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张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个身形魁梧、粗暴直率的三国猛将,他曾是一个卖猪肉的小商人,言辞常常带着脏话。我们还根据他的特点创作了许多歇后语,展现了他那粗俗的一面。例如,“张飞上阵,横冲直撞;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等等。然而,实际上,张飞并非完全只是一位粗鲁的英雄,他内心有着深刻的理解,对人情世故也很精通。他所说的三句话,揭示了人性的深层次,如果我们能理解这些话,就能少走许多弯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伤害。
01 “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在利益面前,人情算什么?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天下动荡,董卓独揽大权,横行无忌,百姓疾苦,众多诸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张飞加入了讨伐董卓的队伍,在战场上,他第一次遇到了董卓的养子吕布。吕布凭借自己背后的强大势力,看不起张飞。张飞当即大声怒斥:“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这一句挑衅的话,不仅激怒了吕布,还戳中了他的痛点,让吕布的气焰瞬间消减。
吕布虽然武艺高强,但人品极差。他是典型的为利益而变的人物。一开始,他投靠并州刺史丁原,并认丁原为义父,但当董卓入京后,吕布就迅速抛弃丁原,改投董卓门下,并亲手杀死丁原。随着董卓的信任,吕布得到了许多好处,但他却没有真正的忠诚。后来,因美女貂蝉的争夺,吕布与董卓反目成仇,甚至亲手刺杀了董卓。吕布对待“父子情”,不过是利益的交换与算计,根本没有真正的感情。在今天的社会中,不少人也有类似的行为,口口声声喊着“干爹”,其实背后只是在算计如何利用对方的资源。当对方失势时,这些“干儿子”往往会毫不留情地离开,甚至倒打一耙。
人际交往中,许多人装作亲密无间,实际却是处心积虑。一旦利益出现,所谓的“兄弟情”与“友情”往往烟消云散。正如一些人所说,“要钱有势的时候,亲戚朋友真多啊”。无论与谁交往,都应学会分清利益与人情,不要过于依赖虚假的情感,做到“明算账,不吃亏”。
02 “怎么不让水去”:愤怒之下,礼仪算什么?
刘备为了完成自己的大业,决定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三顾茅庐时,刘备两次未能见到诸葛亮,第三次,诸葛亮正在家中休息,刘备和关羽、张飞只能在门外等候。刘备决定体现对诸葛亮的尊重,耐心等候。可张飞却因为脾气火爆,认为一个村夫不值得如此大动干戈。刘备告诉张飞:“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张飞只能隐忍,表示理解。
然而,局势变化后,曹操南下准备攻打刘备,刘备便让张飞去迎敌。张飞听后再次愤怒,他大声质问刘备:“你怎么不让水去?”这句话显示了张飞在愤怒状态下的冲动和对礼仪的忽视。诸葛亮的智慧不可置疑,但即便如此,张飞的暴脾气依然让他不敢轻易发火。
人处于愤怒时,很难顾及礼仪和理智。诸葛亮曾说:“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他提醒人们,生气是人之常情,但应控制情绪,不让愤怒支配自己。和人交往时,尤其是与脾气暴躁的人,避免在他们气头上去挑衅。正如一句话所说:“冲动是魔鬼”,如果你冲动地回应,会导致更大的冲突和伤害。因此,学会忍耐,在愤怒面前保持冷静,才是解决问题的智慧。
03 “你可认识燕人张翼德”:权势之下,廉耻算什么?
张飞随着刘备的事业逐步发展,声名远扬。一次,他遇到了马超,两人展开了一场恶战。张飞横刀立马,气吞万里,豪气干云地大声喊道:“你可认识燕人张翼德?”这一刻的张飞,气吞山河,但马超并未惧怕,反而不卑不亢地回应道:“我家世代公侯,不认识什么山村野夫。”这句话明显是在贬低张飞,讽刺他只是一个屠夫。
这场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傲慢与面子问题。人往往过于看重面子,喜欢与他人比较,尤其是有权势时更容易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态度。更让人感叹的是,许多人宁可“死要面子活受罪”,为了维护虚荣心和面子,往往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实际上,人生的智慧就在于低调做人。尤其在权势和财富面前,要懂得保持低调,避免过分张扬。你再强大,也不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强者,总有比你更强的人存在。低调不张扬,反而能让你更加稳固地立足,避免不必要的嫉妒与压力。
04 总结:
人性是深藏在骨子里的特质,虽然可以被隐藏,但始终无法抹去。那些真正聪明的人往往能够运用反人性的智慧,在利益面前冷静、在愤怒中克制、在权势前保持谦逊,从而让自己少吃亏、活得更加从容。
正如《菜根谭》所言:“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我们应从过后的冷静思考中反观前事,能够遏制错误的发生。在人生的过程中,学会进退自如,才是最深的智慧。
文章来源:布衣粗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