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帝先后出兵征服了准噶尔汗国(北疆)与大小和卓木割据势力(南疆),成功地将天山南北的广袤土地纳入清朝版图。自从乾隆帝统一了天山南北后,周边中亚地区的哈萨克、希瓦、布哈拉、浩罕等汗国开始感到深深的忧虑。它们担心乾隆帝会继续扩张,把这些国家纳入清朝的疆域之内。因此,这些汗国纷纷主动表示归附清朝,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
清朝的藩属国众多,其中大部分都乖顺听命,但有一个藩属国却从未真正臣服,这个国家就是浩罕汗国。浩罕汗国不仅在内附于清朝后,继续吞并其他藩属国的土地,甚至一度侵占了清朝西北边疆的部分领土。浩罕汗国是清朝最具野心和狂妄的藩属国,以乌兹别克人为主体的浩罕不仅不断蚕食以乌兹别克人为主体的布哈拉汗国,还侵犯了以哈萨克人为主体的哈萨克汗国。此外,浩罕汗国还与沙俄勾结,共同瓜分了希瓦汗国。
1826年,清朝道光六年,浩罕汗国试图吞并清朝的南疆,鼓动大和卓的后裔张格尔发动叛乱。英军也趁机出兵,协助张格尔进攻南疆。浩罕汗国的军队和英军一同进入南疆,占领了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等地。浩罕的目的显而易见,通过扶植张格尔在南疆建立傀儡政权,从而逐步吞并整个南疆,将南疆纳入浩罕汗国版图。
张格尔的叛乱使南疆局势变得极其复杂,道光帝急忙下旨,命令长龄、杨遇春、杨芳等将领前往平叛。经过数次激烈的战斗,平叛大军取得了显著胜利,张格尔的叛军损失惨重。1827年,清朝派遣爱新觉罗·奕山前往南疆协助平叛。奕山协同长龄、杨遇春、杨芳等人奋勇作战,最终收复了喀什噶尔等地。张格尔在逃跑时被杨芳生擒,浩罕和英军则仓皇撤退,奕山带领军队一路追击,直到浩罕汗国的边境。
尽管浩罕汗国的吞并南疆计划失败,但它并未放弃扩张的野心。很快,浩罕再次发动频繁的侵扰,企图重新占领南疆,但每次都被奕山和杨芳的军队击退。1847年,浩罕汗国再次鼓动大和卓的其他七个后裔,如卡塔条勒、倭里罕等,发动叛乱。浩罕军队协助这些叛军攻占了喀什噶尔和英吉沙尔。
奕山得知消息后,立即带领骑兵和火枪手前往英吉沙尔,准备与浩罕军队决战。在英吉沙尔,奕山首先命令火枪手和抬枪手进行远程射击,随后骑兵冲锋陷阵。经过激烈的战斗,浩罕军队遭遇了惨败,慌忙撤退回国,浩罕再次未能实现吞并南疆的目标。
自此,浩罕汗国暂时放弃了吞并南疆的计划,而奕山也成为了浩罕汗国最畏惧的清朝将领。1855年,奕山被任命为黑龙江将军,但直到翌年才离开西北前往赴任。奕山离开后,浩罕汗国迅速恢复了吞并南疆的意图,并于1866年通过“屠夫”阿古柏的带领,成功进入南疆,逐步占领了整个南疆。阿古柏在南疆站稳脚跟后,又进入北疆,迅速占领并屠杀了多个地方。最终,阿古柏建立了“洪福汗国”,成为唯一吞并了我国百万国土的清朝藩属国。
1875年,清朝光绪元年,名将左宗棠提出要恢复失土,坚决反对李鸿章等大臣主张放弃西域。光绪二年(1876年),左宗棠率领刘锦棠、董福祥等一众将领开始西征,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成功收复北疆。随后,左宗棠的军队迅速南下,收复了南疆的大部分地区。阿古柏意识到大势已去,最后在库尔勒服毒自尽,浩罕的残余势力也随之瓦解。
最终,左宗棠通过艰苦的努力,成功恢复了天山南北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与此同时,在浩罕汗国占领我国西北和南疆期间,沙俄也逐步入侵了浩罕汗国。沙俄的侵略使浩罕汗国成为其傀儡势力,而最终,沙俄彻底吞并了浩罕汗国,使其灭亡。
浩罕汗国在其扩张过程中,不断蚕食周边国家的领土,甚至曾侵占过我国西北和天山南北的广袤疆域。作为清朝最为狂妄的藩属国,浩罕最终也未能逃脱被吞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