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曾考虑过优先收复荆州,然后再对北方展开攻势吗?可以说他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但这仅仅停留在想象中。在后来的北伐行动中,诸葛亮曾感叹若荆州依然在手,该有多好,这样他就可以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设计,通过两路出兵的方式来北伐中原,实现自己的志向。
那么,诸葛亮为何没有优先收复荆州,再实施北伐的计划呢?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1.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的后果。刘备为了进攻东吴而不惜一切代价,最终不仅未能收复荆州,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致使蜀汉的国力遭受重创。在这场战役中,刘备几乎是孤身逃回白帝城,身边的武将和士兵损失惨重。战败后,蜀汉面临的局势极其危急,东吴与曹魏两大敌国时刻对其虎视眈眈,而内部则叛乱四起。根据《先主传》和《诸葛亮传》的记载,南方多地均爆发叛乱,而汉嘉太守黄元在听闻刘备重病的消息后也举兵拒守。诸葛亮深知,在这样的混乱局势下,他的首要任务是稳定政权,平息内乱。
2. 蜀汉国力的现状。随着关羽失去荆州和刘备在夷陵的失败,蜀汉国力已然成为三国之中最为脆弱的一环。曹魏篡汉后与蜀汉成为死敌,想要化解冲突几乎不可能。而东吴虽然与蜀汉也存有恩怨,但两个弱小国家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在面临强敌曹魏的情况下,诸葛亮显然不能再与东吴开战,这样的举动不仅在政治上失去理智,在军事上也极为愚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首先采取的行动,就是派遣使者与东吴修复盟约,恢复了联盟关系,这种互动一直持续到蜀汉灭亡的那一天。
3. 即使诸葛亮真的打算优先收复荆州,再向北伐进军,后果也将不堪设想。首先,荆州大部分已经落入东吴之手,蜀汉失去了地理优势与人心的支持;其次,刘备伐吴的失败成为了前车之鉴。在刘备生前,他尚有抵御东吴的能力,而刘备去世后,蜀汉经过诸葛亮长达五年的恢复生产,才重新焕发活力。现阶段,诸葛亮要再次攻打东吴,胜算微乎其微。
4. 东吴在占据荆州后,已牢牢把握住长江防线,诸葛亮若想夺回荆州几乎没有任何胜算。关羽的水军在战斗中全军覆没,而在刘备伐吴时也区别对待,不敢冒险水陆并进。此时的东吴水军经过多年发展,算得上“无敌”,如果诸葛亮单靠益州的步军硬要去对抗东吴的强大水师,恐怕只能是一场美梦。
5. 两个弱小国家之间的互相攻伐,最终获利的无疑是强大的魏国。魏国君主一直希望消灭东吴与西蜀,从而实现统一天下的梦想。如果蜀吴之间陷入长达数年的战斗泥潭,魏国可谓是坐享其成。
总而言之,刘备去世后蜀汉之所以得以存续,部分原因在于强固的吴蜀联盟,另一方面则得益于诸葛亮的巧妙应对。如果此时蜀汉为了争夺荆州与吴国爆发大战,无疑将加速蜀国的覆亡,这是极为不明智的选择。夷陵之战之后,蜀汉遭受重创,国力几近倾覆,而吴国的实力却不断上升,想要从东吴手中夺回荆州几乎可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