刘协一个非常高级、非常尊贵的爵位(参考后世曹丕封献帝为“山阳公”、汉献帝封曹丕爸爸曹操为魏王),比如“陈留王”(用他祖宗刘协被封王爵的那个旧地名号)、“河内公”之类,食邑万户,地位在所有王公之上(形同皇帝待遇),承诺“一依汉初故事”(参照汉朝皇帝退位的规矩)。赐给他一片富庶又不太重要、易于监控的封地(比如许昌附近),允许他继续以天子礼节在自己的封地里祭祀他的历代祖宗。这叫给足了前朝的体面,减少了反对的声音。

诸葛亮这套“禅让”组合拳打下来,达到了几个核心目的:

把“篡位”包装成了“圣君禅让”:大大降低政治成本,符合儒家推崇的“尧舜之道”,在“名分”上过关。

让刘备当皇帝“名正言顺”:是皇帝“求着我当”的,是顺应天意民心的,是“忠”的表现(帮皇帝解忧)。

维持国号为“汉”:强调自己是继承汉室正统(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而非另起炉灶,“兴复汉室”的口号没有破产,甚至可以说圆梦了!

极大地安抚人心:对投降的曹操旧部、还没归附的其他势力显示新王朝对前朝的宽容大度。

彻底解决刘备“皇叔”身份的道德悖论:不是我夺侄子的位,是他主动让的!而且让了之后我对他很好!

无法回避的冷酷现实,汉献帝的最终归宿

上面说的都是政治运作的理想结果(对刘备来说)。但无论包装得多体面,权力游戏的残酷本质不会改变。汉献帝刘协的下场,恐怕只有一条路:在优渥与严密监控中“自然死亡”。绝不会有第二个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有第二条路?

活着的皇帝象征就是最大风险:只要汉献帝还活着,他“大汉天子”的身份就是一面天然的反旗

哪怕他本人没有任何想法,也会有不死心的拥汉派、野心家或者想给刘备找麻烦的势力(比如孙权?),借着他的名头搞事情!今天一个忠臣秘密跑到封地去拜见“老皇帝”,明天一个谣传说老皇帝要复辟……这些小风波会层出不穷。

刘协活着,就是对刘备政权的永久潜在威胁!刘备和诸葛亮这种顶级政治高手,绝不可能容忍这种隐患长期存在。

政治妥协的结果必须是“消失”: 禅让程序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前代皇帝彻底退出政治舞台核心,成为历史的“过去时”。给他封王公、给食邑、允许祭祀祖宗,这些都是安抚人心的代价。但代价的背后,是他必须“消失”在公众视野和政治旋涡中。最好的“消失”方式就是,死亡(最好是“自然”的)。

历史没有先例给出好结局:我们看看古代类似处境下的“逊帝”结局:

三国魏元帝曹奂(禅让给司马炎),被封陈留王,看似善终,但他在西晋严密监控下活了快四十年,他的封国就是“金丝雀笼子”

更直接的例子:汉献帝自己禅让给魏文帝曹丕之后,被封为山阳公。史书记载他在封地“得以天年终”(自然死亡)。这已经是封建王朝“亡国之君”能得到的最好结局了

但请注意,曹丕及其后代对汉献帝的监控绝对是顶级的。汉献帝能在封地里活到50多岁(大概54岁病死),是因为他表现得极其安分,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放弃了任何政治念想

汉献帝在刘备手里的结果,只会比历史上曹丕对他更严密监控,而绝不会更宽松!原因无他:

刘备政权初期,局势会比曹丕代汉时更复杂(曹操虽死但地盘和人马刘备未必能全消化)。

汉献帝“皇叔”身份更敏感,伦理尴尬更大。

刘备对“汉室正统”招牌的重视程度远高于曹丕(曹丕可以公然改朝换代,刘备必须顶着“汉”的牌子)。

因此,献帝刘协在体面禅位后,会迅速消失在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他会被安置在一个富庶但偏僻、易于控制的封地(比如南阳盆地某县),身边环绕的都是刘备(诸葛亮)精挑细选的、绝对可靠且负责“侍奉”(兼监视)的人员。

他会享有物质上的极大满足和名义上的无上尊崇(在封地内可能有礼仪性特权)。但他绝对不可能再有任何政治影响力,更不会有任何人身自由去接触可能带来风险的势力。

在这样严格监控和巨大精神压力下(想想前半生颠沛流离,后半生软禁牢笼),这位一生悲剧的皇帝,最好的结局就是在三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在某一个寂静的深夜里,“自然”地、悄无声息地病逝在他的王公府邸中

他死后,新建立的“蜀汉”朝廷(或继续称大汉)会给他举行一场极其风光的葬礼,追谥一个非常高贵的封号(比如带“孝”字什么的),极尽哀荣。然后,新皇朝彻底翻篇,他的故事成为史书中被刻意模糊处理的“禅让佳话”里一个无足轻重的背景板。

这就是政治,无关对错,只关乎权力的冰冷与稳固。刘备给献帝的结局,是“温情脉脉”的体面掩饰下,无法更改的政治谋杀的宿命。

理想与现实,兴复汉室的终极悖论

这个假设推演,其实暴露了刘备“兴复汉室”口号背后一个深刻的、无法自洽的逻辑死结:

目标与方法悖论,恢复汉室,就要把实权还给姓刘的皇帝(献帝或其子孙)。但刘备真要靠自己的力量(军事、政治)完成复兴,其过程必然需要建立一套以自身为核心、绝对掌控的强力军政集团

