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宋高宗赵构端坐在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一声令下,南宋著名将领岳飞便被判处死刑。那时在场的众多朝臣中,不乏对岳飞心怀嫉妒和怨恨之人,他们纷纷沉默不语。虽然罪名不过是“莫须有”,但这却成为了定岳飞罪责的唯一依据。那些正直的臣子即便想为岳飞伸冤,也因惧怕秦桧等权臣的威势而无力插手。
岳飞被冤杀后,他的子女们很快察觉到秦桧的迫害目光可能会转向他们一家,心知不妙,于是果断决定避祸远遁,以求自保。这一决定成为岳飞后裔得以幸免于难的重要契机。其中一支后代后来辗转流亡至高丽(即今天的韩国),甚至凭借机缘巧合成为了朝鲜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
那么,岳飞的后代是如何辗转漂泊到高丽?为何这一支后裔竟能成为朝鲜建国的重要人物?他们如今又身处何地?根据史料记载,岳飞的四子岳震与五子岳霆,在父亲遭陷害后便察觉到危机,遂改名换姓,隐姓埋名,以图逃避厄运。时光流转,如今这一支后裔已散布于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多地。令人惊讶的是,专家们通过大量文献考证,发现岳霆一脉中竟然涌现出了一位朝鲜开国功臣。
“岳飞后代中出现了朝鲜开国元勋”,这听起来颇为新奇。难道岳飞的后人竟成了朝鲜民族的先祖?那岂不是朝鲜人还得喊我们中国一声“祖先”?回归正题,若想弄清其中缘由,不妨继续往下了解。
在《青海李氏世谱》中,记载着朝鲜王朝的开国功臣李之兰一人对建国贡献巨大。此人正是岳霆后裔之一。更详细的资料见于《皇宋统谱》:李之兰本名岳豆兰,是岳霆之子岳玙的后代,辈分上是岳飞的第七世孙。岳豆兰生于元代,延续家族传统,投身军旅,成为武艺超群的将领,正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言,岳玙一脉在军事上有着显赫成就。
岳豆兰的父辈皆为武将,因此岳玙家族获得不少封赏,子孙后代也不断受益。到了岳豆兰这一代,他已被封为青海伯。岳霆逃亡时,无奈投靠金人,为适应环境,他不得不融入女真族生活,娶了女真族女子,家族血脉也因此掺入了女真人的基因。至岳豆兰时,女真习俗已深深影响着他们,按照女真风俗,岳豆兰改随母姓,称为“佟豆兰”。
作为女真人,佟豆兰因局势所迫,联合多方势力与高丽王朝抗争。公元1371年3月,佟豆兰等各国势力被迫归顺高丽,随后归属北青郡李成桂麾下,获得赐姓“李”,并改名为李之兰。
李成桂原是带领一众叛军归顺高丽,按理臣属之礼应有分明上下,但李之兰与李成桂却情同兄弟,初见便彼此赏识,迅速结为好友。二人志趣相投,皆喜好骑射武艺,李成桂多次邀李之兰习武切磋。
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有一次两人同往森林骑射打猎,遇见一头野鹿竞逐。野鹿跳跃过倒下的大树,李之兰及时勒马回避,李成桂则率马跃过障碍。李之兰“悬崖勒马”非因胆怯,而是慎重行事,体现其沉稳与机智。李之兰实力不凡,成为朝鲜开国元勋实属实至名归。
1378年,李成桂与倭寇激战,双方胶着两年。1380年,倭寇率数百艘船侵入全罗道镇浦,李成桂军凭火器配合风势大破敌军。但倭寇在岸上藏有援兵,派将领朴修敬、裴彦等人及数百士兵伏击,李成桂军遭受重创。得知此讯,李成桂怒火中烧,决定亲自带兵南下剿敌,李之兰亦随行。
两人作战配合默契,擅长制定战略计划。1380年9月再战,李成桂提前布兵于战略要地诱敌深入,倭寇中伏,双方激战正酣。战场上曾有敌兵识破李成桂身份,试图诱杀,李之兰眼疾手快,射杀敌将,救李成桂于危难。最终,敌首领阿其拔都阵亡,倭寇溃败,高丽军取得大胜,李之兰功不可没,获封开国元勋。
1387年,李成桂受命进攻辽东,虽起初犹豫,但此役后,他渐有掌控政权之意。十二年后,他发动政变,自立为王,迁都汉城,建立朝鲜王朝。李之兰作为其心腹,自然支持李成桂,成为开国的重要助力。
历史有了定论,李成桂成为朝鲜开国君主,李之兰因功被封“襄烈”,意指辅助刚烈,正好总结了他的一生。李之兰与岳飞的血脉关系以及其传奇一生已然清晰。由于改母姓,李飞后裔在朝鲜多以“李”姓流传。
据韩国《青海李氏千年史》,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厅厅长李荣纯、僧人李阳镐等皆为李之兰后裔,实为岳飞子孙。李阳镐是韩国三洞山太宗寺住持,辈分上是岳飞第26世孙。他曾与岳飞另一支后代、第27世孙岳炜勋联络,整理辈分谱系,足见韩国岳飞后裔对祖先根源认知深厚。
如今,中韩两国岳飞后裔各自有宗亲会,正是宗会促使李阳镐、岳炜勋等人保持联络。韩国青海李氏大宗会会长李完性,曾两度回中国认祖归宗,参加纪念岳飞的活动,并在韩国修建岳飞纪念墓地,期望两国后裔认祖归宗,不忘初心。
李完性作为宗长,积极组织会员缅怀岳飞。2013年,他带领17人赴杭州参加岳飞诞辰910周年纪念。尽管在韩国纪念中国先祖历经诸多困难,李完性仍尽心竭力。晚年因健康原因辞去宗长职务,依旧号召宗亲传承岳飞精神。
可以说,李完性对岳飞后裔的联系和传承功绩彪炳史册。只是不知未来会否有更多韩国人认岳飞为本国祖先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