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慈禧太后与儿媳阿鲁特氏的关系,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同治帝去世后,阿鲁特皇后与西太后的矛盾愈加公开,甚至阿鲁特氏大胆嘲笑慈禧太后出身低微,非嫡妻之位。这种挑衅激怒了慈禧太后,最终她借故将阿鲁特氏置于死地。这个故事深植于民间,甚至许多影视作品都采用了这一说法。可是,阿鲁特氏真的被慈禧太后害死了吗?这个问题并不简单,答案也未必如大家所想。
1. 同光时期的权力差距
提到西太后,很多人想到的是她的权倾一时,主宰大清朝的命运。然而,这种局面出现在光绪时期,而慈禧的权力并非一开始就那么强大。事实上,慈禧也是在长期的政治斗争中才达到权力的巅峰。
在咸丰帝时期,慈禧不过是一个贵妃,她的权力来源于是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的生母。咸丰帝去世后,原计划由肃顺等辅政大臣协助年幼的同治帝即位,但慈禧太后迅速联合恭亲王,摧毁了肃顺等人的政治力量,最终废除了祺祥年号,设定了同治年号。
同治时期,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共同垂帘听政。然而,依照清朝的家规,慈安太后的地位要高于慈禧太后。虽然慈禧是同治帝的生母,但在清朝的传统中,嫡母的地位始终高于生母。因此,在同治帝在位时,慈禧即使野心勃勃,很多时候也得考虑慈安太后的意见。若慈安太后不愿意支持,慈禧几乎无法独自做决定。
2. 阿鲁特氏的去世
阿鲁特氏的死因一直受到后人的广泛讨论。她去世的时间是在光绪元年的二月,距同治帝去世不过几个月。因为阿鲁特氏与同治帝年纪都不大,相继去世令外界产生了诸多猜测。有人认为她的死是慈禧太后所害,尤其是在她怀有同治帝的孩子的情况下,慈禧可能害怕阿鲁特氏的孩子登基,自己失去摄政的权力。然而,这种观点并不成立。三十多年后,慈禧太后依然能主宰政权,并在光绪帝去世后册立溥仪为新帝,并继续摄政。因此,阿鲁特氏的死并非出于慈禧对其子嗣的担忧。
此外,慈禧太后一个人并不能决定这样重大的事情。如果慈安太后不同意,慈禧太后即便有再大的权力,也难以单方面作出决定。而慈安太后对阿鲁特氏并没有任何害死她的动机。
3. 真相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阿鲁特氏在同治帝去世后,因心情沉重,长期忧郁,不愿意与其他人共同生活,最终导致了身体健康的迅速恶化。她的身体开始拒绝食物,病情日益加重,最后在孤独与痛苦中去世。这一解释较为可信,事实上,这种由于失去亲人的心理创伤导致的病亡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五年后,光绪帝去世,隆裕太后也随之离世。当时已经进入民国时代,难道隆裕太后的去世也应归咎于谋害吗?因此,对于阿鲁特氏的死,过多的阴谋论并无必要,历史更可能是一种悲剧性的人生遭遇。
综上所述,慈禧太后是否谋害阿鲁特氏的问题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但根据历史记载,阿鲁特氏的去世更多是由于个人的心理和身体原因,而非单纯的宫廷阴谋。