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口罩政策的逐步放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终于恢复了正常。大家原本都以为,经过了三年的疫情封锁,旅游计划终于可以实现,东亚周边一游也在计划之中。然而没想到,正当我们准备出行时,却碰上了韩国和日本对中国游客实行的严格入境限制。这些国家的“软刀子”政策让人不禁感慨,期待已久的旅行计划再次受阻。
相比之下,韩国的措施更为严苛,不仅对中国游客实施“黄牌警告”,甚至将他们隔离在小黑屋中,审查严格。只有在中国政府实行对等措施后,韩国才开始逐渐松口,最终这一政策才得以终止。作为东亚的邻国,三国的经济关系本该是相互依存、共荣共损的。然而,韩国似乎并未顾及到自身经济的疲软,仍坚持对中国游客进行限制,这其中或许有更深的民族情感作祟。
事实上,回望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对周边国家的态度并非第一次出现。历史上曾有一位来自高句丽的皇后,她在获得权力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强化国内政务,而是带领军队出征。那么,这位皇后到底是谁?她为何能够成为皇后,且为何要亲自带兵出征,剑指自己曾经的国土呢?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哪个朝代,后宫中总少不了高句丽女性的身影。唐朝有新罗的婢女,明朝有朴妃,清朝有金皇贵妃,甚至隋唐时期都曾远征高句丽,而这个民族与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联系。高句丽向中原朝廷进贡美女的历史也由此而来,目的是讨好皇帝,稳定两国关系。
而在所有的高句丽女子中,最为著名的无疑是奇皇后。奇氏出身高句丽,是奇子熬之女,从小便是人中之凤。她的父母在她身上倾注了许多心血,教她各种才艺,舞蹈、礼仪样样精通。父母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希望她能在长大后进入中原的后宫,若能得到皇帝宠爱,便能稳固两国的关系。
奇氏天生丽质,性格温婉,在她成年后,她顺利被送往元朝宫廷,成为了一个小宫女。作为高句丽的宫女,她的地位本不算高,但这却是她个人和国家的赌注,只要有一位能够获得宠爱,她的家族和国家便可得到庇护。奇氏被安排了一个端茶的差事,虽然看似平凡,但在后宫中,这个工作相较于其他宫女已经算是幸运了,至少能够接触到元顺帝。
凭借着出众的容貌和温婉的性格,奇氏很快吸引了元顺帝的注意。不久后,元顺帝便宠爱了她。随着奇氏获得宠爱,她的美丽和才智让宫中其他妃嫔嫉妒不已,尤其是皇后钦察答纳失里。根据历史记载,皇后曾在一次怒气冲冲的召见中,侮辱了奇氏。尽管如此,奇氏清楚地知道,自己背后没有强大的家族势力,无法与皇后对抗。她只能忍辱负重,等待时机。
终于,时机来临。由于皇后钦察答纳失里的兄长涉及谋反,皇后最终死于宫中,奇氏的机会来了。元顺帝开始有意立她为皇后,然而,这个想法遭到了朝廷的强烈反对,因为元朝的皇后必须是蒙古族,而奇氏是高句丽人。尽管如此,奇氏的宠爱并未因此减少,她迅速为元顺帝生下了长子——爱猷识理达腊。
奇氏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不仅广施恩惠,还利用当时京城的大旱灾,在城内设置了许多施粥点,借此赢得了百姓的好感。随着奇氏的权势不断增强,她的母家也因她的宠爱而迅速崛起,奇氏的几位哥哥更是在高句丽内外为所欲为,甚至要求当时的国王将位置让给她的家族。最后,这一切的奢望和骄傲,都为家族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此时的奇氏已然成为元朝后宫的一个巨大势力,然而当她得知自己的家族被满门抄斩时,内心愤怒至极,但她依旧选择忍耐,准备积蓄力量,等待复仇的时刻。奇氏便开始招揽亲信,最著名的便是她幼时的邻居朴不花。两人是青梅竹马,奇氏将朴不花引入宫中,凭借她在宫中的权势,逐渐暴露出她的贪婪本性。
奇氏在日后的权力争斗中愈加心狠手辣,甚至逼迫元顺帝退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自己则欲成为皇太后。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奇氏不惜诬陷忠良大臣,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丞相太平,他最终在奇氏的陷害下被流放致死。最终,奇氏如愿以偿,成为了元顺帝的皇后,完成了她小时候的愿望。
在奇皇后的权力顶峰时,她的目光已不再局限于宫中权斗,而是转向了自己的故土——高句丽。她指使儿子出征高句丽,然而这场战争却以失败告终,元朝的末日也逐渐迫近。元顺帝昏庸无道,无法应对民间的日益愈演愈烈的矛盾,而奇皇后也逐渐年老,失去了元顺帝的宠爱。终于,在元朝灭亡的那一年,奇皇后逃离了宫廷,并于一年后因病去世。
奇皇后的悲剧故事被韩国拍成了电视剧,成为他们所能炫耀的唯一历史遗产。然而,奇皇后的一生,其实充满了悲伤与心酸。作为一位女性,她背负着国家命运的重担,尽管她的目标非常明确,但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只有她自己最为清楚。或许,如果当初她能够选择,她还会选择离开故土,来到大都,成为那位宠妃吗?或许,只有时间能给我们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