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过历史剧的朋友,肯定都知道芈八子吧,她可是秦昭襄王的老妈,那可是相当传奇的一位太后呢。不过,当你翻开史料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儿:她呀,出身于楚国的芈姓家族,可她的亲弟弟却叫魏冉。同父同母的姐弟俩,为啥一个姓楚国贵族的 “芈”,另一个却姓 “魏” 呢?这可不是编剧胡编乱造的,战国时期贵族们玩的身份游戏,可比宫斗剧里那些争宠的戏码复杂太多啦。
在战国的时候,流行一种 “换姓求生” 的做法,也就是过继改姓去抱大腿。那个时候啊,贵族们想要混得好,过继改姓是常有的事儿。芈八子的娘家在楚国虽然是贵族,但她是庶出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她弟弟魏冉呢,很有可能在小时候就被过继给了魏国的贵族,于是就跟着继父姓了。
这就好比现在有些人认干爹,换个身份就能获取更多的资源,在当时的贵族圈子里,改姓可就是往上爬的一条捷径呢。魏冉顶着 “魏” 这个姓进入秦国,反而成了一种优势。当时秦国的朝堂上,楚系和魏系势力互相争斗,他就像个 “双面人” 一样,两边都能说得上话。既不会丢了楚国娘家的面子,又能借着魏国的招牌在秦国站稳脚跟,简直就是秦国政坛的 “万金油” 啊。
芈八子的权力布局当中,弟弟改姓可是关键的一步棋呢。芈八子从楚国嫁到秦国做妾室,想要站稳脚跟,必须得有人帮忙。让弟弟改姓魏,就相当于在秦国朝堂上同时竖起了楚、魏两面大旗。魏冉掌握了兵权之后,帮助姐姐平定了季君之乱,把秦惠文王后给赶下了台,牢牢地保住了昭襄王的王位。这一招妙就妙在可以 “两头通吃”。
魏冉和魏国的使臣称兄道弟,转过头来又用自己楚国的血统去拉拢娘家的势力。靠着这个特殊的身份,他当了四十年的秦国丞相,成为了芈八子最得力的助手。这就像是做生意的人搞跨界合作一样,两边的资源都不会浪费。
在战国时期,姓氏可不是简单的家族符号,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政治筹码啊。商鞅本来是卫国人,叫卫鞅,到秦国变法有了功劳,被封在商地,就改称为商鞅了。吴起在鲁国当官的时候叫 “鲁吴起”,到魏国任职后就成了 “魏吴起”。姓随着身份改变,在贵族圈子里是很常见的现象。魏冉这一招更厉害,用 “魏” 姓在秦国掌权,秦国的宗室也不排斥他;楚国的娘家看到自家的孩子当了秦国的权臣,脸上也有光。
这种左右逢源的本事,放到现在的职场或者生意场上,都很值得我们去思考。芈八子弟弟改姓的这个故事,揭示了战国贵族生存的真相。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换个姓氏就能改变命运。这件事现在看起来挺不可思议的,但仔细想想,人这一辈子,有时候换个身份、换条路走,说不定还真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呢。姓氏背后隐藏着的,从来都是比血缘更现实的生存法则。
参考文献
《史记・穰侯列传》,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59 年
《史记・秦本纪》,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59 年
《战国史》,杨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