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谈往录》中的荣儿回忆到,慈禧太后的饮食习惯堪称奢华。她每天的六餐(包括三顿主餐和三顿加餐),每一餐都吃得非常满足,享受其中的每一口美食。餐后,她总会喝上一碗茶,并吸几管烟,这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吃过丰盛的饭菜后,慈禧太后自然也免不了有“生理需求”。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慈禧太后也并非例外。于是,她轻轻哼了一声“传官房”,宫女和太监们便立刻行动起来。
什么是“官房”?
所谓“官房”,实际上指的是便盆,宫中常称其为“恭桶”。尽管紫禁城宏伟壮丽,却并没有常规意义上的厕所设施。因为皇家对环境的洁净要求极高,认为任何污秽之物不能留在宫中,必须每日清理出宫外,以免失去尊贵的皇家风范。因此,宫中为每位贵人准备了专用和客用的恭桶,供解手之用。
慈禧所用的官房显然不一般,它是由檀香木精心雕刻而成的,外形华丽且独特。木桶上雕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大壁虎,四爪紧紧抓住地面,而慈禧坐上时仿佛骑在其背上。壁虎的头微微转向,双眼镶嵌红宝石,目光仿佛在注视着坐在上面的人,嘴巴微张,能衔住手纸。壁虎的肚腹圆鼓鼓的,里面铺满了香木细末,既能有效吸附气味,又保持干燥蓬松的触感。使用后,便便迅速滑入香木末中,不仅看不见脏污,也没有难闻的气味。
平日里,官房会被黄云龙布包裹严实,专门由太监负责管理与维护。
慈禧使用的手纸也是精心制作的。宫女需要将柔软的白棉纸分开裁好,轻轻喷上一点细水,保持微湿。然后使用铜熨斗将其压平,再裁成长条形状,最后用热熨斗再次处理,使得纸张更为柔软,干净且有立体感,便于使用。
慈禧太后“出恭”的流程
慈禧太后“出恭”时,身边必须有多个太监和宫女恭候伺奉。首先,一名宫女被派去召唤专门负责官房的太监。这位太监从慈禧起床起便守候在寝宫外,一有召唤便立刻将官房顶在头上,恭敬地送到寝宫门外,并向慈禧请安。随后,他将黄云龙套打开,将官房递给宫女。另一名宫女会负责将油布铺在地上,并将手纸放入壁虎的嘴里,准备好一切,等待慈禧使用。
当慈禧使用完毕,另一名宫女会将官房捧出寝宫,太监则等候在门外,接过官房,用黄云龙布重新包裹好,送回官房所在处进行清洁,再重新填充香木末。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宫女和太监们配合默契,确保慈禧太后的每一次使用都得到最周到的照料。
为什么慈禧的官房会如此受重视?其中的深意就在于在皇宫中,太监和宫女的地位远不如主子,就连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也显现出他们低微的身份。太监和宫女们被视为贵族的工具,随时可以被随意驱使,甚至遭遇处罚,但他们却不能对任何细节流露出一丝不满。在宫中生活,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时刻都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因此他们能将这种无奈隐忍在内心,面不改色地为主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