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邦晚年杀樊哙,看似昏聩实则深谋远虑,背后的考量超出常人所料
创始人
2025-09-13 12:03:32
0

《史记》和《资治通鉴》均有记载刘邦临终时打算除掉自己的一位重要功臣、亲近的朋友和亲戚——樊哙。

《史记·樊哙列传》中提到:“此时,高帝病重,有人上报说樊哙党同吕氏,图谋在他驾崩后加害戚夫人及赵王刘如意。高帝听后大怒,便命令陈平和周勃前去代替樊哙,立刻在军中处决樊哙。陈平担心吕后,于是采取拖延战术,将樊哙带到长安,等到刘邦去世,吕后才放樊哙回归,恢复其封爵。”

《资治通鉴》亦有记载:“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高帝病重时,有人告发樊哙勾结吕氏,打算在皇帝驾崩后,借机加害戚夫人及赵王。刘邦听后怒不可遏,指派陈平急速前往执行诛杀令。陈平虽然临阵以拖延战术保护樊哙,等到刘邦去世后,才将其带回长安。”

这段历史看似讲述了刘邦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因为一则流言对昔日亲近的伙伴樊哙下令斩杀,很多人对此深感愤怒,认为刘邦为了维护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的利益,竟然背弃了自己忠心耿耿的功臣樊哙,甚至将其亲兄弟般的情谊一笔勾销,显现出他残忍、短视的一面。

然而,细细品味这段历史,却能发现其中隐藏的深层次因素,事情远非表面看起来的简单和单纯。樊哙在刘邦阵营中位置特殊且重要。他不仅是刘邦打天下过程中的重要战将,而且是刘邦起义前的老朋友,拥有较高的资历与地位。他的妻子是吕雉的妹妹,即吕后亲妹,因而也和刘邦、吕雉有着深厚的亲戚关系,身为“亲戚派”的代表。

熟悉汉初历史的人都知道,刘邦建立的政权并没有完全实现皇帝绝对集权的局面,尤其是在权力的交接过程中,刘邦并不完全掌控所有的局势。虽然他非常宠爱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但当时的吕家在朝政中的影响力已然稳固,刘邦早已无法阻挡吕家掌权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任何轻率行动都可能带来极大的不安定因素。

尤其是当时樊哙仍在前线作战,作为军队最高指挥官的他,在收到斩令后,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军队的士气和稳定。若刘邦真心下令处死樊哙,必然会引起大规模的反弹,甚至可能使整个功臣集团产生严重的分裂。考虑到这一点,刘邦显然不可能如此鲁莽行事。所以,表面上看似他因一则流言直接判死,实际上,这一切背后都可能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安排。

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揭示这一点:

首先,刘邦的死亡已近在眼前,朝廷继承权的格局已经明朗。刘邦虽然依旧宠爱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但他的反吕家势力已经失败,吕雉的权力几乎不可撼动。若真按流言行事,将樊哙斩杀,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反而可能更加处于危险之中。按理说,刘邦不可能仅因这则流言就急于下决断。

第二,陈平的角色也让事件变得更加复杂。陈平是个极具手段的人,他如何可能主动提议去杀樊哙——一个与吕后亲密的亲戚?若真是他的主意,为何又在关键时刻拖延时间,甚至设法救樊哙一命?这里显然存在某种策划或者权谋上的考量。

第三,若刘邦真想除掉手握重兵的樊哙,最直接的方式应是派遣死忠执行任务。而为何偏偏选中陈平和周勃来执行这一任务呢?这两人本来并无深厚的个人恩情,是否有意通过他们的合作来传递某种信息,显示刘邦在权力交接中的深远布局?

综合分析,刘邦显然并非一时气愤做出决定,背后是他对即将到来的权力更迭的深刻忧虑和精心策划。通过让陈平和周勃去“杀”樊哙,他不仅给吕后传递了警告,同时也逼迫了朝廷中的关键人物不得不站队。在刘邦死后,这些安排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吕雉的决策,尽管最终并未达到完全的效果。

刘邦的这一行动,无论从历史还是政治的角度来看,都是一次精心设计的权力博弈,彰显了他对朝局和后宫政治的深刻理解。而对于我们现实中的工作和生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在遇到复杂的局面时,应当避免草率下结论,应该从多角度深入分析,不急于做出判断,尤其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更多的思考和耐心往往能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

相关内容

过敏性鼻炎发作,扛一扛就过...
  过敏性鼻炎如果不接受规律治疗,容易发展成过敏性哮喘。由于鼻腔和...
2025-09-12 21:40:28
原创 ...
三国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宛若璀璨繁星洒落在这片战火连绵的土地...
2025-09-12 21:35:22
原创 ...
武术界流传着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
2025-09-12 21:34:40
原创 ...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很多人都为赵云感到不平。毕竟,赵云跟随刘备...
2025-09-12 21:34:20
原创 ...
引言 《左传》曾有云:“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
2025-09-12 21:34:18
原创 ...
公元前180年,掌控朝政多年的吕后去世,紧接着爆发了诸吕之乱。刘汉...
2025-09-12 21:34:04
原创 ...
三国时期虽然英雄辈出,但并非所有战将都能像赵子龙那样,既能屡战屡胜...
2025-09-12 21:33:49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族女政治家奢香 奢香(生年不详,卒于13...
2025-09-12 21:33:38
原创 ...
根据史书记载,陈玄礼发动马嵬坡之变显然是受到了当时仍为皇太子的唐肃...
2025-09-12 21:33:36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1938年3月初,刘伯承开始筹划在日军重要运输线邯长公路上进行作战。他的主要计划是首先让385旅攻击...
原创 诸... 咱都知道,诸葛亮那《隆中对》,在三国历史里可是相当有名。但您琢磨过没,这《隆中对》其实存在战略缺点,...
原创 解... 诸葛亮曾考虑过优先收复荆州,然后再对北方展开攻势吗?可以说他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但这仅仅停留在想象中。...
原创 李... 在古代中国,皇室的权力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即便是高坐于皇帝宝座之上的统治者,生活中也常常充满了不安...
原创 唐...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公元649年即位,治理了三十四年。李治在位期间,展现出了杰出的政绩,他...
原创 七...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这句话,在三国时期被黄忠和赵云两位老将诠释得淋漓尽致。当别人六七十岁都在家含...
原创 奶... 在新旧交替的历史巨变中,溥仪,这位清朝末代皇帝,经历了一段非常不平凡的命运。然而,鲜有人知的是,溥仪...
原创 刘...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咱先聊聊三国时期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 刘备。刘备啊,一直怀揣着统一天下...
文博|虢国博物馆一课程入围全省... 近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了2024年度全省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活动优秀案例名单,虢国博物馆精心打造...
原创 周...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充满了风云变幻的时期。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中,有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有刘备的仁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