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何评价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毛主席:崇祯是个好皇帝!
创始人
2025-09-14 00:32:43
0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话:“崇祯是个好皇帝!”我个人也深感赞同毛主席的这一看法。那么问题来了,崇祯到底好在哪里?他的优点和缺点又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崇祯少年老成,果断铲除魏忠贤

网络上有一种观点说:“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这种言论完全站不住脚,简直是无稽之谈!魏忠贤不过是个宦官,他通过权谋操控了皇帝,逐步发展起了自己的势力,搞得朝政乌烟瘴气,官场腐化,买官卖官成风。他肆意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甚至收养一堆官员为“义子”,形成了所谓的“五虎、十孩、四十孙”——这样的人能拯救国家,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魏忠贤的做法不仅仅是破坏了政风,他甚至要求各地官员为他建生祠,遍布全国,耗费了无数财富。如果这些钱能用于军备,明朝的国力恐怕早就不一样了。更严重的是,魏忠贤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杀了不少忠良之士,而他对崇祯的威胁更是不言而喻。若崇祯是个愣头青,未必能躲过魏忠贤的致命一击。终于,魏忠贤提出辞职,崇祯同意后,他竟然拉走40辆车的财物,和1000人随行,这种场面实在令人震惊。

魏忠贤这个祸国殃民的宦官,若不除去,恐怕大明真的没有前途了。崇祯果断铲除了魏忠贤,朝政得以清明,这不正是他的“好”吗?事后,崇祯还特别规定,朝廷重臣不得与宫中近侍过于亲近,这样的做法,后来的历史学者和当时的官员几乎都给予肯定。

二、崇祯节俭勤政,关心国事

崇祯的节俭精神,值得称道。在古代中国,节俭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君主。我们常以日本天皇和慈禧太后为例,比较他们的节俭与奢华,最终我们看到,节俭的日本天皇在甲午战争中获得了胜利,而奢侈的慈禧则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衰败。节俭的君主,不仅能树立良好的榜样,也能有效地制约下属的铺张浪费,进而避免不必要的国家负担。

崇祯做到了这一点,他不但自己节俭,还亲自督促百官,不允许浪费。他在处理政务时,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生怕哪里做得不好。除此之外,崇祯还保持着清淡的生活,虽然有权力在手,但他不沉迷于女色,始终保持专注于政务。相比于前几任的皇帝,如嘉靖、万历,他的勤勉精神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然而,虽然崇祯在“工作精神”上毫不松懈,面对的天灾、人祸、外敌和党争等多重困境,他却未能扭转乾坤。毛主席提到崇祯的“好”,便是对他勤政和对工作的负责态度的肯定。

三、崇祯用人不拘一格,勇于任人

崇祯上任时,年仅17岁,却显现出不凡的用人眼光和决策力。面对当时内外局势的巨大压力,他明白,仅凭传统的选人方式,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挑战。崇祯在第二年就听取了金声的建议,破格任用了游方僧申甫,给他授予指挥军队的重任,虽然最终因准备不足导致惨败,但崇祯敢于试用新人的胆略,足见他的勇气。

此外,崇祯不拘一格选用人才,任命了许多非翰林院出身的大学士。像张至发这样的非科举出身者,也被他任命为大学士。对于崇祯来说,出身和背景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才干才是最重要的。他甚至鼓励官员推荐人才,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这种宽广的胸怀和对人才的渴求,显示出他治理国家的决心。

然而,尽管崇祯在用人方面有所创新,他所处的时局已经是风雨飘摇,许多问题他根本无力解决。例如天灾连年、税负沉重、军费紧张等问题,让崇祯的改革显得力不从心。

四、崇祯的不足:过于急功近利

尽管崇祯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他也存在不少严重的缺点,最为致命的是他的“急功近利”。大明帝国的根基早已松动,许多问题已经积重难返,崇祯却急于在短期内解决所有问题。这种心态导致他在很多决策上采取了过于激进的手段。比如,他频繁更换官员、动辄杀人,甚至对于一些小错误也采取了极端的惩罚措施。

这一点从他的内阁大臣任命上就能看出。崇祯在位期间,内阁大臣更换频繁,短短17年中,他更换了50多位大臣,这种频繁的人事变动,无疑会导致政务效率的低下和官员的动荡不安。

五、重新启用宦官,犯下致命错误

魏忠贤死后,许多人以为宦官不再会被重用,但崇祯在面临困境时,竟然再次启用了宦官,培养他们作为自己的亲信。尽管当时宦官人数庞大,崇祯在面对复杂的政局时,依旧在某些问题上选择依赖宦官,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失误。宦官的再度回归,导致了行政效率的低下,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六、对外策略失误,错失良机

