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挚邀请您点击页面上的“关注”按钮,便于我们将更多类似文章持续推送给您,并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动力源泉,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文|邂逅芳曦
编辑|T
在中国传统历史观中,元朝理应排在正统的历史序列之中。元朝由蒙古人所建立,继承了许多传统,但它与13世纪的蒙古帝国并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实际上,蒙古人所创立的庞大帝国,其历史传承体系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要理清这一层次的关系,首先需要深入了解蒙古帝国的整体构架,特别是我们熟悉的“黄金家族”。
作为蒙古帝国的核心,成吉思汗的角色无可置疑。他与子孙们共同掌握着蒙古帝国及四大汗国的权力,这其中的权力传承关系复杂多变,对蒙古帝国的命运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成吉思汗还名叫铁木真时,他只是蒙古草原上乞颜部的一个首领。1203年,铁木真击败了克烈部,开始崭露头角。仅仅三年后,他便统一了整个蒙古草原。然而,成吉思汗的野心并不局限于草原,他的目标是全世界。自他成为“成吉思汗”的那一刻起,他便开启了震惊全球的大规模扩张。
在接下来的五十年里,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蒙古帝国,征服了七十多个国家,统治了720多个民族,人口接近六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家族”。所谓的“黄金家族”,是指成吉思汗的直系后代,特别是他的四个儿子及其后代,他们与蒙古的四大汗国和中国的元朝直接相关。
与许多其他帝国的统治者一样,成吉思汗在创建蒙古帝国后,也开始了分封工作。按照蒙古传统的幼子守家的原则,成吉思汗将除小儿子拖雷外的三个儿子分别封为不同的汗国。大儿子赤述建立了赤述汗国,即后来的金帐汗国;二儿子察合台则在西辽的旧地上建立了察合台汗国;而窝阔台汗国则由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和其儿子贵由所建立。最后,第四个汗国——伊利汗国,由拖雷的儿子旭烈兀在西征途中建立,涵盖了现代伊朗一带。
从这点看,四大汗国实际上属于成吉思汗四个儿子的封地,具有较强的藩国性质。它们与蒙古帝国的核心——大元,一起构成了“黄金家族”对整个欧亚大陆的统治。
然而,蒙古帝国内部的传承关系,尤其是各个汗国之间的互动及其与元朝的关系,却充满了复杂性。
首先,我们来看大元的传承体系。成吉思汗的继任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窝阔台和贵由的体系与拖雷系的传承纠葛复杂。从第四任皇帝蒙哥开始,元朝的皇位便由拖雷一系传递,直到北元的灭亡。这一传承和成吉思汗的家庭安排密切相关。长子赤述因其血缘问题,早早被排除在继承者之外;而二儿子察合台性格急躁,难以治理国家,铁木真便安排他负责司法与刑罚事务。至于最受铁木真宠爱的幼子拖雷,凭借勇武,被安排处理军事事务,甚至在铁木真去世后担任监国,处理政务。最终,成吉思汗选择将汗位传给了他的三子窝阔台,窝阔台也一直在辅助父亲处理政务。
窝阔台继位时,必须通过“大忽里勒台”的推选程序。然而,成吉思汗去世后,由于赤述之子拔都和察合台的儿子们未能及时到达,“大忽里勒台”的推选暂时由拖雷主持。直到1229年8月,窝阔台在经过三次礼让后最终登上大汗宝座,开启了窝阔台的统治时期。
窝阔台的统治期间,蒙古帝国依旧处于扩张阶段。尤其在契丹人耶律楚材的辅佐下,蒙古成功摧毁了曾经的宗主国金国。1235年,窝阔台派遣拔都、贵由、蒙哥及其他黄金家族成员远征,甚至打到了匈牙利,若非窝阔台病逝,蒙古军队可能会更进一步。
窝阔台去世后,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开始加剧。拔都和贵由之间的继承争斗,最终以贵由成为大汗告终。然而,贵由的死亡再次引发了蒙古帝国内部的大规模争斗,尤其是贵由子孙缺乏统治能力,窝阔台一系的支持逐渐衰弱。
此时,拔都作为赤述系的长子,理应成为新一任的大汗,但他却选择支持拖雷系的蒙哥,这一决定导致了蒙古帝国内部的进一步裂痕。蒙哥继位后,不仅加强了对窝阔台一系的打压,还开始逐步加强与拔都系的联盟。这一系列的举动加剧了黄金家族内部的裂痕。
在蒙哥的统治下,蒙古帝国对外扩展力度加大,尤其是在1253年,旭烈兀的西征直接摧毁了阿拔斯王朝,建立了伊利汗国。然而,蒙哥的去世再次让帝国陷入了继承危机。此时,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兄弟之间的权力斗争正式拉开帷幕。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府召开“大忽里勒台”,宣布自己为新一任大汗,并与阿里不哥展开了为期四年的激烈战争。最终,忽必烈胜利,彻底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并在1264年将元朝的国号更改为“大元”,迁都北京。
忽必烈的继位不仅带来了蒙古帝国内部的权力重组,还推动了四大汗国与元朝的逐渐分裂。尤其是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分别站在了不同的阵营,支持或反对忽必烈。这一系列的内斗和纷争,最终导致了蒙古帝国的衰落。随着帖木儿帝国的崛起,蒙古帝国的统治力逐渐消散,直到15世纪中期,蒙古帝国最终走向分裂。
元朝的灭亡标志着“黄金家族”的终结。随着明朝的崛起,元朝的残余势力北元坚持到了1635年,最终被后金所灭,蒙古帝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曾经强大的帝国如同流星划过天际,虽然辉煌过,却终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参考资料:
周良霄.《中国断代史系列——元史》(精)[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