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篇文章前,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不仅方便您今后持续收到更多类似精彩内容,也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最大动力!
文|小黑
编辑|t
在我国,自古流传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在武艺方面,如果同处一个时代,直接比试一场便能见分晓。
然而,在我们几千年的古代历史中,却有那么几位传奇人物,跨越时代的界限,稳坐历史上“武学第一人”的宝座。他们便是民间俗语中所说的:“将不过李,王不过项,力不过霸,拳不过金”。这四位英雄到底有何壮举呢?
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层出不穷,仅三国时期便涌现无数名将奇才。即使历代奇人异士层出不穷,史书记载仍明确三人位列巅峰,他们分别是李存孝、项羽和李元霸。
位居第一的是“将不过李”的李存孝。作为唐末著名武将,李存孝常被拿来与唐朝诸多名将如秦琼、尉迟恭等比较。但即便如此,“将不过李”的称号依旧被广泛流传。李存孝究竟有多强悍?
史书中用八个字精准概括了李存孝的战绩:“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一生征战无数,未尝败绩,其勇猛堪比常胜将军赵子龙。若以现代竞技数据衡量,那便是“胜率100%”。
李存孝指挥过三场著名战役:平定黄巢起义、收复潞州、讨伐幽州。他用兵如神,无论内战还是外敌入侵,皆无敌手,因此他在“将”的领域被广泛称颂。
“王不过项”自然指的是项羽。这位千古第一王者,历代文人武将无不为其悲情命运扼腕叹息。虽然项羽未登上皇帝宝座,但司马迁在《史记》中却让他名列皇帝本纪,按帝王规格记载其事迹。
尽管项羽在谋略上不如刘邦,但他无疑是一位当之无愧的领袖。其个人武力达到巅峰,统帅沙场更是勇猛异常。史书评价他“为人彪悍,所过之处无不残灭”,连“人屠”白起也略逊其锋芒。
“力不过霸”指的是唐朝李世民的弟弟李元霸。虽其历史真实性饱受争议,但就力气而言,李元霸绝对是史上第一人。虽然项羽号称“力能抗鼎”,但面对李元霸仍稍显逊色,可谓古代“力大如牛”的典范,是众多江湖豪杰的标杆。
这三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为人熟知,但“拳不过金”却鲜为人知。这“拳”即指武术功夫。那么这位“金”究竟是谁呢?
“拳不过金”一般指的是北宋时期的武术大师金台。金台自创“金台拳”,其拳谱《金台拳谱》流传至今,被收藏于义乌市志办。
说到金台,许多人可能感到陌生,但提及岳飞和林冲的师父周侗,许多武侠迷则耳熟能详。有人推测,周侗不仅是林冲的师父,在《水浒传》中还曾以少林长老身份出现,传授卢俊义和鲁智深武艺。
从这些徒弟的武功水平可见,周侗武艺非凡,掌握多门武学流派。而他的徒弟岳飞,更是在武学造诣上独树一帜,尤其在形意拳流派中被尊为祖师。
鲜为人知的是,周侗的师傅正是那位“拳不过金”的金台。
那么金台究竟有多厉害?传说中,金台一生挑战七十二座擂台,击败无数英雄豪杰,号称“天下拳王”,这很可能就是“拳不过金”称号的由来。
更重要的是,金台并非单纯的“江湖”武者,他还是一位真实的战场英雄。传闻宋仁宗曾召见金台率军出征,最终凯旋归来,金台也因此被封为“平南王”。
虽然“拳不过金”的说法广为流传,但金台的真实战斗力是否确实历史第一,仍有诸多争议。一方面,金台与周侗的师徒关系无确凿史料佐证,难以断言;另一方面,金台拳法传播范围有限,仅在局部地区流传。
那么金台为何能称“拳”的巅峰?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先是传承。中国拳法经历长期演变,形成丰富的招式与套路。古代武术多为实战技艺,许多人一生练就寥寥几招。加之传播手段有限,众多拳法失传,仅余片段。金台却成功将拳法整理成书,编成《金台拳谱》,对武术传承贡献巨大,这也是他受敬重的首要原因。
其次,金台一生充满挑战精神。他不断向各路武学高手发起挑战,这种进取精神在古代尤为难得。因古代武术多为杀招,擂台对决风险极高,甚至可能丧命,但金台无惧生死,成就斐然,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最后是家国情怀。金台身为武术家,在国家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为国效力,体现了武者最高境界。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的精神激励无数人,也让人们赋予他“拳不过金”的荣耀。
中国人的评价标准往往不仅仅看武艺,还包括人物的精神内涵。金台除了武艺高强外,其门徒众多,也为武术界贡献良多。
就像古代鬼谷子,虽真实身份成谜,但因培养众多杰出弟子而被尊敬。不同的是,金台本人实力确实强大,压倒一众高手,赢得“拳不过金”的美誉。若他从未露面,这个称号或许会是“教不过金”。
参考资料:
[1] 中国武坛一代宗师:义乌“金台”,义乌市网上科协,2018-02-18
[2] 《旧五代史》卷五十三,唐书列传五,国学导航
[3] 《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