崇祯面对的是内忧外患,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的威胁,加上后金的扩张,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内乱上,崇祯一度采取了“安内攘外”的策略,成功平息了部分起义,但对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复起警觉不够,导致他们再次带来灾难。与此同时,崇祯与后金的谈判也出现了问题,他不仅未能有效控制局势,还因面子问题杀掉了谈判的关键人物陈新甲,最终谈判破裂,使得大明在多方面都未能取得战略上的突破。

七、赋税重、民生困,百姓起义四起

由于边关压力大,崇祯提高了赋税,但这种“治国”方式显然加剧了百姓的困苦。不断上涨的税负,让民众不堪重负,愤而起义。赋税问题最终成为了压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崇祯却始终未能有效解决。

八、用人问题,疑心太重

崇祯对于用人的疑心过重,尤其是对袁崇焕的杀害,成为了他治国生涯中的致命错误。袁崇焕本是位有才之人,但由于崇祯的疑心重重,他最终因一场反间计被处死,这直接影响了明朝与后金的战争局势。若袁崇焕依然在世,后金的攻势恐怕不会那么轻松。

结语

崇祯无疑是一个有着良好初衷的皇帝,他勤勉治国,注重节俭,勇于用人,期望改变大明的困局。然而,他也有许多缺点,特别是过于急功近利、疑心重重以及对宦官的重新依赖,这些失误最终导致了大明的灭亡。毛主席曾言,问题一旦积重难返,往往无法回天。崇祯正是因为背负了过多

相关内容

工程服务提供商Legenc...
雷递网 雷建平 9月13日 工程和维护服务提供商Legence(股...
2025-09-13 17:43:44
原创 ...
9月13日上午,在东京进行的2025年田径世锦赛结束了男子铅球预赛...
2025-09-13 17:41:34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秋意浓 ...
2025年9月10日,新疆巴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一家旅游度假村秋...
2025-09-13 17:38:14
鹤峰“国省双美”公路,激活...
极目新闻通讯员 胡姣童 沿“最美省道”245饱览山水画卷,循“最美...
2025-09-13 17:37:43
石圪节煤矿活化工业遗产,“...
长治石圪节煤矿矿工俱乐部广场上,红砖墙上“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标...
2025-09-13 17:33:50
原创 ...
《——·前言·——》 你是否听过刘伯温与诸葛亮的传奇故事?这两位...
2025-09-13 17:33:49
秦始皇遣使昆仑采药的证据找...
近日,考古研究者仝涛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境内发现的一处石刻引发关注,...
2025-09-13 17:33:28
以文物之光守护文明根脉
□本报记者 张体义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6月5日面向公众免费试开...
2025-09-13 17:33:12

热门资讯

长度仅1.8厘米!中国南方首次... 2025年4月27日拍摄的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足迹点。新华社发(梁轩睿 摄)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原创 民... 在现代中国学术界,有一群特别且充满活力的人。他们不仅是学者,还是跨越多个学科的专家,他们的研究领域远...
原创 1... 兵变,这一词常常让人联想到遥远的历史。许多人或许认为,这样的事件已不再是现代社会的一部分,只能在历史...
原创 日... 阅读本文之前,请您先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将能够在未来随时获取更多类似内容,同时也能轻松地进行讨论和...
原创 刘... 家人们,今天咱唠唠三国里一个挺容易被忽略,却又相当关键的人物。这人原本就是个小县长,要不是刘备临死前...
原创 关...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天下大乱,各方诸侯纷纷崛起。由于中央政府长期失职,权力逐渐分散,导致各地豪杰纷纷...
原创 赐... 1726年1月13日,京城大内,一位曾声名显赫的高官被命令自尽,罪名多达92条,令人震惊。这位高官,...
原创 元... 阅读此文前,诚挚邀请您点击页面上的“关注”按钮,便于我们将更多类似文章持续推送给您,并方便您参与讨论...
开箱了镇馆之宝丨四千多年前的“... 你能想象吗? 四千多年前的东夷人就用上高脚杯了,而且杯子造型居然跟现代人喝红酒用的高柄杯如出一辙!最...
战国四大名将,两人遇害,一人抑... 白起,伊阙一战,以锐不可当之势大破韩魏联军,杀敌二十四万,令六国闻风丧胆,此后更是屡战屡胜,战功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