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帽子王,这个称号经常出现在我们观看清朝的影视剧或者评书演义中,但它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官职,而是对那些世袭罔替的王爷的尊称。所谓“铁帽子王”,意味着他们的爵位能够世代相传,不会因为继承人上位而降级。在清朝历史上,只有12位铁帽子王,其中清朝初期有8位,后期再有4位。每一位铁帽子王的功绩不尽相同,有些贡献巨大,有些则微不足道,甚至有的根本没有任何显赫事迹。今天我们来讲一位功勋卓著的铁帽子王——豫亲王多铎,他凭一己之力为清朝开疆拓土,打下了半壁江山,然而却英年早逝。
“铁帽子王”这个称号,是清朝中后期才出现的,它的来源与清朝王爷的特殊制度有关。与以往朝代的王爷不同,清朝的王爷并不是世袭职位。以往的王朝中,王爷去世后,通常由其子孙继承王位,且没有特别的限制。而在清朝,王爷一旦去世,其后代并不能继承同样的地位,往往会被降级。比如,亲王去世后,继承人可能只能当个郡王,郡王去世后又可能降为贝勒,贝勒再去世后,后代的爵位可能只能是贝子,依此类推。然而,铁帽子王是一个特殊例外,拥有世袭不降的权利。这一特权通常是因为这些王爷在国家建立和扩张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才被赐予如此待遇。
不过,铁帽子王的称号并不是始终保留在同一家族,虽然名为“铁帽子”,但随着时间推移,也有可能传给其他人家族,这种变化其实并不罕见。今天,我们重点讲述的是12位铁帽子王中的一位——豫亲王多铎。他被誉为“开国诸王中战功最盛”的人物,确实不为过。多铎一生为清朝立下赫赫战功,几乎可以说,清朝半壁江山的奠定,都与他密切相关。
多铎生于1614年,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努尔哈赤一共有16个儿子,而多铎是他的幼子之一。多铎的母亲是乌拉那拉氏,她共为努尔哈赤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正是因为多尔衮的支持,多铎才得以迅速崭露头角,立下赫赫战功。
尽管多铎年纪较小,他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前并未立下什么重大功劳。当时的多铎并不在战争的前线,他更多的是在父亲统治下的保护伞下成长。但随着皇太极即位,多铎的军事生涯也随之起步,逐渐参与了清朝的各项战役。他与皇太极一同征战蒙古、朝鲜和明朝等多个战场,可以说,几乎见证了后金帝国的扩张过程。值得一提的是,皇太极非常看重乌拉那拉氏的三个儿子,无论是阿济格、多尔衮还是多铎,皇太极都十分器重他们,常常带在身边,赋予他们重要的职务和责任。
1636年,皇太极称帝,给予多铎豫亲王的封号,并让他掌管礼部,成为四大亲王之一。多铎成为清朝最早一批王爷之一,尽管他在皇太极的治理下有了显赫的身份,但由于当时的清朝政权尚在稳定过程中,权力逐渐有所削弱,爵位也一度被废除。不过,他仍然频繁参与军事行动,特别是在战场上表现尤为突出。
1642年,多铎生擒洪承畴,祖大寿都投降清朝,这一战果对清朝而言极为关键。洪承畴是明朝的重要将领,且对明朝的局势非常了解,能够顺利地将他纳入清朝阵营,为后来的清军入关、平定天下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正因为这一功绩,皇太极决定恢复多铎的豫亲王爵位,并大力赞赏他的重要作用。
虽然多铎的功劳已经显赫,但他在清朝的贡献真正爆发是在皇太极去世之后。1643年,皇太极去世后,关于继位的争斗愈演愈烈,最终,福临(即顺治帝)被拥立为帝,多尔衮则成为摄政王。作为多尔衮的弟弟,多铎坚定支持多尔衮,因此,成为多尔衮的心腹之一。此时,多铎的权力达到顶峰,几乎是清朝的第二号人物。
1644年,清军入关,历史性的山海关之战爆发。多尔衮率领大军,多铎和阿济格也参与其中。在这场战斗中,多铎的军队立下了巨大的战功,成功打通了关隘,稳固了清军入关后的地位。李自成在撤退北京后,多铎还继续追击,甚至一路追到山西。接着,清军开始向南方进军,目标是平定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以及南明的弘光政权。
多铎此时成为了清朝南征的重要力量,继而在平定南明政权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他率军南下,在短短数月内占领了扬州、镇江等重要城市,并迫使南明弘光政权迁都。在这一过程中,扬州十日的惨剧便发生在此时,虽是一场悲剧,但也印证了多铎对南方政权的强硬手段。
接着,多铎继续南征,历时四个月的战斗几乎彻底摧毁了南明政权,整个江南地区几乎被他所占领。到1649年,多铎已经为清朝打下了几乎整个江南、中原以及西南的广大区域。此时的多铎,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清朝统一天下的最大功臣之一。
不过,悲剧也发生了。1649年,多铎在蒙古平叛战后不久感染了天花,天花在当时致死率极高,最终他不幸去世,年仅35岁。要知道,天花在当时是一种致命的疾病,许多名人都因天花早逝。若多铎能活得更长,他或许能为清朝立下更多的功勋。
尽管多铎早逝,但他为清朝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包括南明、大顺、蒙古等地区的征服,以及大部分江南和中原地区的稳定,都是他的一己之力所促成的。可以说,清朝的半壁江山,绝大部分是由他打下的。之后,尽管多尔衮在去世后遭受顺治的掘墓之辱,但多铎的地位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直到乾隆时期,他的地位才得到了完全的恢复,并被尊享太庙。
无论如何,若没有多铎的努力,清朝的统一进程或许会更为缓慢。而回看努尔哈赤的子嗣,我们会发现,他的很多儿子都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多铎只是其中之一。努尔哈赤在子孙教育上的成效可见一斑,清朝的后期君主和初期开国皇帝的能力差距,确实让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