这个集团的根本利益和凝聚力,就建立在刘备本人最终成为最高权力掌控者的前提上。“还政于帝”的理想目标,和“建立刘备集团核心利益”的现实手段,本质是水火不容的。

名分与实权悖论:“汉室”本身最大的价值是符号化的名分(刘姓)和法统。但当刘备和他的集团凭借实力扫平天下后,掌握实权的刘备集团领袖(刘备),和拥有名分的汉室象征(献帝),就成了同一个朝廷内无法共存的核心权力主体

名分最终必须向实力低头,否则政权就永无宁日(随时可能出现以旧帝为旗号的叛乱)。禅让,是唯一能让名分顺服实力的制度性解决方案。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博弈:刘备阵营内部也存在张力。诸葛亮、关羽、张飞以及底层文官士大夫群体中,不乏深受儒家忠君思想影响的人,他们是真心认同拥戴献帝的理念的。

但法正、部分益州降将等更现实主义的谋臣武人,则更看重实际权力和利益分配。最终,在巨大成功和唾手可得的皇位诱惑面前,现实主义力量(以及刘备本人对权力的必然渴望)会压倒理想主义情怀。诸葛亮的“禅让”策划,恰恰是用一种符合儒家最高理念(尧舜)的形式,实现了最冷酷的现实目标(政权更迭)

所以,回到那个根本问题:如果关羽真的拿下了襄樊,导致曹操覆灭,刘备最终控制了汉献帝,结局会如何?

答案已经清晰:

政治上:通过一场精心策划、体面无比的“禅让”大戏,刘备必然会取代汉献帝,登基称帝(至少是“代汉”的王,但国号极大概率沿用“汉”)。

结局上:汉献帝刘协,作为一个完成了历史使命(给刘备提供登基合法性和仪式感)的旧日符号,将在表面无限尊崇、实际严密监控下,在青壮年时期“自然”离世, 最终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

口号本质:“兴复汉室”的口号在此时完成了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使命,它为刘备亲手终结汉献帝代表的大汉、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新政权(哪怕还叫“汉”),提供了最后、最关键的政治合法性外衣和道德缓冲垫。“汉室”终于被“复兴”了,只是复兴成了“刘家的刘备当了皇帝”的新版本。

这便是历史的残酷与吊诡:刘备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奋斗一生,其最终成功的顶点,恰恰需要用终结那个象征汉室的活人皇帝,来宣告口号价值的最终兑现

理想主义者呼唤的复兴,最终成为了现实主义者权力游戏的终章。那个困守许昌的傀儡皇帝,他的悲情命运在权力漩涡中早已注定,无人可改,刘备也不能。

相关内容

瑞德智能:公司正积极构建“...
证券日报网讯 瑞德智能9月16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
2025-09-17 05:04:25
原创 ...
在山东德州的幽深巷陌间,李先生珍藏着一枚别具非凡意义的铜币——中华...
2025-09-17 05:02:33
原创 ...
在阅读本文之前,我们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这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
2025-09-17 05:02:16
原创 ...
洪武十五年八月,朱元璋的发妻——51岁的孝慈高皇后马氏病逝。这一消...
2025-09-17 05:02:08
原创 ...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波澜壮阔中,《论持久战》作为毛泽东的重要演讲稿,成...
2025-09-17 05:02:02
原创 ...
在古代,流传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这一观念导致了许多女性的才...
2025-09-17 05:02:01
原创 ...
“他好歹也是一位司令,喜欢喝酒就喝点好酒,非得喝那些兑水的假酒,结...
2025-09-17 05:01:57
这个三峡地区重庆段发掘的战...
当江风吹起铺在沙土之上的巨大塑料布时,一具从泥土中清理而出的马匹骨...
2025-09-17 05:01:56
花旗家族办公室拥抱私募股权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即使全球贸易不确定性高企,花旗集团的家族办公室...
2025-09-17 05:01:48

热门资讯

文物修复师张旭蕾:妙手回春 “... 工作中的张旭蕾 近日,位于周公路旁的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内,32岁的张旭蕾捧着三足陶鼎细细打磨。十多天来...
原创 秦...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至1912年溥仪退位,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历经了494位皇帝。...
原创 清... 在阅读此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以便后续能够继续接收类似内容的推送,同时也便于您参与讨论与分享。...
原创 鳌... 《康熙王朝》这部剧中的鳌拜,个性张扬、狂妄至极;索尼年老体衰,遏必隆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唯独苏克萨哈...
原创 知... 嘉庆十八年,闽浙总督汪志伊向嘉庆皇帝递交了一份奏疏,详细汇报了福建省各县知县的情况。在这份奏疏中,他...
原创 1...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麻烦先给小编点个关注,顺手戳一下那个小心心。文章读完后,如果你...
叶宋曼瑛:从支持到失望,张元济... 北伐与商务印书馆 1926年4月,当张元济决定不管商务印书馆的行政事务时,中国正处于重大政治激变的边...
原创 黄... 文/三土 编辑/两把刀 ——·前言·—— 1927年5月28日,在北伐军攻占河南临颍的激烈战场上,一...
原创 瑞...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许多领域亟需重建与组织。其中,外交工作尤为重要。尽管新中国是一个新兴国...
原创 溥... 溥仪,这位末代皇帝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传奇。从一位尊贵的帝王到被抛弃的平民,他的转变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