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带领强大的军队全力进攻越国。越王勾践起初并不把这个年轻的吴王放在眼里,认为他不过是一个鲁莽的年轻人,轻视了敌人的实力。由于轻敌的心态,勾践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最终在吴王夫差的围攻下,越国的军队陷入了困境,被困于会稽山。
此时,勾践的军队仅剩下五千精兵,整个国家面临着灭顶之灾。眼看着国破家亡的危机迫在眉睫,勾践的智囊文种和范蠡共同商议后,文种建议道:“大王,现在与吴国的兵力差距悬殊,敌强我弱。继续作战下去,我们必定全军覆没。现在唯一的选择是投降,请求吴国议和,保留一线生机。至于报仇,我们可以耐心等待,将来有机会再算。”
然而,勾践内心并不甘心向吴王夫差低头。毕竟,勾践曾亲手策划了吴王父亲阖闾的死亡。如果投降,夫差岂会心慈手软?尽管如此,形势已经逼得他别无选择。最终,勾践不得不放下个人的尊严,向吴王求降。
于是,勾践决定派出使者,向吴王夫差求降,表示越国愿意效忠吴国,承诺未来会一直听从吴国的指令。然而,吴王夫差又怎会轻易放过勾践?他的父亲阖闾的冤仇尚未得以报复,岂能心甘情愿地宽容勾践?夫差愤怒不已,立即命令将勾践的使者赶走,并冷冷地命令道:“告诉勾践,他要准备好洗净脖子等着我亲手斩了他的狗头!”
使者回到越王营地,将吴王的回话报告给勾践。勾践听后焦虑万分,开始在帐中来回踱步,低声对文种和范蠡说道:“完了,夫差仍然心怀父仇,怎么脱身呢?”
就在勾践焦急万分时,文种和范蠡突然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吴王身边有一个权臣伯嚭,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关键人物。于是,两人向勾践提议:“伯嚭虽然是吴国的副将,但他贪婪且好色,深得夫差宠信。如果我们通过他向吴王求情,或许能改变局面。我们可以送一些财富、美女来收买他,换取他的支持。”
勾践听后眼前一亮,迅速点头同意,让文种和范蠡立刻行动。此时,越国已经没有多少可以依赖的资源,勾践决定背水一战。他们准备了一批贵重的财宝,并挑选了八位貌美的女子,亲自送往伯嚭的营地。
某个夜晚,文种带着金银珠宝和美女悄悄进入伯嚭的帐篷。见到伯嚭后,文种语气诚恳地说道:“大人,您一定了解越国现在的困境,眼下唯有您的帮助,才能保全我们的国运。我们将越国最美的八位女子送给您,同时还有大量的财富和珠宝。希望您能在吴王面前为我们说几句好话,保全我们国家的未来。”
伯嚭看到眼前的美女和珠宝,心中早已动了心思,然而,他并未立刻答应。勉强抑制住内心的贪婪,随口说道:“你们越国现在的局势的确堪忧,但这些财富和美女,本应属于吴国,怎么可能指望你们这些东西让我改变立场呢?你们还是回去吧。”
文种并未急于离开,微微一笑,低声说道:“伯大人,您说的确实有道理,不过您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
伯嚭心生疑惑,问道:“什么问题?”
文种眼神一闪,继续说道:“越王为何如此慷慨,将这么多财富和美女送给您,并非仅仅为了眼前的交换,而是为了长远的利益。如果您答应帮我们,将来您不仅能得到这些财富和美女,而且越国还会继续赠送更多的好处。反之,如果您拒绝我们,那么即使您是吴王的宠臣,您和我们越国的关系也会彻底断裂,到时所有的东西都将归吴国所有,您将一无所有。况且,吴王的宠幸也不是永远不变的,您能保证一直享有这份宠信吗?现在,只需要您点头,这些一切都会属于您。”
看到伯嚭眼中闪烁的贪欲,文种趁机继续说道:“我们不要求您做什么,只希望您在吴王面前为我们说几句好话,哪怕吴王提出苛刻的条件,我们也会无条件接受。只要越国能免于灭亡,您也能从中获益。这不正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吗?况且,吴王的宠爱无常,您可以趁此机会为自己谋得一条后路,哪怕将来不再受宠,也能凭借这笔财富过上安稳的生活。”
伯嚭的心中动摇不已,最终,他终于忍不住点头:“你说得对,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既然是朋友的事情,我自然不能袖手旁观。我一定会尽力帮忙。”
勾践为得到伯嚭的支持,毫不犹豫地送出了大量财富和美女,伯嚭也心满意足地收下了这些礼物,并开始在吴王面前替越国说话。吴王夫差渐渐放下了心中的仇恨,虽然仍不放松对越国的控制,但最终同意了勾践的请求。
勾践从此在吴国忍辱负重,沦为吴王的奴仆,时刻担心会被吴王抛弃。然而,文种通过不断的送礼和与伯嚭建立更深的关系,确保越国在吴国的安全。
随着时间的流逝,勾践在吴国度过了漫长而屈辱的岁月。然而,正是这段屈辱的经历,为他日后的复仇之路铺平了道路。他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成功带领越国走出困境,彻底复仇。
勾践成功复国并吞并吴国时,伯嚭作为吴国的权臣,也未能逃脱厄运。在勾践的宫殿中接受朝贺时,伯嚭的面孔让勾践心生厌恶。尽管勾践心中充满对伯嚭的憎恶,但他仍然忍辱将其捉拿,并与吴王夫差一起处置了这个为私利不择手段的小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困境面前,适时的妥协与策略性地利用小人,往往是生存和成功的关键。尽管这些人心术不正,我们不必排斥与他们合作,只要不违背核心利益,适度利用便能达到目的。正如勾践所展示的,最终的胜利属于那些懂得如何驾驭局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