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皇帝去世后,灵柩为何要停放几个月才下葬?难道不怕腐烂吗?
创始人
2025-09-14 08:01:47
0

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古人将社会礼仪风俗总结为五大类“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中,“凶礼”主要指与丧葬相关的一系列仪式和习俗。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极为严密,尤其是天子的丧葬礼仪,通常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

《礼记·王制》中明确指出:“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这里所说的“殡”是指将尸体停放在棺材中,暂时不进行埋葬。而“七月而葬”意味着,天子去世后需要将灵柩停放七个月,直到合适的时机再进行安葬。

那么,为什么皇帝去世后要停柩并进行殡仪呢?又为何停棺的时间长短并不固定,甚至有的长达数年?在当时医疗技术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古人如何确保死者的尸体不腐烂呢?

例如,《旧唐书》中对唐高宗丧葬礼仪有过简要描述。《旧唐书·高宗纪》提到,高宗皇帝于永淳二年十二月驾崩,遗诏令太子继位,并要求七日后进行殡葬。直到文明元年八月,高宗才正式安葬在乾陵。也就是说,高宗的灵柩停放了大约八个月之久。

关于皇帝“停柩不葬”的原因,近现代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为了确保死者确实已经死去,避免误判。这个理由虽然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古人确实存在类似的案例。

由于古代缺乏现代医疗设备,医生的诊断只能依靠“望闻问切”,这种传统的诊断方式难免存在误差。有时,患者可能在呼吸微弱、脉搏几乎消失的情况下依然存活,被误判为已死,进而草率下葬,导致生命的丧失。这种情况并非虚构,春秋时期的神医扁鹊问诊虢国太子的故事便是一个经典的例证。

传说扁鹊在途经虢国时,听说该国太子在午夜时分突然暴亡。作为医者,扁鹊认为一个年轻的男子突然死去未免太过蹊跷,于是特地前往宫中查看。尽管宫中的人都认为扁鹊的怀疑毫无根据,但皇帝依然同意了他的请求。扁鹊通过银针刺入太子的脉搏,奇迹般地使太子复苏。经过诊断后,扁鹊才告知众人,原来太子患有类似“脑卒中”的病症,这种病症通常会使人在清晨昏迷,呼吸微弱,容易被误认为已经死亡。幸运的是,在得到及时的治疗后,太子得以苏醒。

扁鹊“起死回生”的传奇为后人敲响了警钟,因此古人在确认死者是否已经彻底死去时愈加谨慎。许多学者根据《礼记》的记载得出结论,认为古人会在死者去世后等待几日,以确认其是否真正死亡。

《礼记·问丧篇》曾言:“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这意味着,在死者去世后,需要等三天,确认死者没有复生的可能性后才能进行葬礼。

《礼记》中的“招魂”礼仪也正是出于这一目的。郑玄曾在《礼记》注解中提到:“气绝则哭,哭而复,复而不苏,可以为死事。”意思是,死者若无复生迹象,才能算作确实死去,进而进行后续丧葬事宜。

对于国君的丧葬则尤为谨慎。帝王作为一国的根基,皇帝去世往往会引发政治动荡,因此,皇帝在葬入帝陵之前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以防出现意外。

因此,停灵的时间长短,除了确保死者是否已经死亡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帝陵的建设。古人有“事死如生”的说法,皇帝不仅在生前享有极高的荣华富贵,死后的帝陵更是要做到宏伟壮丽。

战国时期,赵肃侯为其父修建寿陵,耗时十五年;秦始皇的陵墓则动用了七十余万人力,花费了近四十年时间,直到秦始皇去世时,陵墓仍未完工。显然,皇帝的陵寝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因此,在陵寝修建完成之前,灵柩必须暂时停放,等待建设完工。

宋朝时,皇帝去世后才开始着手选择陵址,直至陵墓建成,灵柩只能暂时安放在宫内。因此,宋代的“掩攒宫”仪式应运而生,灵柩被安放在临时建造的宫殿中,这也解释了为何在皇帝死后,灵柩可能会被停放数月甚至数年。

有学者推测,古代皇帝停柩数月的第三个原因,可能与卜定吉凶有关。古人相信,死者的葬礼需要选择吉日,这样才能使亡者安息,并为后代带来福祉。

根据《日书》记载,男子的葬礼通常选在子日、卯日、巳日、酉日或戌日,而女子则选在午日、未日、申日、丑日、亥日和辰日。古人认为,皇帝的葬礼必须选在“男日”进行,才会带来好运。

各朝代对于丧葬日子的选择尤为讲究,尤其在唐代,殡葬日期的选取尤为谨慎。唐代的朝廷尤为注重这些仪式,以确保帝王葬礼的吉祥和顺利。因此,为了选择合适的日子,灵柩停放的时间自然也有所延长。

