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成功抵达陕北,革命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重要转折点。与此同时,红军在这里终于找到了暂时的栖息之地,生活条件也逐渐得到安定。
1935年11月,张闻天与刘英在瓦窑堡举行了婚礼,结婚当天,李富春的妻子蔡畅专程到场祝贺,并笑着说道:“今天,我们的总书记终于成了新郎官,把我们的小刘英妹妹也追到手了。”不久之后,毛泽东也来到现场,开玩笑地大声说道:“结婚不请客,那我可不承认!”
那么,张闻天与刘英这对革命伴侣到底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婚后的生活又是如何的呢?
张闻天出生于1900年,家乡江苏南汇的朱家店,父母是普通的农民。他的父亲张芹梅和母亲金甜花勤劳朴实,张闻天从小聪明好学,深得周围人的喜爱和称赞。尽管出生在贫寒的农家,但有了父母的全力支持,张闻天的求学之路一直走得顺利。1912年,他如愿以偿考入了南汇一高。
南汇一高在当时十分有名,能够进入这所学校的人几乎可以说是前途无量,毕业后能在当地谋得一份体面差事更是轻而易举。因此,张闻天成为了乡亲们眼中的才子。每次回家,乡亲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父母也常常露出骄傲的笑容。
1915年,张闻天从南汇一高毕业后,并没有急于就业,而是选择继续深造,得到了父母的支持。1917年,他考入了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这是一所位于南京、专门培养水利工程人才的全日制高校。张家有了大学生,这一消息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父母,张芹梅和金甜花自然感到无比光荣。就在这时,家中的长辈们开始着手为张闻天物色婚事,尤其是张的祖父,他一直希望早日抱上重孙,经常念叨着要给孙子娶个媳妇。
在那个讲究早婚的年代,张闻天的名声已经远扬,张家自然不愁找不到合适的女孩,且能够挑选最优秀的。经过多方打听和细致筛选,张芹梅和金甜花最终为张闻天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女孩,她叫卫月莲。
卫月莲年仅十八,家境殷实,拥有几十亩的良田,是当地农村中的富裕家庭。卫月莲的母亲从小便对女儿进行严格教育,教她如何做一个贤良的妻子,如何料理家务和打理农田。卫月莲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成为了一位能纺纱织布、刺绣缝纫样样精通的女孩,尤其擅长缝制的布鞋,穿上既舒适又美观。
张芹梅夫妇对这门亲事非常满意,迅速安排了所有的婚事手续,并且一切都已妥当。只剩下一个合适的日子举行婚礼,然而,张闻天此时依然对此一无所知。1918年寒假,张闻天回到家中,才惊讶地发现家中已经布置好了一切,父母告知他,婚事已定,良辰吉日已经选好,婚房已准备好,唯一缺少的就是婚礼的举行。
张闻天一时愣住了,他根本没想到自己会被安排进一场包办婚姻。曾经他常听同学谈起包办婚姻,心里还曾暗自庆幸自己幸运,没有遭遇这种命运。然而,面对父母的期望,他没有任何逃避的余地。虽然不愿意,但张闻天还是只能接受这一现实。
张闻天曾愤怒地对父母说:“我不愿意娶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女子,这剥夺了我的自由恋爱权。”然而,母亲含泪劝解,强调卫月莲是家中帮手的好人选,应该为家里着想。张闻天虽然学识渊博,且深受新文化影响,但面对父母的期盼,他无法完全反抗。最终,他被迫屈服,婚礼如期举行。虽然张闻天对这段婚姻并不满意,但卫月莲表现出温柔贤淑的一面,百般照顾他。然而,张闻天依然心情沉重,没能给她应有的回应。
随后的日子里,张闻天很快返回了学校,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卫月莲则在家乡默默度过了自己的余生,最终于1975年去世。
而张闻天的真正爱情,却是在十多年后悄然降临。当他于1925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时,遇见了刘英。刘英,1905年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长沙第一女子师范,她在校时便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1925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任湖南省委候补委员和省妇女部长等职务。1929年,她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
尽管张闻天已经在莫斯科中大完成了学业,并留校任教,但两人的相识却并非立即展开浪漫的爱情故事。当时的他们各自专注于自己的学业与工作,并未产生太多情愫。张闻天回国后,刘英继续在中大学习。1931年,刘英终于回国,并于1933年夏天来到了中央苏区,恰好与张闻天再次重逢。
一日,刘英接到了张闻天的电话,电话那头,他用一个亲切的名字称呼她,并开玩笑地说:“我们今天要打‘土豪’了!”随后的饭局上,刘英与张闻天之间的关系逐渐升温,两人开始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在这段时间,张闻天渐渐对刘英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1935年春,刘英与张闻天的关系终于有了明确的进展,二人在一次简单的聚餐中相互表白,彼此的感情得到了确认。这段感情也终于在瓦窑堡迎来了属于他们的婚礼。婚礼简单而朴素,但在那一刻,张闻天和刘英的心已经紧紧相连。
婚后,刘英陪伴着张闻天,风风雨雨地走过了40个春秋。1976年,张闻天因病去世,刘英深感痛惜,失去了自己最亲爱的人。2002年,刘英也在北京悄然离世,享年97岁。
下一篇:谷爱凌重返雪上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