此外,停柩的时间还可以方便国民进行哀悼。作为一国之主,皇帝的去世必定引发全国范围的哀悼,通常全国上下会暂停娱乐活动,禁婚嫁,宗亲贵族也需要穿素服,以表达哀悼。朝廷中的大臣和亲王们也要按规定进宫为皇帝送终,进行“临礼”。

例如,宋徽宗去世后,文武百官每天都要前往宫中悼念,从闻丧到小祥期间,官员们每天都有两次“临礼”仪式。而唐代皇帝的丧葬仪式更为复杂,有些采用“逢七入临”的方式,按照七的倍数进入宫中哭祭,直到四十九天。

皇帝去世后,外邦使者也常前来吊丧,例如,宋真宗去世后,契丹国王便派遣使者前来祭拜。因此,为了方便全国人民和各国使节前来吊唁,皇帝的停柩仪式显得尤为必要。

那么,如何确保在技术落后的古代,皇帝的尸体不会腐烂呢?尤其是在盛夏时节,如何保持尸体的清洁和完整,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古人也想出了不少办法来防止尸体腐坏。

《周礼》中记载有“凌人掌冰”的做法,即设立专门的“凌官”,负责提供冰块来保护尸体不腐。冰块当时是稀罕之物,普通百姓并无资格享用,能够使用冰块来保护尸体可见皇帝的特殊待遇。

此外,古代丧礼还包括了“沐浴”、“袭尸”和“治棺椁”等环节。所谓“沐浴”,是为死者洗净身体,皇帝的沐浴尤为讲究,使用的是米汤,加入香料,保证其清洁与尊严。

“袭尸”是为死者穿上寿衣并覆盖重被,防止尸体暴露。接着就是“治棺椁”,即为死者制作棺木和外棺,确保尸体得到良好保护。棺

相关内容

工程服务提供商Legenc...
雷递网 雷建平 9月13日 工程和维护服务提供商Legence(股...
2025-09-13 17:43:44
原创 ...
9月13日上午,在东京进行的2025年田径世锦赛结束了男子铅球预赛...
2025-09-13 17:41:34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秋意浓 ...
2025年9月10日,新疆巴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一家旅游度假村秋...
2025-09-13 17:38:14
鹤峰“国省双美”公路,激活...
极目新闻通讯员 胡姣童 沿“最美省道”245饱览山水画卷,循“最美...
2025-09-13 17:37:43
石圪节煤矿活化工业遗产,“...
长治石圪节煤矿矿工俱乐部广场上,红砖墙上“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标...
2025-09-13 17:33:50
原创 ...
《——·前言·——》 你是否听过刘伯温与诸葛亮的传奇故事?这两位...
2025-09-13 17:33:49
秦始皇遣使昆仑采药的证据找...
近日,考古研究者仝涛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境内发现的一处石刻引发关注,...
2025-09-13 17:33:28
以文物之光守护文明根脉
□本报记者 张体义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6月5日面向公众免费试开...
2025-09-13 17:33:12

热门资讯

原创 象... “这棋没法下了!”上周五晚上,我蹲在杭州河坊街棋摊前,眼睁睁看着穿白背心的老王把棋盘掀了。他可是业八...
象棋大师刘丽梅“棋”临鹤岗 车... 秋意渐浓,楚河汉界烽烟再起。9月12日上午,鹤岗市大世界商场体彩店内掌声阵阵,“好运弈棋来”中国体育...
9月成柯洁分水岭!申真谞冲九冠... 9月9号,也就是北京时间,第一届世界最强棋士赛的三番棋决赛就要在韩国首尔开打了。这次对决是咱们中国的...
全红婵已到暨南大学报到,与体育... 9月13日,暨南大学正式迎来2025级新生。 记者从该校最新获悉,著名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已到该校报到...
田径世锦赛9月14日看点:吴艳... 2025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进入第二比赛日,今日将产生6枚金牌。中国选手多人出战:次仁措姆、李芷萱、张...
章太炎:诸葛亮是借孙权之手除掉... 在精彩纷呈的三国故事里,有个问题一直让大家琢磨不透——那位勇猛无比的武圣关羽,到底是怎么走到人生尽头...
原创 她... ——·前言·—— 1939年,一封简短的信静静地放在桌上:“爸妈,对不起,我要为祖国做些事。” ...
原创 她... 提到顺治帝福临,人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他与董鄂妃之间那段广为传颂的爱情故事。董鄂妃和顺治帝的爱情堪称历...
亭、台、楼、阁、轩、榭、廊、舫... 说起中国传统建筑,常见的有亭、台、楼、阁、轩、榭、廊和舫等不同类别,他们虽时见于书本,平时也时常可以...
原创 如... 董卓无疑是三国早期最为强大的对手之一。他不仅掌握了当时最大的势力,拥有人数众多的军队,也聚集了许多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